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引言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间,南临红海湾。合作区前身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随着体制机制调整,转为深圳全面主导,成为深圳一个重要经济功能区。深圳将按“10+1”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构建“总部+基地”的格局,从而形成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东进”战略,承担“粤东振兴发展的区域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的角色。

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第十七届深圳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一、项目概况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鹅埠片区区位图

鹅埠片区是合作区建设的核心启动区,是当前合作区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鹅埠片区是合作区近期建设重点及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地带,是合作区实现角色升级的重要抓手。复杂多变的现实条件对本次规划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鹅埠片区正处建设热潮与政策利好双重叠加的窗口期,旺盛的投资需求与缺少能指导开发的法定规划之间的矛盾,亟需实施性强的法定规划指导建设快速实施

(2)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项目选址存在不稳定性,各层次规划编制和建设施工并行开展,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动态协调。

(3)鹅埠片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色多元,要求规划在引导项目快速化实施的进程中强调发展可续,保护与发展协调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山水生态资源良好

当前,鹅埠片区正处于建设的关键阶段,其发展对于整个合作区至关重要。在此阶段编制控规,不仅为现状开发建设直接提供快速实施的关键性指导,同时也为鹅埠片区实现快速发展与自然生态、人文特色保护相协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

2.1 多维联动,指导快速实施

(1)划定生态安全底线,并给未来发展留有弹性空间。在维护自然生态安全、落实防洪排涝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明确水绿严控边界,梳理弹性基底以保证应对复杂多变的建设形势。

(2)制定近期建设用地收储计划,妥善解决村庄留用地。综合考虑用地布局和建设时序,对近期迫切需要的土地进行精准定位,有序收储,及时解决村庄遗留问题。

(3)统筹设计片区竖向,确保场地平整一片、供应一片、建成一片。以安全经济为前提,统筹整体竖向安排,率先对近期即将供应的土地,进行场地精准平整、有序推进建设。

(4) 有序安排道路管网建设计划,使规划与实施不断反馈修正。通过协调现状道路,制定有序路网生长计划,同时与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无缝对接,不断反馈、修正设计,精细指导骨架路网和管网建设。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有序路网生长计划

(5) 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项目精准投放。基于广东省振兴粤东西北、深圳东进战略的部署,以现代化产业新城为目标,按照“一区多园,分步开发”的思路,统筹产业布局,匹配投资主体需求,对项目进行功能有序引导,实现快速精准投放。

2.2 因势利导,突显地域特色

(1)规划尊重当地村民意愿、习俗,保留特色村落,并将村集体留用地围绕其周边集中布局,以维系传统社区管理关系,延续乡情、系得住乡愁。

(2)保留“十水串三山”的生态格局,以此串联各生活生产组团,构建片区生态安全格局与海绵基底。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顺应自然山水格局,保留10条通山水系,串联鹅公山、长廊山、虎头山等节点,以此作为空间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片区生态安全格局与海绵基底

(3)对山水生态敏感区域加强“显山见水”的规划管控。对沿南门河两侧以及临山的建设用地,在建筑高度、容积率、地块退线提出细致明确的规划管控要求以达到“显山见水”的目标。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显山见水”的规划管控

通过生态廊道划分主题功能组团,构建“创新产业空间+优质社区生活+城市综合服务”的整体空间结构。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廊道分隔-轴带串联-组团发展”

2.3 综合谋划,实现动态协调

(1)全方位、实时对接,综合统筹协调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派遣规划、市政、交通技术人员驻场办公、实时对接,与各专项规划编制单位联合建立多专业综合团队,定期开展技术例会、专业协调会、部门协调会,实行项目和规划信息共享,建立实时反馈协调机制。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期开展技术例会、专业协调会、部门协调会

(2)从“规划-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实施全流程实时技术支持,确保规划方案的动态匹配。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控规空间方案为基础框架,与防洪排涝、水系、道路、市政管网等专项规划动态协调

(3)制定弹性规划方案,以应对区域重大设施选址和建设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引导线位尚未明确的珠东快速、疏港二通道、潮莞连接线等快速路往片区边缘布置,降低对城区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广汕客运专线鹅埠站点的不确定性,制定弹性的路网和功能组织。

三、特色与创新点

3.1 探索“全流程规划”方式,为快速建设地区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以控规指导各建设实施环节,全流程不间断循环反馈调整,实现建设快速要求。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2 坚持“过程式规划”理念,构建多规协调和技术统筹的技术平台

在上位规划背景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将众多指导现实开发的专项规划利用控规编制平台进行统筹,实现多规协调。控规由静态蓝图转变为动态协调。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3 落实“定制式规划”目标,匹配地方特殊治理模式、自然和人文特征

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体制机制,在借鉴深圳先进管理经验以及考虑到汕尾地方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建设的规划标准。根据特殊政策地区的管理需求,合作区吸纳控规的编制经验,编制了具有当地管理特色的征地管理暂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村民的意见并结合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拟定最优的实施方案,妥善解决村庄建设、拆迁等问题。

四、实施效果

本规划作为基于快速实施需求的法定依据,在鹅埠片区掀起建设热潮时,高效地指导了市场开发建设。

4.1 统筹引导,促进了数十个产业项目选址落地

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有7个,包括腾讯云计算中心,华润数据中心等;已批在建产业项目46个,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项目为主,包括金科特种材料产业园、大百汇生物科技园等;已批在建配套项目6个,包括人才孵化基地、人才公寓、邻里中心、文体中心等。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建成投产产业项目

4.2 指导协调,启动片区三十多公里道路设计及施工

完成324国道(示范段)的市政化改造工程,8个主干路段已完成施工建设,共计20公里,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主干路网系统;另外有6个路段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启动片区三十多公里道路设计及施工

4.3 有序安排,推动区内多个重大市政工程设施立项建设

首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通水,合作区西部水厂、污水处理厂开始动工建设。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推动区内多个重大市政工程设施立项建设

4.4 技术支持,协助合作区管委会出让土地70余宗

以控规的功能发展框架为引导,协助管委会有序安排土地出让,促进企业快速入驻。

4.5 承上启下,有效指导开展了专项规划和工程设计工作

以控规为技术平台,有效促使正在进行的各层次规划工作相互协调、顺利开展。同时指导工程设计工作,相互反馈、调整。

设计单位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司马晓、盛鸣、丁强、杜雁、郑金荣、肇新宇、雷茂民、孙佾、王耘、李晨、邵伟、岳隽、孙铭、金聪、陈锦全


主要负责部门:

深规院城市规划研究所


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