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初村鎮

初村鎮位於威海市區西南部,北端以雙島港內之黃泥島為界,東鄰威海轄地,西鄰煙臺市牟平區轄地,西南與界石鎮接壤,正南與汪疃鎮相鄰。全鎮呈一狹長的三角形。東西寬11公里,南北長(東北、西南向)18公里。全鎮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3.5萬畝,海岸線長18公里。轄34個自然村,1個居民社區,人口4.4萬人。


初村鎮自北齊以來,歷經隋、唐、元、明、清各朝,都隸屬文登縣。1930年叫北海鎮。1940年6月名叫臨海鄉。1941年12月屬文西縣管山區。1945年屬昆嵛縣白鹿區。1958年8月屬渤海公社,後改稱石嶺公社。1962年7月改名為初村公社(駐初村)。1984年5月改為初村鎮。1994年7月劃入環翠區。2003年5月劃入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舊時初村鎮境內大小寺廟很多,除了各村有土地廟外,還有壽峰寺、貞武廟、娘娘廟、菩薩廟、龍王廟、三官廟、正陽廟、雙廟等十多座。這些寺廟多是在明清兩代修建的。辛亥革命後改建學校時部分拆除,其餘在1950年後拆除或改做它用,幾經滄桑,今遺址亦多不存在。古廟遺址中最大的一處是壽峰寺,坐落於鎮南院上村西,是明朝所建。寺廟有前殿、後殿、大殿三幢。中間的大殿,寬大高矗,屋簷四挑,禽獸雄立,姿態活潑。明廊下兩根石柱、兩根紅柱承託著壯美的梁枋。牆壁上畫工的技藝,橫樑與枓栱木工的雕刻,都很精美。廟內泥塑的關公、馬童、判官個個姿態嚴肅雄壯,面容生動逼真。除此三座大殿外,還建有寢閣、庫、館二十多間,所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
廟院正中有一棵周長約五米粗的核桃樹,高大的樹冠,可遮蓋半個廟院,每年秋後,樹上的核桃壓滿枝頭;每逢酷暑,樹下能容幾百人乘涼,當時算是本地一美景。然而這棵生長几百年的古樹,在抗日戰爭初期,被製造槍托而砍伐。

廟南有一大廣場,約1750平方米。廣場南端建有戲臺一座。廟會之日,周圍村莊男女老少,身穿新衣,前來趕山會、聽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寺廟在民國初年即改建為學堂,1950年後已面目全非,今只剩遺址可見。

「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初村鎮


初村鎮東南村在原娘娘廟舊址新建的娘娘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