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號改革工程”有五個特點

對話

南方日報: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一號改革工程”有哪些深意?

譚剛:在“一號改革工程”出臺之前,3月2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與往年相比,《工作要點》明確提出了由市委書記、市長領銜推動一些“戰役戰略性改革”,要謀劃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和全國影響力的改革措施。

《工作要點》提出的“戰役戰略性改革”主要包括幾個內容:推動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推進經濟特區立法變通改革、構建先行示範區推進落實改革新機制等。其中,作為今年“一號改革工程”的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就是在全市整體改革佈局中確立的重大改革內容。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這些“戰役戰略性改革”的提出,一方面體現了深圳經濟特區的責任擔當、歷史擔當,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實踐。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價值,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深化改革。

南方日報:如何理解深圳把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一號改革工程”?

譚剛:這符合深圳發展的現實和未來發展的需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先行示範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內容之一。回顧近幾年深圳的改革,營商環境改革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既有現實意義,也是當務之急。

深圳近年來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研究機構的排名上名列全國城市前茅。在此基礎上深圳應該抓住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契機,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領先的國家或地區,不斷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

南方日報:210項改革舉措的突破性和亮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譚剛:“一號改革工程”主要有五個特點:科技賦能、法治底蘊、國際化方向、市場化優勢與政府效能。

在科技方面,210條措施中的水電氣刷臉“無感報裝”“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等一系列“網上辦”“指尖辦”的內容,都是藉助了科技的力量,體現了高度的信息化、網絡化等科技硬核特點,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改革的科技含量體現出深圳的城市特質與綜合優勢。

在法治方面,一方面探索企業破產重組條例、個人破產條例等立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例如,實施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主體聯合懲戒,建立知識產權仲裁平臺等。與大力度的補貼、減免相比,政府更應該做的是加強法治建設,提供法治保障,通過法治化為企業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

在市場化方面,措施提出了“千億新增發債”計劃等,通過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手段,推動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企業的活力與金融市場發展的動力相結合。這是許多中小企業所看好和期待的,受到市場的歡迎,也將進一步增強企業對城市發展的信心。

在國際化方面,深圳對標世行評價體系和國內評價體系,不斷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同時,跨境貿易中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單一窗口”、“一站式”通關模式等,對接國際規則體系,發揮口岸城市優勢。

在政府效能方面,深圳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基礎上,提出全面實施“一網通辦、智慧秒批、精準服務”政務服務模式,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跑動次數壓縮到0.3次以下,“秒批”成為深圳政務服務的顯著品牌。又如建設全市統一的市場監管工作平臺,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及常態化等舉措,同樣體現了提升政府效能的取向特點。

南方日報記者 夏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