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到纽约"高薪"程序员,她告诉你:学习无关学历

她,被媒体称为“励志网红”,一路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奋斗到谷歌程序员。

出生成长于湖南娄底的一个小村镇,12岁经历初中被迫辍学、当过理发店学徒,2009年,19岁的孙玲高考失利,作为农村女孩,并没有多少选择,于是她和另一个高考失利的同学一起,坐了1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了深圳,在一家电池厂做起了流水线女工。

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到纽约

十九岁到深圳的孙玲

流水线上的工作简单、机械、重复,检测、喷码,每天工作12小时,日复一日,同样的事情让她感到一天天很漫长、不到几个月,就开始厌倦工厂单调的生活,可是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做什么呢?

想来想去,她想起高中时参加过的免费夏令营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到如何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像朋友圈发个信息就立即得到点赞一样,这种立即反馈机制让她感到着迷,学习编程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

三学期,学费三万块。银行卡余额只有一万块的她,根本不知道生活费和学费从哪里来,但如果不去学,将来也无非是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从一条流水线到另一条流水线。

孙玲没有迟疑,尽管不清楚接下来该怎么解决生活费和学费,但她依然决定辞职,先学一个学期再说,有多资源做多少事,并且尽全力去做成。

为了完成编程学习,她做过114客服,路边发过传单,肯德基当过服务员,就这样,她边打工边学习,顺利攒够了学费,完成了全部学习,还通过校招拿到了一份工作。

2011年8月,孙玲正式成为一名程序员。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中,她深深感受到,即使在学校成绩不好,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现状。

2012年4月,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孙玲开始去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而学习的原因也再简单不过:嘴笨,不擅长交流,既然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掌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去试试。

在解决了学费的问题之后,孙玲边学习边练习,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多听多学。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她自认并没有变得更聪明,只是多掌握了一点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又赶上风口创建了英语学习公众号,慢慢接一些广告,养活了自己的同时也养活了自己的爱好。

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到纽约

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孙玲利用休闲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一次活动中,偶然结识了一位玩飞盘的美国朋友。凭借着强烈的好奇心,孙玲应邀加入了美国朋友的飞盘队伍,刚开始不懂游戏规则,在场上一路瞎跑,并没有获得什么乐趣。

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告诉自己“我现在体会不到玩飞盘的乐趣,可能是因为我还不会,等我会了就会发现它的乐趣,并且,我还可以听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语,还可以锻炼身体,为什么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试试看呢。”

就这样,孙玲坚持了下来,坚持了训练,报名了联赛,收获了成绩,收获了友谊。

因为英语,她了解到飞盘,因为飞盘,她认识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朋友,一起在运动中锻炼身心,增进了解。

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到纽约

孙玲与飞盘小伙伴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每一天都在她脑海中浮现,骨感的现实一再提醒她:正在参加自考本科、也没什么钱,能去哪个国家留学,学什么专业呢?现实提前否定了她的想法。

2017年年初,孙玲在网上了解到美国一所大学提供计算机科学的硕士项目,申请要求是英语可以基本沟通,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工作经验,学费首付是五万,后面的学费可以通过申请学生贷款找到工作后再付清。

不是没有犹豫和纠结,担心项目是假的,害怕还不起学生贷款,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等,孙玲自述“可是我在学习面前总是很冲动,想不了那么远,如果不去试试,担心会错过这个机会”。

后来的事情是,2017年10月底去美国学习,2018年的7月中旬开始找工作,9月收到offer,10月作为EPAM员工在纽约谷歌办公室上班。

她曾问过面试她的谷歌老大:”比我优秀的候选人有这么多,你为什么会选择我呢?”

老大回复她:“你身上有三个特点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你的自学背景特别强;第二,你的接受反馈的速度特别快;此外,还有一个我比较看重的点在于,当你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你会先把问题搞清楚。”

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到纽约

孙玲在谷歌

孙玲的故事还在继续,她在美国从事着心仪的工作,过着中意的人生。从她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三件事:

1、你永远可以随时开始学习。

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人生失利,做流水线女工不代表一辈子就止步于工厂,关键在于,你想获得怎样的人生,是日复一日工作12小时之后看剧刷各种APP的休闲人生,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努力也看不到结果的人生,还是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先学一步算一步,先学一点是一点,等到机会标的的人生。至于学什么,从你目前的兴趣点和过去擅长的东西学起,比如曾经放弃的语言,拾起来,一天学十个单词,十天一个句子,一个月一段话,坚持下来,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2、你永远可以认真解决问题。

孙玲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她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她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更谈不上职业规划,她过去十年只是一直在专注于搞清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因为她专注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客观地分析现状、理性地认知自我,不断地基于当下做最适宜的决定,才造就了一段段豁然开朗的道路。也不是没有怀疑,也并非就不走弯路,但于这些相比,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更为重要,先瞄准当下,先做好手边的事,走好脚下的路。

3、你永远可以立马行动起来。

我们常常会在听到一个个励志故事之后就从心里与主人公拉开距离,还不是因为ta有什么什么什么,还不是因为运气好、碰上了风口、遇上了谁谁谁......普通平凡如我们,怎么能和人家一样呢。孙玲的故事告诉我们,她也没什么资源,她就跟我们千万个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拿着有限的薪水,做着普通的工作,命运发的牌真的很有限,或许不一样的,是她很珍惜每一个机会,并不把资源不足、条件不成熟当作理由,而是立马行动起来,去拥抱沿途的资源,去行动、去经历、去成长。

想,全是问题,做,全是答案。不知读完她故事的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不并清楚脚下的路、要做的事,但也希望像孙玲一样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的话,欢迎留言交流,我是奋斗在体制内的 ,专注生涯规划那些事儿,我们一起进步,携手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