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二、牆體的建築構造

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一)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

(1)在內外牆做各種連續整體裝修時,如抹灰、貼面磚等,主要解決與主體結構的附著,防止脫落和表面的開裂。根據結構的受力特點和變形縫的位置,正確處理裝修層的分縫和接縫設計。

(2)在結構梁板與外牆連接處和圈樑處,由於結構的變形會引起外牆裝修層的開裂,設計時應考慮分縫措施。

(3)當外牆為內保溫時,在窗過樑、結構梁板與外牆連接處和圈樑處產生冷橋現象,引起室內牆面的結露,在此處裝修時,應採取相應措施,如外牆為外保溫,不存在此類問題。

(4)建築主體受溫度的影響而產生的膨脹收縮必然會影響牆面的裝修層,凡是牆面的整體裝修層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作分縫處理。

(5)凡是使用膠粘劑的材料,如細木工板、膠合板、密度板、油漆、塗料製品將對室內造成甲醛和苯的汙染,選材時應按國家規範要求執行。

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6)在保溫、隔熱方面應和建築節能設計結合減少能源的消耗

(7)有特殊要求的室內聲學環境(音樂廳、電影院等演出性建築)設計,應正確選擇材料,進行正確的構造設計

(8)牆面的色彩應遵照色彩對大多數人產生有益影響進行設計。

(二)門、窗

(1)門窗的功能主要解決採光、通風、防風雨、保溫、隔熱、遮陽、隔聲、疏散、防火、防盜等問題。根據功能要求分:保溫門窗、隔聲門窗、防火門窗、自動門窗、防盜門窗等。窗臺低於0.80m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2)門窗與牆體結構的連接:

1)門窗應注意門窗框與牆體結構的連接,接縫處應避免剛性接觸,應採用彈性密封材料;建築外門窗的安裝必須牢固。在砌體上安裝門窗嚴禁用射釘固定。

2)金屬保溫窗的主要問題是結露,應將與室外接觸的金屬框和玻璃結合處作斷橋處理,以提高金屬框內表面的溫度,達到防止結露的目的。

3)隔聲窗一般釆取雙層或三層玻璃。為防止共振降低隔聲效果,各層玻璃的空氣層厚度應不同,且不能平行放置;所有接縫處應注意做成隔振的彈性阻尼構造。

4)防火門窗應按防火規範要求製作,玻璃應是防火安全玻璃;有防爆特殊要求的房間,其窗應考慮自動洩壓防爆功能。

(三)牆身細部構造

(1)勒腳部位外抹水泥砂漿或外貼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高度不小於700mm。應與散水、牆身水平防潮層形成閉合的防潮系統。

(2)散水(明溝):

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1)沿建築物四周,在勒腳與室外地坪相接處,用不透水材料(如C20混凝土、毛石)做地面排水坡(溝),使雨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遠離基礎。

2)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築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確定,宜為600~1000mm;當採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的寬度可按簷口線放出200~300mm。

3)散水的坡度可為3%-5%。當散水採用混凝土時,宜按20~30m間距設置伸縮縫。

4)散水與外牆之間宜設縫,縫寬可為20~30mm,縫內應填彈性膨脹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層:在建築底層內牆腳、外牆勒腳部位設置連續的防潮層隔絕地下水的毛細滲透,避免牆身受潮破壞。內牆兩側地面有高差時,在牆內兩道水平防潮層之間加設垂直防潮層。水平防潮層的位置:做在牆體內、高於室外地坪、位於室內地層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以下60mm處。

(4)牆體與窗框連接處必須用彈性材料嵌縫,以防風、水滲透。窗洞過樑和外窗臺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牆身不小於60mm;在其下端做有效的滴水處理,防止窗下牆的汙染。

(5)女兒牆:與屋頂交接處必須做泛水,高度不小於250mm。為防止女兒牆外表面的汙染,壓簷板上表面應向屋頂方向傾斜10%,並出挑不小於60mm。

(6)非承重牆的要求: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

你知道建築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嗎?門、窗、牆身細部構造呢?

1)輕鋼龍骨輕質板牆隔撞擊聲時,應在輕鋼龍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之間加彈性阻尼材料。

2)輕質材料牆體隔空氣聲較差,作為分戶牆和外牆時厚度應不小於200mm。

3)輕型砌塊牆在髙度3m處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交接和轉角處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並沿高度方向每500mm加不少於兩根直徑6mm、長度不小於1000mm的鋼筋。

……

…………

歡迎轉發+關注

更多內容請關注【建築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