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自辨,幸福自來

今天小編來聊聊一直被大眾推向風口浪尖的“剩女”,這個話題好像是個永恆的話題,小編確實不能理解為什麼“剩女”這麼“搶手“,“剩男”卻被保護得好好的。

最近,小編特別觀察並與各路未婚單身女性進行深入溝通後總結出了剩女“類型:


一、自信型:
1. 自視清高型(偽):即自我認知過高,實則條件一般,或者條件沒達到自己能匹配的高度。
2. 自我優越型(真):各方面條件非常好,自認就應該門當戶對,強強聯合,至少不能屈就降低標準。在社會財富掌握在20%的富人圈裡,人口基數本就低的情況下,條件再苛刻點,可想難度之高。
二、自卑型:
1. 過愛型(偽):俗話說物及必反,用於這種類型的“剩女“就再適合不過了。因為太喜歡對方,希望自己足夠完美才能配得上心中的男神,從心理反應出來的就是自己哪哪都不好,而不敢向前一步,即使自己是富貴千金。
2. 缺愛型(真):這種類型是自身條件有限,家境貧寒或複雜、學歷不高、能力有限、顏值身材一般般,屬於普通人家的女孩。他們自知條件一般,認知較準確,但需要細分:
(1) 缺乏安全感:這類型的“剩女”主要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導致缺乏安全感,從而對伴侶的要求特別是忠誠這一點要求甚高,但在這浮躁誘惑多的社會中能尋得一個有責任感的伴侶實屬不易。


(2) 心理矛盾:條件一般的灰姑娘,心理上還是希望能夠嫁給白馬王子,從而被拯救,被保護,以實現人性中的那點虛榮心。
三、中庸型

以上分類均是在有感情的基礎上進行的分類,但現在社會如此現實,感情的比重似乎在戀愛和婚姻的天平中失衡了。另外,也有因為感情受過重創而厭惡或抑制的,我歸結為兩種:

(1)身不由己型:這裡我們極端地將其與上面的真感情嚴格區分開來,就是受客觀因素影響,如父母、朋友、周遭環境等影響。
小編有個朋友,女孩的家庭比較殷實,留學背景,身材高挑,容貌嬌好,但家教嚴格,小從被灌輸要門當戶對,或者說要成為家族興旺的犧牲品,不容反抗,這似乎與現代婚姻自由的社會是背道而馳的。普通人要的條件尚且,富人的圈子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見的,如果目的性極強,中籤率會很高,但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是機器,要不哪來的“剩男剩女“呢。
(2)冷淡型:
這種類型比較特殊,有點禁慾系,或者佛系,導致的原因分先天和後天。先天不用解釋,後天主要是受過感情傷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需要自我調整,嚴重的則需要接受心理疏導。


小編相信,人都需要愛,只是還沒遇到對的人,時間問題。那些只講現實不講感謝的戀愛或婚姻遲早是要崩塌的,看看周邊因為現實出軌真愛的、離婚再續前緣的比比皆是。小編覺得有些“剩女”還得看是因為主動剩下還是被動剩下,有相當一部是主動型,社會在進步,我們應與時俱近,尊重那些活出自己的現代女性,包括“剩男”們。而被動型的“剩女”們也不用著急,認清自我,調整方向,一定會找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