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紫云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河南经济报记者 闫德军 通讯员 陈涛

襄城县雷洞村,位于紫云镇西南部,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3户622人,村两委5人,党员31名。耕地面积554亩,山地1.2万亩。

近年来,在襄城县紫云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雷洞村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化责任抓落实,示范引领做标兵,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生态靓村、以德立村、民主治村”的发展理念,以“支部共建,产业双联”为核心建设红石民宿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支部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景,相得益彰”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昔日的穷山村不仅成功摘掉了穷帽子,还被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旺地、人居福地。

组织引领 共谋发展

近年来,雷洞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党建领航、情暖民宿”的服务品牌,全面推行“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成立“一约四会”,引导广大党员在深化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当先锋、做表率。通过依托红石产品、民宿产业和特色种植等致富路径,大力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襄城县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雷洞村游客服务中心;发展特色农家乐30家,引导群众种植大樱桃、优质山桃等特色林果1500余亩;探索“公司+基地+旅游+村集体经济”模式,建设了17亩大樱桃采摘园和村集体特色农家宾馆,同时发展了苗圃种植,建成了村级光伏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群众与企业互融共建、合作共赢。

扩大民主强化自治

为了不断健全和创新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机制,形成以支部为核心、村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一核多元”的协商共治机制,紫云镇雷洞村党支部坚持重大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切实提升了群众自治的参与度和知晓率。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定期对“三公开”内容进行公示公开,真正做到敢公开、应公开、尽公开、及时公开,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村组干部、网格员人人都是管理员、监督员,又是承包人。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弘扬正道以法为纲

雷洞村既是有名的“红石村”,又是知名的革命老区。该村6个自然村分别坐落于山腰和山谷。该村虽然面积有1.1万亩,但耕地仅有930亩。由于人多地少,所以该村以前特别穷,曾有“饿死不嫁穷雷洞,雷洞光棍儿扎成堆”的俗语,常常出现过虚要彩礼的现象。随着当地产业逐渐兴旺,雷洞村党支部利用综治工作站开展特色法治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法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各类载体,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镇、村、社三级调解网络,选聘网格管理员,不断深化矛盾纠纷调解方法和调解机制,持续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诉求化解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矛盾、解决纷争,村民们崇法向善,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凝心聚力正德修身

坐落在雷洞村红石民宿不远处的,就是建成集党员活动、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高标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孝德文化为主体的思想文化阵地,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扎实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5次,通过先进典型“亮牌”和设立“红黑榜”“曝光栏”等方式,评判正反两方面典型,倡导群众“学”“做”典型,教育引导群众明是非、懂善恶、知荣耻。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在潜移默化中淳化乡风、教化乡邻。

党群一心 振兴乡村

在党建引领下,雷洞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已形成合力,乡村社会活力得到有效释放。襄城县紫云镇依靠基层政权治理的支撑作用,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坚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坚持“村社联动、党群参与”的工作思路,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措施上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伍、共管共享人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