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導讀:固態法、液態法指的酒類生產過程中兩種不同的釀造工藝,常見於中國白酒的釀造。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固態法、液態法專業解釋:

固態法白酒是採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等原料,固態糖化發酵,開放式生產,自然微生物接種制曲,甄桶蒸餾,陶壇或酒海儲存陳釀等一系列獨特的工藝和設備釀製而成;

液態法白酒是以糧谷、薯類、糖蜜等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成食用酒精的工藝路線、再經串香、勾兌、調配而成的白酒。有調香法、串香法和固液結合法,或者相互移植、滲透而生產的多種工藝。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固態發酵與“液態法”區別

專業術語的描述,內行人一看便懂,外行人卻充滿迷惑。其實,所謂固態、液態,本質上說的是發酵過程的基質屬性。如果整個釀造過程是在一類不溶性固體基質上進行,屬於“固態法”;如果釀造過程是在液態基質上進行,那麼便屬於“液態法”。

簡單來說,二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所用原料佔比的多少,即固態法“糧多水少”,液態法“糧少水多”,類似於米飯和米湯兩種狀態。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國外的洋酒,按照中國的製造酒的邏輯,在“液態法”的範疇。

國外的洋酒的釀造沒有固態法、液態法一說,生產工藝上也沒有中國白酒複雜。如果非要這種分類劃分一下的話,洋酒應該在“液態法”之列。因為固態法釀造的白酒通過固態配料,即糧食混搭或單一用糧,以固態基質的形式放入陶器或者窖池中發酵,然後取出固態蒸糧蒸餾,整個過程幾乎不會有太多水分的加入;而洋酒釀造的整個過程則是在液態基質的狀態下進行,還需要額外加水。

按照中國的製造久的邏輯,白酒之外的其它“五大”蒸餾酒的釀造都在“液態法”的範疇。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嚴謹,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金酒等洋酒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喜愛,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它們在釀造工藝上的特別之處,而這種釀造工藝也因品類的不同沒有較為統一及標準的分類方式。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些洋酒的的工藝特點,以供大家參考。

一、白蘭地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葡萄或其他水果經過發酵後,將發酵液及其沉澱物放入蒸餾器加熱進行第一次蒸餾,經冷凝管冷卻,酒精直接流入木桶,稱“粗白蘭地”;將“粗白蘭地”進行第二次復蒸,取得中段酒度在65%~70%vol的新酒,再降度後裝入橡木桶老熟。勾兌成型後,酒度在38%~44%vol左右。

二、威士忌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傳統生產中,先用蘇格蘭特有的泥煤烘乾麥芽,使其帶有特有的煙燻味,粉碎後,用帶草灰味的水浸漬蒸煮後得到麥芽汁。麥芽汁發酵後經兩次蒸餾,取得中段酒度在63%~71%vol的新酒。將中段酒降度後放入橡木桶老熟3年以上,勾兌成型,酒度一般為40%~44%vol。

三、朗姆酒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以甘蔗糖蜜或甘蔗汁為原料,加入特殊生香酵母(產酯酵母)和丁酸菌等共同發酵;採用間歇或連續蒸餾,取得酒度在65%~75%vol的新酒,放入橡木桶中儲存數年;再經勾兌成型,酒度在40%~55%vol。

四、伏特加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只要食物中含有澱粉的或糖分,都可以用來釀造伏特加,常用原料為穀物(高粱,黑麥,大米,小麥等),也可以使用其他食物釀造(葡萄,蘋果,玉米,土豆)。將原料粉碎磨成粉,倒入蒸餾水中加熱蒸煮,糖化後過濾再進行發酵,製成發酵醪,將其蒸餾成40%~70%vol的烈性酒,再精餾至85%vol以上,反覆過濾脫臭製成無色、無臭、無味的伏特加酒降度至38%~42%vol。

五、金酒

中國白酒分固態法、液態法,按照這個邏輯,五大洋酒屬於液態法

以小麥、大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食用酒基,也可以使用葡萄等其他原料,在第一次蒸餾所得的無色無味的高純度酒精中添加杜松子配以芳香性植物,經科學工藝浸漬、蒸餾,餾出液分段截取,精心配製而成38%~44%vol的蒸餾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