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汤原县秸秆“循环圈”里有看头

经济视野网3月20日电(裴振萍 王淇圣 王冬) 一车车打包好的秸秆被送进黑龙江省汤原县振兴乡民主村绿缘香肉牛养殖合作社,院内秸秆卷被整整齐齐地码放成垛,等待发酵,秸秆饲料化正在这里有序进行。汤原县把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本账、增收账和生态账算得清,农民变废为宝的实践中有效益,得实惠。

黑龙江省汤原县秸秆“循环圈”里有看头

肉牛正在享用秸秆营养配餐 王淇圣/摄

走进牛棚,记者看到工人正向食槽里添加着秸秆饲料,500多头肉牛正在享用营养配餐。据合作社负责人郭子恒介绍,成捆的稻草打包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喂牛,成本低、效益高,每头整牛效益能增加2500元至3000元左右。牛粪还田进行有机种植,大大降低了饲料、肥料成本。

在振兴乡有农牧循环经济两个。另一处古城村金渠肉牛养殖合作社与平原鑫民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签订450亩有机水稻种植协议,通过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实现了种养一体农业循环产业链。玉米、水稻秸秆及畜禽粪变成了“香饽饽”。目前,振兴乡以累计饲料化3587吨、肥料化3424吨。

黑龙江省汤原县秸秆“循环圈”里有看头

秸秆打捆离田 王淇圣/摄

“绿色循环经济链”还带动了本村贫困户务工增收。为合作社运送秸秆的民主村贫困户王振明高兴地说:“从去年秋天开始我们4人就在牛场打工,每天100元,一共增收了4000元,今年春天还能收入2000元,真没想到,以前烧火都不愿用的秸秆能‘变’出钱来。”

近年来,汤原县委、县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惠及百姓的“蓝天沃土”工程来实施。这个县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综合协调组和技术指导组,基层农技、畜牧、农机技术人员对农机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指导服务。由村委会、农村能人和农业经纪人组成秸秆收储合作经济组织,对秸秆进行统一收集、储存、运输,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秸秆收购订单。通过加强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范推广秸秆发电项目建设等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经济视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