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聚 》


《小團聚 》


小團聚


作者/ 宜昌十中張恆溶

2019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個週六,為了兒子學成歸國幾年未見親人想接姊妹們小聚一下,也是為了答謝他們在我買二套房時借錢和我在比投微榜詩歌競賽時他們幾個月堅持點贊投票,為此接眾親在粥堂裡小宴。當時在家族群裡我就熱誠下請帖:“接大家週六午宴在萬達粥堂裡,晚餐在家裡。”電話裡易阿哥說要帶青菜和紅蘿蔔來,哥哥說要捉雞來,盛情難卻,我就沒跟他們客套答應了他們的好意:“說好啊,若帶來就晚上在家弄。”結果週五下班回家,我還是買了很多菜:排骨、牛肉、滷鴨、滷豬頭肉、滷鵪鶉蛋、武昌魚、魚丸子、肉膏、節節根、辣椒、黃瓜、藕、胡蘿蔔、白蘿蔔等,還買了大蒜、生薑、花椒等作料;回家後又和兒子出來買了蘋果、香蕉、瓜子、花生、紅薯片、柚子、飲料、醬油、醋、料酒和香菸,直拖了一小拖車回家。晚上為了第二天晚宴不讓大家久等,打夜工摘菜、切菜、洗菜,切好作料,準備茶葉、水杯,直忙到深夜十二點多才睡。 在鳥兒的啾啾晨曲中,想到週六有客人來,我沒有像往常樣睡到日上三竿,而是六點多就起來洗漱,用微波爐熱了剩飯剩菜吃了;又開始做衛生:樓上樓下掃地,拖地,擦傢俱;茶几上擺好水果,把瓜子、花生、柿餅等裝果盤;飲水機加水,燒開水。那是快馬加鞭,一刻未歇,忙得不亦樂乎!忙得差不多了,才催兩爺子起床,又找酒、提飲料、裝水果和煙,把能裝下的先分裝到小布拖車裡,帶到粥堂裡去迎客。好在週五晚上就訂好了包間,還在群裡發了請客地址。下班回到家,為了禮節周到,又分別打電話給哥哥姐姐、姨侄女、侄女和女婿們,邀請他們屆時務必到粥堂裡赴宴,並告知餐廳上午九點鐘開始營業。




上午九點鐘以後,家裡已經收拾乾淨整齊了,做好了一切迎客準備。這時窗外陽光明媚,室內空氣清新,一切都是那麼溫馨美好。我正換衣裝準備出發,熊阿哥打電話來問路,耳膜傳來熟悉的慢條斯理的語音:“么姨呀,我們在哪下車?”我只好轉身火速對兒子下令:“你熊家姨爹來了,快把拖車拖著先到酒店迎客,免得客人來了不知道地方”。又對江老師說:“你在家守會兒接客,怕有客人會到家裡來。”安排妥當,拿了自拍杆,我也急趕著去接熊阿哥和香姐。怕他們不曉得地方,又要兒子在飯店發定位在群裡。當我走得汗流浹背急趕到店裡時,隔遠就瞧見香姐和熊阿哥已坐到了包間裡,一個在悠然自得地在喝茶,一個正坐在桌前在閒談嗑瓜子,很是驚喜。他們的樣貌還是那樣精神健旺,“熊阿哥和香姐來的早啊!”我笑盈盈地迎上去打招呼,老姐姐隨即指著一個大綠布袋裡邊裝的一大包曬乾的魚和幾大包煮熟了的胡豆、朋豆、蠶豆等,對我說是帶給我們的土特產。這時易阿哥和哥哥也到了,我瞥見兩個大蛇皮袋靠牆放著,料定是他倆帶的菜和雞。我笑說對他倆打招呼:“我以為你們會先到家再到飯店了,我還要江老師在家等你們了。”我馬上給江老師打電話:"哥哥他們已來春秋堂,你不用等了,把中午要喝的酒帶過來。” 么姐在醫院值班,他們一家還未到,我又催了下侄女孟豔一家,說孟豔上班,我要侄女婿小鄧帶兒子來吃午飯。吃著花生,嗑著瓜子,聊著天,瞅見酒桌上精緻的蘭花碟子裡也有瓜子糖果,看來酒店迎客還是準備很周到,週五晚上我叮囑禮儀小姐幫忙迎客,可見沒有食言。此時酒桌餐具也已經擺好,我趕緊把桌上菜單拿起來點菜,它上面推薦了三款特色菜,我都勾了,再點了三個火鍋和各種葷素搭配的菜,連火鍋十幾個菜,都是大盤子、大鍋,怕放不下,若吃不夠,再點(因為每次請客或赴宴,桌子大小能放多少菜,我還是認真觀察了的)。


