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与众不同的调研报告|篇篇感人

3篇与众不同的调研报告|篇篇感人

1.《有一种经历,叫融入寿县》


 人生是不能预设的。我没有想到,在省直机关工作了20余年之后,会到县一级挂职工作;我也没有想到,一任挂职期满又延长了一任;我更没有想到,挂职期间会如此深度地融入。自2015年10月,受组织委派到寿县以来,我一头扎进了这片热土,心无旁骛,情有独钟。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都会因丰盈了生命而注定珍贵,寿县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更因其独特、深刻和丰富而弥足珍贵!这个经历,叫融入寿县!


  初识寿县,是在20多年前的1992年。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到省教委(现省教育厅)工作,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寿县,与这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县情县貌有了初次接触,也结识了不少寿县人。所以,我经常和人说,我和寿县,和寿县人是有缘的。来寿县挂职前,我特意把当时留下的照片翻拍到了手机里。尽管岁月更迭,世易时移,但照片上的不少人竟然能够再次见面。当时的县教委主任如今已80高龄,到寿县后我专程上门去拜访了他,回忆起那次的经历,老人家仍记忆犹新。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孩子竟然是我这次到寿县工作后联系的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还有照片上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当时还是单身小姑娘,后来恋爱结婚,丈夫现在是某乡镇党委书记。而我到寿县后,县委恰恰安排我联系这个乡镇。这些可遇不可求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的机缘奇妙。那次出差,让我感到最震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轮火红的落日!记得是在乡镇检查结束返回县城的途中,路过安丰塘,此时正是夕阳西下,远远的天际,落日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红,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在高高的树林间跳跃、奔腾,忽高忽低,时隐时现。那种灿烂、那种浓烈、那种奔放,在大山里出生、长大的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禁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那种场面、那种感受、那种激情,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我遇到挫折,有些消沉,想要放弃时,它总会浮现在脑海中,激励我、鞭策我继续坚持、不断前进。


  融入寿县,已是20多年后。我这才发现,这里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如此深厚的底蕴、如此迷人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乐在其中,更让人受益无穷、受用不尽!


  这是一个时刻都能让人感受到时空交错、禁不住思绪飞扬的地方,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了如此深刻的辙印,以至于经常会让身在其中的人产生恍若隔世的幻觉;大自然给了这片土地太多的恩赐,以至于经常会让人心生嫉妒。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湖有湖,要河有河,要历史有历史,要文化有文化。县域的最北端,淮河岸边、八公山下,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仿佛一位睿智的耄耋老人,向世人解读着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悲壮与神奇,印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古城里面,全国最大的县级博物馆,3000件馆藏文物,2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生动地演绎着楚风汉韵的交替,忠诚地展示着朝代更迭、英雄辈出的生机与活力。王侯将相、金戈铁马,都成为了这里的过客,留下的是纸张泛黄的翰墨书香,是历久弥新的故事与传说。紧挨着她的南边,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绿水环绕,花木锦簇,让人流连忘返;夜色阑珊时,处处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欢歌笑语,让人总有一种张开双臂去拥抱未来和希望的冲动。紧挨着新城的南边和东边,则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自然、清新,散发出原始和纯朴的气息,默默地等待着时代的眷顾。散落在3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隐贤镇、瓦埠镇、正阳关镇等千年古镇,孙公祠、安丰塘、孙家鼐故居、淮南王墓、廉颇墓、小甸集特支等历史遗迹,则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县域的最南端,是寿县经济建设的主场战、对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新桥国际产业园,这里已经成为寿县实现超越发展的强大引擎。与产业园相依相伴的,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这个年吞吐量已经超过千万人次的空港,牵引着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快速前行。一架架飞机起降的轰鸣声,分明就是寿县向世人昭告即将腾飞的宣言。在这里,扑面而来的是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气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种元素、多样形态、多个时空,如此和谐共生,完美诠释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多元、包容、共享的特点!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也总是能激发人们创作的冲动。怪不得这里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无数的美文、美字、美画从他们的手中奔涌而出!


  这是一个随时都可以捡拾美景,随处都能够品味故事的地方,似乎每一片树叶都蕴含着传说,每一抔黄土都记载着典故,每一缕清风都传送着文明。这里有春之繁华,夏之浓烈,秋之婉约,冬之静谧;有珍珠泉的清亮透彻、八公山的云涌风飞、安丰塘的浩渺潋滟、瓦埠湖的碧波万顷;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承与光大;有“时苗留犊”“优孟衣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和意蕴。这块深沉、神奇的土地、它所拥有的深厚底蕴以及它独特的低调、含蓄,让我不敢有丝毫的张扬;这里纯朴的人民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与向往,让我不敢有些许的懈怠;那些如同拼命三郎般的干部群体和快节奏的工作氛围,让我不敢有任何的畏葸;这里高高的古城墙和随处可见的高耸入云的白杨树,让我时刻感受到生命向上的强大力量;这里的千年古镇、古老村庄,让我在感慨天地悠悠逝者如斯的同时也更加懂得了什么叫做大浪淘沙,深悟了自然之伟大、个人之渺小,历史之深邃、现实之美妙……


