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洪秀全

學習太平天國運動時就對洪秀全很好奇,書本上對洪秀全的描述著墨不多,但許多人提到太平天國運動,想到的不是《天朝田畝制度》,不是《資政新編》,而正是洪秀全。

查詢一些有關於洪秀全的資料,可以發現對於洪秀全的評價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有人稱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鄙夷的說他是邪教頭子,觀點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洪秀全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僅因一次病中的幻覺和一本《勸世良言》,便掀起了一場困擾清政府和西方殖民者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聰明在於對小民思想的掌握,直到從信仰方面著手,獲取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他將西方的基督教義、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思想結合起來,創立拜上帝教,他了解農民在想什麼,知道農民需要什麼,清楚怎麼做才會獲得農民的支持。他知道宗教信仰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東西,虔誠的信徒,甚至會為了自己的信仰甘願獻出生命,所以他稱自己是上帝之子,受命下凡誅妖。

但從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來看,也的確能夠理解為什麼許多學者都認為洪秀全學問太陋。永安建制後,許多事情便已經脫離了洪秀全的掌控。洪秀全在建立政權之後,並沒有將政權和宗教完全區分開,他既是天國的天王,又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他一邊希望通過《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宗教理論為農民構造一個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一邊卻又貪戀特權。洪秀全對於政權和教權混淆,最終使得他的公信下降,人心大失。

洪秀全是一個具有很大封建侷限性的人。他出生在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受儒家傳統教育的薰陶,他對自由平等的瞭解不過是傳教士所發的一本小冊子。曾有外國傳教士試圖向洪秀全講述聖經的道理,卻被洪秀全斥為異端。洪秀全也曾要求外國傳教士羅孝全為他施洗,但羅孝全瞭解了洪秀全的“宗教信仰”後,拒絕為他洗禮。從這兩件事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封建思想其實一直紮根在洪秀全的腦海深處。雖然他以人人平等為口號,號召眾人和他一起反清,但其實他並不能將這個平等真正的貫徹下去。從拜上帝教中的森嚴等級,到他定都建國之後,頒佈的所謂百姓禁慾公侯享樂的政令,都體現了他所謂的平等,不過是一場笑話。

洪秀全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農民階級的認知不夠徹底,提出所謂“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和“四有二無”的理想社會,他所實行的絕對平均分配產品的聖庫制度違背了小私有者的本性,是一種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完全不具有操作性。

從整個太平天國運動而言,這場運動對近代中國的變革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蔣中正曾說,“往者,洪楊諸先民,崛起東南,以抗滿清,雖志業未究而遽爾敗亡,而其民族思想之發皇,轟轟烈烈,在歷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紀念焉。”雖然歷來人們對洪秀全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面從未被抹滅。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兩千多年來農民革命的最高峰,動搖了清潮的腐朽統治,加速了封建社會的瓦解,粉碎了帝國主義意圖將中國迅速殖民化的妄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金田起義成功得益於拜上帝教,得益於農民對自由平等的強烈要求。天京城破也受到了政教矛盾和農民思想侷限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