陪著香姐聊了一會兒,這時小鄧父子到了,篩茶,這時江老師也拿酒來了。客人基本可以確定,我又找服務員添了三套餐具,幾個人忙活著把大椅子換成十五個圓凳,這樣才空間大些,才坐得下。這時服務員在開始上菜,小四喜,有機菜乾鍋,牛肉火鍋,鴨子火鍋,紅棗蓮子粥等已擺上桌。大家本來在話家常,這時戴著黑色帽子、穿著藍色上衣的兩個年輕小夥子抬著一輛大紅轎子進來了。大家被兩個小夥子用轎子抬來的該店品牌菜“這才是魚”吸引了眼球,只見一個比火鍋還大的大海碗裡裝著大半條魚正向上張著小嘴,碗裡還飄著很多金黃的快餐面。緊接著進來一位身著藍色套裝的女服務員,身材微胖,看上去成熟幹練,拿著特殊打火機對魚頭噴氣,點燃。旋即,魚頭燃起黃紅色的火苗,望著魚碗裡跳躍的火苗,奔騰閃爍,大家滿是欣喜,兩眼放光。這時,只見女服務員唸唸有詞,對著桌席說了一連串祝福語:“吃大魚頭,有大智慧,鮮嫩好口味;為您打開吉祥之門,財源廣進,富貴安康”。兒子在旁邊一直在用手機錄視頻,等服務員說完連聲說“謝謝”,我在旁邊用自拍杆一直在拍照,也趕緊向服務員表達了謝意。這盤菜連行走江湖多年的老廚師熊阿哥也大感興趣,湊近服務員一探究竟,大概想學一種新菜品。十幾個菜大鍋大盤都上齊了,還不見么姐一家蹤影,只好打電話催。么姐說:“來了,正在底下車庫放車”。我趕忙快步走到大門口迎客,正落座條椅休息等待,曉琛他們一家大小五口浩浩蕩蕩到了。我忙把他們引到春秋堂,途中看見水池裡養著許多活魚,在水中翻江倒海,很是歡快!小外孫兜兜看見了,就邁不開步子,眼睛盯著魚不走了,別人要和魚玩會兒。李阿哥陪外孫兒玩會兒,我們一行人進春秋堂。到茶,寒喧,上桌,再喊祖孫二人。一到齊,十四人一圍正好一大桌。麒麟哥兒管酒席作飲料,他爸爸管作酒,我管服務。一家人端杯感謝眾親光臨,我說了祝酒詞,滿座碰杯歡聚。這幾年幾姊妹總是聚少離多,每家人都湊不齊,大姐二姐和哥哥家以南方三亞和深圳為根據地,大姐夫、二姐夫和哥哥都成了留守老公、留守爸爸,我們家兒子留學大洋洲,也是難得回國一聚。所以這是姊妹不齊、家庭人丁不齊的小團聚。 晚餐在家裡團聚,因為週五晚上已做好了一切準備,所以下午弄菜很方便,所有作料都已切好準備好,葷菜素菜都已切好洗好,連哥哥帶的土雞也是殺好了帶來的,只不過要深加工:燒細毛和剖雞。本來我也會剖,但刀工不如易阿哥,有此大廚在旁邊焉能不用了?馬上抓住機會尋求幫助,易阿哥推託一會兒說穿的是新衣服,我忙勸道:“不要緊,我把我的迷彩皂衣給你穿。”一試,太小。我又馬不停蹄地找出紫花新圍腰,讓他圍上。易阿哥走馬上陣,三下五除二,很漂亮地把土雞剁完了,還不忘給我建議:剩下一隻大點的土雞留著過年吃。易阿哥嘴裡唸叨著現在土雞很貴,笑著說哥哥晚上看不見,把家裡最大的公雞抓來了。哥哥笑著回應:“天黑看不見,抓到哪個是哪個”。這當兒,易阿哥想訓練我家幾十年來客沒弄過飯的江老師來做雞火鍋,不過是易阿哥掌勺,邊操作邊講解,江老師看著觀摩。欣賞著易阿哥軍事化的標準動作,江老師只有嘻嘻羨慕的份。我們家的二姐夫易阿哥、三姐夫李阿哥都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模範丈夫,經常我們去他們兩家聚會是兩個姐夫主廚;老大姐夫熊阿哥是開飯館的大廚,弄飯待客更不消說;大姐夫艾阿哥有時也給大姐跑下腿;五個女婿中弄飯不攏邊的只有我家江老師最頑固,他說他弄飯不好吃,他負責招待客人,就是倒茶、裝煙、聊天。



