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為何寧願歸降殘暴的項羽,面對劉邦卻寧死不降

在公元前209年7月份,陳勝吳廣起義正式爆發,隨後,天下響應。當時秦朝的主力部隊都在邊境地區,內部的地方軍隊在起義軍的攻勢下一觸即潰。很快,起義軍的部隊距離秦朝都城咸陽僅剩百里。眼看著起義軍越來越近,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像秦二世建議赦免在驪山陵服役的幾十萬奴隸和刑犯,將他們組建成一支軍隊,用來阻擊起義軍的腳步。秦二世採取了他的建議,並且任命此人為將軍,率軍出戰,這個人就是章邯。而章邯也不負眾望,他率軍成功擊敗了攻入關中的幾十萬起義軍,一路上立功無數。後來,章邯在與項羽的對抗中還成功擊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然而在鉅鹿之戰中,章邯被項羽擊敗,在漳紆之戰中再次敗給項羽,後來歸降項羽,被封為雍王。

章邯為何寧願歸降殘暴的項羽,面對劉邦卻寧死不降

公元前206年,劉邦手下大將韓信從古道襲擊章邯。自此,章邯一路敗北,在陳倉應擊漢軍被韓信打敗,只好退回廢丘。第二年,漢軍用計策水淹廢丘,章邯拔劍自刎。


章邯為何寧願歸降殘暴的項羽,面對劉邦卻寧死不降

所以說,很多人就不明白了,這章邯也不是沒有投過敵軍,怎麼這次就這麼矜持了呢。其實這也不是章邯不願意投降,而是章邯已經沒有了投降的籌碼,所以與其窩窩囊囊的被敵軍斬首示眾,還不如有骨氣的自殺。

當初章邯投降給項羽之前,並不是被項羽逼的走投無路才選擇了投降,其實當時的章邯手上還有著不少的底牌。在鉅鹿之戰中,章邯並沒有與項羽交手,被項羽團滅的其實是大將王離率領回防的邊境軍。章邯知道項羽勇猛,自知不敵,所以早早的就撤退到了棘原駐紮。


章邯為何寧願歸降殘暴的項羽,面對劉邦卻寧死不降

此時的秦朝王宮中,趙高已經擔任丞相,他把持著朝政,陷害忠良。而因為鉅鹿之戰中章邯的退卻,秦二世派人責怪章邯。章邯因此也十分害怕,馬上派司馬欣進宮找趙高求情。但是,司馬欣在宮中待了三天也沒有見到趙高,司馬欣自知大事不好,急忙返回軍中。章邯得知此事後,決定私下找項羽議和。但是因為章邯太過自傲,又是要封地又是要封王,項羽不樂意,議和破裂,兩軍再次開戰。

而這一次項羽也是專找章邯的麻煩,想要搓搓他的銳氣。在兩次敗北之後,章邯也發現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厲害,終於章邯答應了項羽提出的條件,被封為雍王,安置在軍中。


章邯為何寧願歸降殘暴的項羽,面對劉邦卻寧死不降

而後來面對劉邦的時候,章邯面對的局勢可是大不如前,韓信率軍僅僅用了兩場戰役就把章邯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自己的封地只剩下一個他自己所在的空城,所以就算投降章邯也給不了劉邦多少好處。而且當年他投降項羽可是害苦了秦地的百姓,一旦章邯投降劉邦,劉邦肯定會拿章邯的人頭去收買民心,所以章邯自殺的行為也不難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