  这是一个孕育梦想、成就梦想的地方。以勤奋与执著为笔,以智慧与汗水为墨,以团结与奉献为纸,以忠诚与担当为砚,寿县人把一个个梦想在厚重的历史画卷和大自然的美景中徐徐绘就。空港梦、高速梦已跃然成真;商合杭高铁将作为安徽省建国70周年的献礼在2019年国庆前开通,寿县站的雄姿正逐步展现,高铁梦正踏着铿锵的脚步走来;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开工,纵贯寿县南北100公里,在推土机的隆隆轰鸣中,通江达海梦雏形已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县域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小康梦指日可待。


  “梦里不知身是客,只把他乡作故乡”。三年多来,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寿县,和这里140万人一起迈入新时代,成为奔跑的追梦人。我们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一起面对险阻,迎接挑战;我们一起爬坡过坎,接受考验。三年多来,我和全体寿县人一起,遇到了千年不遇的大事,逢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经历了很多的要事、难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脱贫攻坚战,将要消除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现象,社会保障底线彻底筑牢,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得以补齐,戴在寿县人头上30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将彻底摘除;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从而实现了人类数千年梦寐以求的“有教无类”的理想,开启了优质均衡的新征程;区划调整,使寿县区位优势的潜能得以释放,这片古老的土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一起经历了百年来未有之变局给县域治理所带来的强烈阵痛以及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的深刻变化;参与了县、乡、村三级换届,见识了县域内三级党政机关人员变动的敏感、审慎、严肃和庄重;经受了最严峻的信访维稳形势的考验,亲身体会了处理复杂敏感事件的艰辛与不易;实施了新一轮县级机构改革,对这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重大变革的深远意义有了切身感受;目睹了秋汛、夏汛、雪灾对传统农业的巨大破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给这个千年古县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全县上下为抓住机遇所付出的努力和拼搏;目睹了一个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大工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地、开花,看到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景在眼前展开。


  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跌宕起伏,才能够拥有廓清迷雾的达观;只有站在深耕细作的土地上,才具备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我珍惜融入寿县的经历。因为融入寿县,我的阅历更加丰富。我如同一位海边拾贝的孩子,满怀好奇与惊喜,一次次俯身,一次次投足,一次次举手,捡拾起一个个五彩斑斓的记忆,装进了我的行囊。因为融入寿县,我的信仰更加执著。在这里,我用脚步丈量农村的土地,用真情体验农民的冷暖,用思想考量农业的方向,用内心体验县域的治理,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把手中的权力用于为老百姓谋福利,为黎民解疾苦”的现实意义。因为融入寿县,我的脚步更加坚定。脚上沾过的泥土有多沉,对农村的了解就有多深。在这个“活得匆匆,来不及感受”的时代,我安心地扎根在这里,25个乡镇、200多个村(街、社区)、千余户百姓家中、上百所校园内外,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启迪,我行走的步伐愈发稳健。


  我终将离开寿县,但我知道,我永远也离不开寿县。在这里有我太多的投入,也有更多的收获。我的血液中已经融进了寿县的禀赋,我的灵魂中已经嵌入了寿县的风骨,寿县有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人和事!今后无论我身在何方、心安何处,我都会说,我曾经是寿县人,我永远是寿县人!


2.《有一种情愫,叫感恩寿县》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时光飞逝,很多的东西会随风远去,但有一种东西注定将常存心中,并且历久弥新,愈久愈浓,那就是感恩!林清玄说过,“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寿县四年的春去秋回、寒来暑往,每一天我都带着感动之情、感激之心,一千多个日夜,慢慢地在内心沉淀、研磨,最终成为了我灵魂深处、血脉之中一个永远的情愫,这个情愫,叫感恩寿县!

  感恩寿县,因为在这里我增长了见识。寿县经年的砥砺,对于我来说无异于又读了一次大学。这里140万人,每一个人都是老师,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受到了全方位的教育;这里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是课堂,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源泉,让我甘之如饴。这里虽然没有高高的学术殿堂,但同样有浩瀚的知识海洋,任我遨游和徜徉;这里虽然没有学贯中西、经纶满腹的宗师,但不缺少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的大家,他们的妙语连珠,处理事情的技巧与艺术,让我钦佩和信服;这里虽然没有文史哲经、数理化生这些系统、深奥的学问,但在实践这门课堂上,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同样有汲取不完的知识营养,让我贪婪和享受!在寿县,我经历了脱贫攻坚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战役,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经受了考验,锤炼了能力,严实了作风,增进了对“三农”的了解、与百姓的感情。在寿县,我参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场艰苦的遭遇战,深切体会到了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在一个人口大县,教育面临多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教育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在寿县,我品尝到了深化改革的甜头,“坚持以县为主、推进县乡共管”这项在全国都具有开拓意义的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县乡村教育的振兴之路。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寿县三年多的磨练,让我在尽情地吸取实践营养的同时,无时无刻不深切地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更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甜头,领略了理论指导下实践的神奇与美妙。当深奥、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生动的实践碰撞在一起,所产生的裂变效应让我陶醉和迷恋!我忽然发现,格物致知的空间竟然如此广阔,潜力竟然如此巨大,魅力竟然如此独特,让人宵旰忧劳、不甘舍弃!

