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这个穷孩子碰到这样对他的亲戚,为何偏偏在母亲面前保持沉默

《红楼梦》里,贾府有个穷孩子叫贾芸。因父亲早逝,他守着寡母生活。为了生计,他试图到荣国府找个差事。谁知,就像现在毕业了就失业的大学生一样,这个穷孩子找差事也同样不顺利。

贾府这个穷孩子碰到这样对他的亲戚,为何偏偏在母亲面前保持沉默

在求了贾琏好几次之后,贾芸最后不得不想办法用送礼物的方式来买通贾琏和凤姐。然而,要想买通凤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礼物太寒碜了,拿不出手,凤姐也看不上;太过高档贵重的礼物,贾芸又真的买不起,毕竟他连一份像样的差事都没有。所以,怎么靠送礼来打通找工作的门路,对于贾芸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在碰壁之后,贾芸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才计上心来:他有个舅舅开着香料铺,找母舅赊点香料,等找着差事再还,应该也不难吧!于是到舅舅家,贾芸对舅舅说:

“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贾芸开口已用“求”字而非“请”字,大约因为心里知道这个舅舅对他一贯的态度。又说“好歹”,也是恳求的口吻,还怕舅舅不答应,就说明白具体还钱的时间,而且讲明了是“按数”送来,俨然一副公事公办的感觉,也可见这个孩子的懂事和体贴。

谁知贾芸的舅舅卜世仁开口就是冷笑,说因铺子里的伙计赊了货没还,所以铺子里立了合同不许赊欠,又说贾芸要的东西已经没货了,就是拿钱买也买不到。最后又说贾芸弄这些东西不是做正事用,而是胡作非为,不好好赚钱养家。

看到这里,也许读者只是以为这个当舅舅的,无非是有些刻薄严厉。然而贾芸听了这番话,只是笑着说:

“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

贾府这个穷孩子碰到这样对他的亲戚,为何偏偏在母亲面前保持沉默

从贾芸这段话来看,才知道原来贾芸父亲走了后,贾芸的母舅们帮着料理丧事,顺便把他父亲留下的一亩地和两间房子给料理走了。贾芸也说,这幸亏是我老实,要是别人,被你吞了家产之后天天来找你要钱要东西的,你又能怎么办呢?

对于贾芸这番话,这个当舅舅的没有否认,可见贾芸说的是真话。但这个舅舅也仍旧不放手,就说贾芸自己没有主见不会找门路,还说出了贾芸的心头病:贾芹接手了管和尚道士的工作。要知道,这个工作本来贾琏是打算派给贾芸的,却又偏偏叫贾芹给抢了先,反而让贾芸落了空。

贾芸此时不愿意再听下去,准备起身告辞,这个当舅舅的大概不好意思,打算留他吃饭。没想到舅母更不好惹,说道:

“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

这舅舅就说再去买半斤,这舅母仍旧不松口,就叫上家里的女孩,说:

“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

开着香料铺的卜氏夫妇,当真就穷得这样,连一顿饭都请不起外甥?

贾芸只好说“不用费事”,就走得无影无踪了。十八岁的孩子含羞忍辱,就这样果断地离开了亲戚家。

回到家里,贾芸看见他母亲自己坐在炕上拈线,又问他怎么出门一天才回家。这个懂事的孩子担心母亲生气,就没把在舅舅家经历的那些事说出来。

贾芸这个做儿子的,非常孝顺,也非常体贴母亲。如果他叨登出舅舅卜世仁和舅母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他母亲难免会生气,更会伤了母亲和舅舅之间表面的和气。

贾府这个穷孩子碰到这样对他的亲戚,为何偏偏在母亲面前保持沉默

亲戚之间,不说互相帮忙,最起码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也是为了让长辈放心。如果为了自己,而霸占亲戚的家产,留着人家孤儿寡母过苦日子,还奚落人家穷孩子没本事没能力,这样的人,又算得上是亲戚吗?

贾芸的舅舅名叫卜世仁,谐音是“不是人”?曹公给《红楼梦》中的人物取名,都用了谐音,透漏出人物的命运或者个性特点。书中很多人名都是如此,对贾芸的这位母舅,曹公却说出了最难听的话,给了他一个最不好听的名字,这和他本性离不开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