疫情之下看陽信億利源發展之路

陽信縣素有“第一牛縣”之稱,億利源清真肉類有限公司是該縣一家集優質牧草種植、肉牛繁育,高檔肉牛育肥,牛肉深加工等為一體的肉牛產業化示範企業,是陽信的農業龍頭。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市場現狀,陽信億利源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進行深加工,創新產業的銷售途徑,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疫情之下看阳信亿利源发展之路

疫情影響 銷售市場受衝擊

3月12日,在億利源智能精細化分割車間車間,全副武裝的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將牛肉細化分割成巴西烤肉、韓餐、日餐等類別產品。從屠殺到產品分裝,形成了一整條生產線。

往年,億利源從正月初八開始開工,原本春節期間正是牛肉銷售的旺季,公司生產的牛肉多數都批發給餐飲店。但受疫情的影響,億利源受到了較大的衝擊,牛肉銷售幾乎停滯。董事長楊振剛說,今年2月18日開始復工,目前各個部門和生產車間都已經復工了,復工基本上達到了,但是生產率還達不到。“現在因為傳統的銷售市場特別是餐飲還沒有開始,也不允許堂食,市場需求旺力不足。因為市場供應和庫存都是有限制的,所以我們還是有影響。”市場需求跟不上、資金週轉,這些問題擺在了楊振剛面前,如何快速對接市場需求,努力恢復到企業正常的運轉狀態成為億利源面臨的一大難題。

疫情之下看阳信亿利源发展之路

延伸產業鏈條 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

作為餐飲供應鏈領域的後端企業,受疫情影響,傳統市場端的銷售情況不容樂觀。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化困難為力量?陽信億利源積極對接市場,延伸產業鏈,走出了一條應對疫情的發展之路,以此來減少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其實市民在家裡也是需要這些產品的。”楊振剛說,如何讓牛肉產品走進千家萬戶,陽信億利源的銷售人員也開始積極奔赴市場,進行市場對接,打通市場銷售最後一公里,爭取把最好的牛肉在最快的時間送到千家萬戶。“一個方面積極對接,包括商超或者是批發市場,進入社區銷售,另一方面通過老百姓需求,也不斷的創新自己的產品。”楊振剛說。

面對疫情,也在倒逼企業進行思考,如何化被動為主動,減少在疫情中的損失,陽信億利源也面臨著轉型的問題。同時面對危機,億利源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在政府協助下,從過去的牛肉批發轉化為牛肉深加工,做成牛肉絲,牛肉粒等中端產品,擺上商場、超市貨架。短短一個月,銷售額就達到一千多萬元。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創新產業的銷售途徑,來改變生產經營狀況,彌補疫情期間帶來的損失。

疫情之下看阳信亿利源发展之路

資金需求量大 肉牛產業壓力中求發展

儘管有方法應對,但楊振剛說,這需要一個時間段的磨合,壓力也是十分大。“因為對資金的需求量也是很大,因為畢竟從春節到現在現金流還沒完全成為體系。”3月12日,恆豐銀行董事長陳穎帶隊來到陽信億利源進行實地考察,並聽取了發展情況的介紹。

楊振剛說,“看到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陳穎董事長到我們企業進行疫情防控和指導,包括我們在疫情期間對資金的需求,加大對我們流動資金的支持,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同時,加大對養殖戶的支持,保障老百姓在資金的需求。”

陽信縣委書記欒興剛說,目前全縣肉牛加工企業有76家,年屠宰能力到120萬頭。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肉牛產業迅速集聚,而且上下游產業鏈條快速打通,帶動更多的農民兄弟進入到這個產業中來,從而促進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