  感恩寿县,因为在这里我收获了成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寿县历年的耕耘,我接触了过去二十多年从未接触过的基层实践,经历了太多的摔爬滚打和酸甜苦辣,这些让我更加懂得什么叫扎根,内心深处有了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思想少了许多浮躁;我更加明白什么叫做接地气,我拥有了更多来源于实践的鲜活案例和从中提炼出的真知,语言少了很多空洞;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脚踏实地,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行动因此而少了很多飘浮,脚步更加坚定,攻克难点、解决难题的底气更足,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思路更活,办法更多。在这里,我加深了对“三农”的理解。因为在农村出生长大,也经常回农村,曾经以为自己对农村、对农民、对农业算是比较熟悉了。但是在寿县,我了解了更多过去不曾了解的农村,认识了更多过去不曾认识的农民,对农业也有了比过去更为深刻的领悟。我了解了农村的贫穷,农民的疾苦,农业的艰难,我更看到了,农村的空间有多大,农民的未来有多美,农业的发展有多么令人向往的前景。最泥泞的道路上能踩出最清晰的脚印,最广阔的天地间能写就最优美的文章,最复杂的环境里能孕育最多彩的人生,最基层的实践中能汲取最丰富的知识,最艰苦的历练中能锻造最实用的才干。经过寿县的磨炼,我相信我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底气,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感恩寿县,因为我在这里享受了成功。在寿县,恰逢这个千年古县实现华丽转身的黄金时期,寿县的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厚积薄发、跨越发展、奋起直追等等这样的词汇,已经不足以形容寿县这些年所处的态势。这里不仅是培养身手、锻炼才干的大舞台,更是干事创业的热土!我很幸运地搭上了这班从远古驶来、带着历史的沧桑,而今正加速驶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快车!伴随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扶贫和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激战正酣,一个又一个堡垒被攻克,一个又一个高地被占领,一个又一个胜利得以实现。1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2%降至1.24%,顺利实现高质量退出的目标。2016、2017、2018年度脱贫成效考核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并且位次逐年前移,最终进入全省前10,实现了连战连捷。正向激励机制、“五互”活动、边缘户帮扶、房屋修缮计划、五大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创新做法,使寿县的脱贫攻坚精彩纷呈,获得了良好声誉,受到普遍赞扬,国家、省、市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多家权威媒体将寿县的做法誉为脱贫攻坚的“寿县模式”。“十大工程”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各项政策精准、全面落实,农村的路宽了,电压稳了,水质提高了,网络通畅了,环境更美了,广大百姓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干部的作风更加务实,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乡间小道有了越多越多的各级干部的脚步和身影,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群感情更加深厚,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正逐步形成。2017年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比原规划提前两年,寿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做法被教育部考核组评价为“寿县精神”和“寿县模式”;全面实施“坚持以县为主,推进县乡共管”教育综合改革,突破了长期困扰寿县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寿县教育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一做法于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了长篇报道;2018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寿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政府,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教育部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协办的全国教育扶贫论坛上,做了题为“打造贫困县乡村教育振兴的‘寿县模式’”的主旨发言;寿县连续两年,在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创历史最好成绩。

  感恩寿县,因为在这里我丰富了人生。在这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广阔天地,我满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豪情,带着“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的决心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勇气,为我的人生打开了又一扇大门。在这里,我时常品味到“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意蕴与惊喜,也偶尔感受过“滴繁知在长条柳,点重愁看破朵花”的失落与惆帐,更痛心过“人间尽似逢花雨,因爱芳菲湿绮罗”的悲剧与遗憾。“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在这里,我挥洒了无数的汗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奉献了全部的智慧,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我用一片真情对待寿县的一切,寿县的广大干群也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褒奖。2018年8月,《网信寿县》发布的一篇题为《趟过河,便是“一马平川”》的文章,介绍了我的挂职经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得到了广泛的好评。2018年和2019年,我连续两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候选人;2018年9月3日,我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扶贫典型,省直主要新闻媒体对我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我的经历、做法和成效,屡屡见诸新华社、国务院扶贫办网站、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有过去的人是富有的,这一件件的过去,无疑丰盈了我的心灵空间,增进了我的生命厚度。  我深深的懂得,我之所以能够坚守,之所以能够丰收,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单位领导、同事,为我提供了坚强保障,他们为我在寿县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给予了项目、资金、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强力指导。寿县的领导、同事、战友,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我的工作充分信任,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我帮助和支持。家人是我的坚强后盾,他们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这些都是我心无旁骛坚守一线的根本动力。  我深深的懂得,我走过的路不可能每一步都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地方,每一步都有需要感恩的地方,每一步都会为我今后的行稳致远打下基础。历史给了寿县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因为恰好在这个时候选择来到寿县,从而与这份机遇有了一个美丽的邂逅。我更庆幸,因为选择来到寿县,遇到并抓住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从而让这一次选择成为我生命中浓墨重彩、醇香甘冽的独特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