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很多人对书法有一种很严重的误解,就是把书法等同于写字,把教书法等同于教小孩子写字的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人见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当今社会上,的确有一些字写的还不错,市场做的非常好的书法教育工作者。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书法,是要讲法的。一个会讲的老师,他举任何例字,都是让学生,懂得其中背后的原理,掌握书写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肖文飞,陈忠康等名家的课程,一本帖往往只讲几个字。是的,几个字也就够了。赵孟頫的老话,大家都知道,得古人数行,便可名世。但普通书写者可能更认可那种学某种帖,就要老师把某种帖的字全部示范一遍,讲解一遍。为这种保姆式教学法,自己就能学会一样。但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用的是赵孟頫的方式。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我的教学方式,是向你揭示一种法。就好比钓鱼,我教你是钓鱼的方法。你用我这方法去钓鱼,当然我可能钓的是鲫鱼,你有可能钓的是鲤鱼,他有可能钓到的是小虾,而另一位朋友可能钓的是鲨鱼。同样的方法,结果是千差万别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一样,悟性不一样,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一样,等等等等。因此,学生超过老师是很正常的,也正是老师所期待的。我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有人跟我说,你的学生比你写的还好。大多数人认可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一,只临其形,不讲笔法。这样哄初学者是最容易的。二,教出的学员,形好线差,不会创作。三,学书思路一团糊。不明确。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很多人只写一本帖,从来没考虑过学书思路,我和大家讲,学书思路是比你暂时短期内写好一本帖还要重要,因为这个是一生的,宏观的。技法层面的东西,只要你方法对,几年以后大家都会到达一个差不多同样的水平线。但没有思路,之后就完了。所以我在群内教给大家的学书思路,大家一定要默记于心,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带有五体班,其目的就是花一年时间,解决大多数爱好者的入门问题。是的,你没听错,是入门问题,有位网友自称写了35年,加我好友,一看习作,连门都没入,但志向却宏大的惊人。当我指出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开始学,还要去除手上的习气时,我看出了对方深深的不情愿。不错,绝大多数学习者都不愿意从基础开始学。他们或者之前没有基础或者基础很糟,自己不自知,沉醉在自我想象的世界里。浮躁,不踏实的人还是占大多数。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即使入班的很多人,虽然有些临帖已经很好,但仍然不踏实。临帖好是基本功,但不是能临的一模一样就能创作,这个一定要搞清。学书思路要清楚,你自己处于哪个阶段,下个阶段该往哪里走,应该如手机导航一样,定位十分清楚。哪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会临帖的学会精临字帖,能临帖的记熟字帖,记得熟的学习创作。每一阶段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不稳,下一步难行。我所讲的知识,那些水平不好,或学习心态浮躁,很多人不一定认可。那些阅历丰富,书法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反而更容易接受。这是我在教学中真实发现的问题。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很多学习者希望老师是保姆,自己是巨婴。对不起,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因此我准备筛选掉一部分学员,提高和我学习的门槛。犹犹豫豫的,带着怀疑的,就不要来了,来了也影响学习效果。心态浮躁的,不要来了。来了我也帮不到你。志向远大,当然是好事。但脚下路需一步一步务实去走。眼睛总是看天,小心掉进河里。悠哉悠哉,以学书法来养性情。也很不错,但若得书法深趣味,还是要下苦功夫。总之,无论你处于哪个阶段,都要踏踏实实做好这一阶段该做的事。跟我学习必须面授。以往一年可能教几十人,上百人。以后可能一年十几人二十几人,不会再多。目前能同意入班学习的,都是志同道合的终生朋友。做不了朋友,留下来也没意义,我也不想教。有朋友提醒我,这样对我不利,不便于收学员。是的,我有意要鲜明表达自己,以此来筛选人。喜欢的自会喜欢,不喜欢的少了被我误入歧途的机会,这样,挺好。​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