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再接再厲,決勝大別山

戰疫日記:再接再厲,決勝大別山

戰疫日記:再接再厲,決勝大別山

講述者: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鄧冠

來到黃岡已經第四周了,不管是普通監護病房還是重症監護室的病人,都在一天一天減少,似乎在預示著勝利已然朝我們招手。

今天是一個春光明媚日子,臨近中午隊長在群裡說:" 高紀平主任和朱華波院長會來看望大家 "。第一次見到高紀平主任,是在英山的會議室,一個像父親一樣的領導。就是這個像父親一樣的人,大年初一,帶著他的 136 名隊員,來到了黃岡,支援這個當時除了武漢疫情最嚴重的區域。就是這些逆行的背影,激發了我投身抗疫的決心。來到大別山後聽說,大年初一,高主任帶領他的團隊,忍受著飢寒交迫,先後去了龍王山,南湖,最後輾轉來到了大別山。初到這裡,病房剛由毛坯房改建成,不符合傳染病房要求,他們自己改建;病房缺用物,他們自己搬;防護物資很緊缺,為了不浪費資源,醫護人員常常需忍耐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拉。他們創下了兩天收治 130 名患者的記錄。隊員們說高主任經常護送他們上車,並時刻叮囑他們,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轉過身眼裡卻含著淚水。他就是一個像父親一樣的領導,始終擔心牽掛著他的隊員。

第一次見朱院長也是在英山培訓時,對他的印象源自兩段話," 穿脫防護服考核不合格的不準上崗,留在英山練習,什麼時候練好了什麼時候上崗。"" 大家要做好克服困難的準備,前期隊員已經吃了近一個月的盒飯,天氣冷不能開空調,送到房間的飯往往已經冷了,我們吃開水泡飯。" 他一聲令下,我們努力練習。隨後遇到困難時,耳邊就會想起他說吃開水泡飯的聲音。

作為我們整個湖南醫療隊的前方指揮員高紀平主任和朱華波院長,在抗擊疫情一線,揹負太大的壓力,做出了太多的貢獻和犧牲。酒店裡偶爾碰見也是疲倦的面容,匆忙的身影。

當我們來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時所有的情況都已改善,在前方指揮部和前輩老師們的一遍遍走流程,一次次討論和改進後,感染病房也有了很好的架構和制度,因而我們工作起來也更得心應手,更有安全保障。

疫情終於迎來了轉折點,高主任和朱院長來看望我們,給我們加油鼓勁!越是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我們越是不能放鬆警惕,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善終如始,再接再厲,毫不放鬆的抓緊抓細抓實,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對我們自身的防控工作也是一刻不能放鬆,始終把保護好自身安全防於首位,只有我們安全了,才能更好的去救治病人,服務病人。我們湖南醫療隊是一個整體的團隊,在病人清零的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團隊做到 " 零感染 ",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責任——平平安安把所有人帶回家!我們是來打攻堅戰的,不把最後一個病人送走,我們也絕不撤離,所以在最後關頭,希望我們攜手一起,再接再厲,決勝大別山!

通訊員鄧冠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