所以這麼多年來,無論家裡來客,還是在家過年,都是我一個人在廚房裡忙活。這次兩個姐夫慫恿他到廚房學做菜,易阿哥已把雞火鍋做好燉上了。他笑著打趣要江老師現場實踐做豬排骨火鍋,江老師中午陪酒喝了幾兩藥酒,話有點多,身上飄著酒氣,臉泛著紅暈,興奮地用鏟子在鍋裡把排骨翻來炒去,動作幅度很大。我看排骨都會炒翻到鍋外,只好接過鍋鏟,叫他去陪客,我來接著做排骨火鍋。後邊蒸菜、滷萊、炒菜、拌菜都有條不紊地端上了桌,連火鍋十八個菜,他們說放不下了,叫我不要弄了。我只好停鏟,又拿起我心愛的自拍杆拍一下家庭聚會的場面,分享到“張氏一家人”裡邊給遠方的親人看。聽江老師說下午熊阿哥和香姐在粥堂裡吃飯出來,就硬趕著回家要看家,搭車走了。曉琛兩口子要為上班準備,晚上就不來吃晚飯了。孟豔上了一天班,一家三口在我的熱情相邀下來了,兩口子還很講禮提著兩包禮物。晚上還是十一個人圍了一大桌。平時大家東奔西走,親戚聚會很是難得。因為今年過年,哥哥和易阿哥這兩隻候鳥要到南方與家人團聚,么姐家要帶外孫上廣州度假過節,我們要回老家探望兒子爺爺奶奶。所以五姊妹是各奔東西,但大方向一致,都是向南而行。也許冬天到南方過春節很暖和,人情風俗也不同,會是一種很不錯的感覺吧!現在交通便捷,生活方便,聚散都很快,手機視頻更是隨時可說可見。真是海內存親人,天涯若比鄰。


《小團聚 》


【作者簡介】張恆溶:網名:恆溶獨步;筆名:夢裡幽蘭;曾用名:張萍。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學中教高級語文教師,北師大在職研究生畢業,宜昌市第四屆語文學科帶頭人,區王芳名師工作室成員;中國詩歌網會員,“思歸客”會員及特邀作家。有多篇論文、案例、試卷、詩歌獲國家、省、市、區獎;有多篇論文、案例、詩歌、散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報紙和多家網絡公眾平臺上;在新浪、網易、騰訊、多多平臺、宜昌教育雲建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文學博客和空間“恆溶獨步”。平時喜愛文學,熱愛生活;閒暇養花種草,偶爾也愛旅行攝影;抽空看看書,寫寫詩文;品生活這杯香茗,傾聽人間風雨,淺吟人生悲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