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化深入士人生活,对明清小说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录取的进士数量非常之多。对士人生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文化繁荣发展,这也使得文人们对于科举制度的探讨越来越多,在小说创作的形式和灵感上都受到了科举文化的影响。

科举文化已深入士人生活,即表现在小说之中

科举制度是明清时期选拔朝廷官员的主要手段,士子需要经过层层考试,与其他千千万万的学子竞争才能够得到入朝为官的机会,这样的制度对文人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明清时期,小说名篇不断涌现,小说艺术手法和表现力都发展到之前没有的高度,比如《红楼梦》《聊斋志异》都是文学史上、小说史上的顶峰,而这样的发展成就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其中科举文化就是明清社会文化当中的重要一环,其对明清小说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科举文化的渗透性非常强,明清时期处处可见科举文化,这也影响了小说家们对科举文化的态度,进而影响了小说的结构、小说的表现手法和题材,明代的山人、学管也都纷纷加入到小说创作当中,这也促使明清时期的小说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来。

科举文化深入士人生活,对明清小说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红楼梦

科举文化对明清小说的影响是多种多样

科举文化对明清小说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小说影响也是不同的。

对才子佳人小说结构的影响

爱情是永远的题材,“才子佳人”这个题材在明清小说中非常的常见。而其中的结构受到了科举文化的直接影响,其中八股文对于小说结构有着关键影响。八股文的基本理论当中的起承转合是明清士人所达成共识的,八股文所坚持的起承转合对其他的文体都产生了强大的渗透力,尤其是写作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是一些下层文人,从小就对科举进行研究,所以受八股文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诗学进行研究,这就使得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起承转合的思维惯性,自然而然将这种结构带进了小说创作当中,从大部分的才子佳人小说结构就可以看出,很多作品在结构模式上存在着高度雷同,这也是与八股文影响分不开的。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上:一是才子佳人小说结构的基本框架是科举叙事,比如叙事的开篇就是科举情节,比如开篇就给男主角按上科举世家的人设,同时非常聪明,年少时就已经通晓经史和下笔成文等等。二是考取科举功名成为小说中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在才子佳人小说当中两人遇到困难,不能在一起,比如落魄书生和富家小姐之间的爱情,那么往往是通过书生考上功名或是状元来解决,最终和富家小姐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考取功名在小说当中会成为主人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主人公转祸为福。三是科举功名的考取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四是科举功名拓展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空间。

科举文化深入士人生活,对明清小说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聊斋志异》中才子佳人的人鬼情未了

对明清小说中讽刺艺术的影响

讽刺是文学当中常见方式,讽刺艺术在小说发展史上出现的也非常早,从晋唐时期就有出现,到明朝时尤盛,而科举文化对明清小说当中的讽刺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上:一是为小说中讽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载体。科举是小说讽刺题材的主要选择,以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例,将整个科举和官场作为小说题材,对其进行了讽刺。其实,小说当中的讽刺艺术一直是跟着科举题材在发生演变,比如《警世通言》《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小说都是与科举题材分不开的,而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科举文化长久发展有关,尤其是科举文化的鼎盛时期——明清,小说当中的讽刺艺术也发展到了繁荣期,对科举弊端进行了无情批判,揭露金钱罪恶,讥讽不学无术的士子。另外,明清小说当中的官场黑暗也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的。二是科举制度下养成的士习民风为讽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明清时期,士子们只有科举这一条路,而科举选拔的人才优先,这就使得很多士子在科举考试当中落榜,在这样一次次的冲击过程中,士子人性发生了异化,导致很多士子人心麻木,士习民风开始形成。而这也给小说当中讽刺手法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上:一是科举考试给士子心灵带来的影响,让小说中的夸张手法得到丰富,加强了讽刺对象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范进中举当中,范进仅仅是中了举人便疯狂了,这种夸张手法在当时的小说当中屡见不鲜。二是科举让很多士子出现了道德败坏,丰富小说中对比和反讽的手法。科举对士子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道德败坏,而这与科举本身的要求不符,这就形成了对比,也给小说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对比题材,让小说当中的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三是科举舞弊给吏治政风带来了极大影响,这也丰富了小说当中有关叱责和痛骂的表现手法。通过科场舞弊可见政风吏治之败坏,明清小说尤其是谴责小说“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痛骂与叱责成为小说家们最为惬意的讽刺手法。

科举文化深入士人生活,对明清小说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官场现形记》

明清小说对科举文化的影响

明清小说对科举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八股文的影响上,首先是在游戏八股文的影响上。八股文一般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缩写的正统文章,是为了博取功名,而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又衍生出游戏八股文,虽然在形式规范上和正统八股文一样,但内容上则主要是为小说戏曲人物来立言,题目多是出自《西游记》、《西厢记》等影响比较大的戏曲小说当中,为了娱乐和嘲讽时世,其中以《西厢》制艺和《西游》制艺最为出名。这主要是由于在明末清初,小说戏曲走向繁荣,游戏八股文由此诞生,同时《西游记》《西厢记》这样的戏曲小说非常经典,艺术性和思想性非常高超,传播非常广泛,这为文人们写游戏八股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西厢记》受到了非常高的吹捧。其次,明清小说对八股文文学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本身八股文文学色彩比较少,而受到当时明清小说的影响,八股文在文学上也开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来,艺术创造更加丰富。

科举文化深入士人生活,对明清小说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西厢记

后记

对于科举文化和明清小说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大范围,本文所述并不完全,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行探讨,对于其中的关系影响并没有拿出具体的例子来深入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的是,科举文化对于明清小说的影响更多是正面影响,促使很多小说的创作诞生,同时明清小说又反过来对科举文化发展产生了作用,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