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來的“油價戰”?只是沙特、俄羅斯聯手坑美國的“苦肉計”

哪來的“油價戰”?只是沙特、俄羅斯聯手坑美國的“苦肉計”

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掌握了政治博弈的話語權。

所以,原油作為大宗商品,與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它具有政治屬性。

1、國際油價還未止跌

最近,世界三大產油國——美國、俄羅斯、沙特上演“三國殺”,中國撿了個低油價。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015元和975元,創下2013年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最大跌幅,國內大部分地區92號汽油價格重回“5元”時代。

這對消費者,尤其是開車族來說,無疑是重大的利好!因為以油箱容量在50升的家用汽車為例,加滿一箱92號汽油可以少花40元。那麼,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低油價能持續多久?這就得看美國、俄羅斯、沙特的“三國殺”要持續多久了。

因為這次全球油價暴跌的直接原因,就是3月6日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國家新一輪減產協議談崩,為表不滿,沙特宣佈增產降價,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戰",直接導致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

那麼,根據相關的預測,國際油價還未止跌探底,因為最大的衝擊可能發生在4月1日之後,屆時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之前達成的減產協議將到期。

沙特已提前宣佈:4月份交付的原油價格每桶下調5至8美元,直接向歐洲、亞洲和美洲的眾多買家讓利,並將產量提高至1000萬桶乃至1350萬桶。俄羅斯則表示,也將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產量。

再加上此次“價格戰”恰好發生在疫情爆發階段,全球石油需求量明顯銳減,沙特和俄羅斯的增產無疑將加劇市場存量過剩的局面,推動油價大幅下跌。最後,只會兩敗俱傷!

2、沙特和俄羅斯的一場“苦肉計”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價格戰”中受到最大傷害的,不是沙特和俄羅斯,而是一直在旁邊觀戰的美國。

去年,美國憑藉頁岩油技術,原油產量一舉超越沙特和俄羅斯,登上了世界第一產油國的寶座。然而,根據機構的預測,美國的頁岩油需要國際油價保持在50美元以上才能夠盈利。也就是說,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或維持在如今的低位,所有與頁岩油密切相關的美國企業將損失慘重,甚至面臨破產。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影響還將會傳導到金融行業。因為美國石油行業債務問題十分突出,他們以手上掌握的石油資源量向銀行質押借錢,質押時參考的油價大多在60美元/桶的價位上。如今,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與能源有關的債務問題也將很快浮出水面。

所以,有外媒就報道說,這場所謂的“價格戰”,是不是沙特和俄羅斯演的一場“苦肉計”,它們倆聯手做低石油價格,表面上相互爭鬥,實際上是要聯手幹掉已負債累累的美國新能源企業。

畢竟,一旦摧垮頁岩氣新能源產業,全球將被迫繼續依賴石油和天然氣,那麼,儲量巨大的沙特和俄羅斯未來將不止獲得高利潤,還將在國際上獲得高話語權,這樣一箭雙鵰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