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宣布增產!油價不跌反漲遭打臉?沙特、俄羅斯終成最大贏家?

OPEC維也納會議終於在6月22日迎來了最終結果,雖然OPEC公佈草案並沒有給出確切增產的數量是多少,僅僅提及重返100%減產執行率。根據沙特石油部長法利赫表示,在沙特等OPEC國家與俄羅斯等部分非OPEC國家商量後,從2018年下半年後國際原油產量將增產100萬桶/日。但市場預計實際產出增幅大致在70萬桶/日左右。

OPEC宣佈增產!油價不跌反漲遭打臉?沙特、俄羅斯終成最大贏家?

雖然說減產是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的集體決定行動,但各家在減產協議中付出的代價和獲得的利益差距卻很大。這次增產的指向意味也挺明確,就是OPEC並不希望自己的市場被美國奪走。那麼說到底,這次增產到底誰是贏家呢?

首先看回2016年底,歐佩克成員國和其它產油國在維也納達成協議。將日產量相比當年的水平減少到180萬桶,其中俄羅斯需要減產3萬桶,這份協議從2017年年初開始生效,途中又延長過兩次,最近一次延長到了2018年底。

距離這份協議過去已經一年半,個個減產國都在積極的履行減產協議,實際上也的確削減了石油產量,並且推動了國家油價。據統計,2017年,達成減產協議的歐佩克11國減產協議履行率高達103%,平均每天減產120萬桶。相對的非歐佩克減產國平均履行率大約為82%,平均每天減產46萬桶。

OPEC宣佈增產!油價不跌反漲遭打臉?沙特、俄羅斯終成最大贏家?

達成減產離不開兩個國家,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兩個產油大國減產量都達到了,甚至超過了所在組織減產總量的一半。2017年沙特超額減產20%,減產幅度達到59萬桶/日,俄羅斯的減產執行率則是80%,減產量24萬桶/日。

儘管OPEC會議說明不會設置固定分配額度,但此次增產主要是由俄羅斯和沙特擔大頭。

俄羅斯最近幾年在石油布局上的野心不容小覷。作為日產量1100多萬桶的原油大國,通過操縱歐佩克減產推高國際油價,近一年早已賺得缽滿盆滿,60多美元的油價有利於國際市場的供需平衡,這對俄羅斯來說比單純推高油價,從長遠看更為有利。

至於沙特心裡的算盤,看起來也不小。“之所以沙特同意增產,是因為2019年沙特阿美可能上市,國際油價過高將對其上市有負面影響。一旦油價過高,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對沙特的原油需求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一位石油央企總部專家坦言,“國際油價在60—80美元/桶波動,是中國、印度等進口國可以接受的。”

OPEC宣佈增產!油價不跌反漲遭打臉?沙特、俄羅斯終成最大贏家?

根據外媒報道,沙特正在推行一系列經濟及社會改革,軍事開支高企,還要準備沙特阿美的天價IPO。錢袋子如此緊張,當然不會希望看到油價如普京所期,跌回60美元。何況,沙特的國內經濟發展本就是對石油依賴度極高。

作為非歐佩克成員國的俄羅斯,從當年配合OPEC減產到現在和沙特一起主導增產,而他們兩者的關係也日趨密切。而反觀沙特,不僅是OPEC的實際領導人,同時在內部也有很多盟友的支持,影響力可見一斑,他大可以通過石油價格、減產或者生產配額來影響其他成員國。

因此,在這次的石油增產問題上,即使俄羅斯和沙特看起來步伐一致,但是心裡想的和表面顯露出來的還是不一樣。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這次會議中得到了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