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旅復工復產指引打響“發令槍”

南方日報記者瞭解到,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印發了《廣東省文化和旅遊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為全省各地文旅行業繼續實施疫情防控,穩步做好復工復產安全生產工作打響了“發令槍”,而隨著《指引》出臺,省內多家景區、溫泉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營壓力和就業壓力。專家指出,該《指引》為文旅行業應對疫情過渡期,重新激活產業魅力帶來了清晰的路線圖。

《指引》堅定文旅行業恢復信心

在全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並呈現積極向好態勢的背景下,《指引》的發佈為各地有序恢復文旅市場提供了工作指引和制度保障。“當前最關鍵的還是市場信心的問題,廣東省出臺了這份《指引》,讓從業者更加堅定了復甦的信心。”清遠古龍峽景區總經理徐偉躍表示,雖然已經有不少景區在陸續恢復開放,但是人流量較少,《指引》的發佈,讓各大文旅企業能夠根據相關指南再製定具體的運營措施。

《指引》明確要求堅持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按照“五個優先”,即露天場所和項目優先、自然類景區優先、景區遊覽功能服務優先、低風險地區優先、旅遊住宿功能服務優先的原則,有序推進文化和旅遊經營服務單位的開放運營。“這份《指引》為文旅行業應對疫情過渡期,重新激活產業魅力帶來了清晰的路線圖。”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江金波教授表示,民生為本是《指引》的最大特色,建構“五個優先”的精準施策體系,以此為先導,以特定小範圍開放性的試驗為下一步大面積復工復產做好積極準備。這是遵循新冠疫情傳播規律的科學舉措。

各大景區復工緩解就業壓力

《指引》指出,中風險、低風險地區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開放工作由地方黨委政府決定。落實做好景區遊客服務中心、購票窗口、遊步道、主觀景臺、旅遊公廁、停車場等公共場所的衛生消毒,提前做好景區開放區域設施設備安全檢測。嚴控遊客流量,採取網上實名制分時段、間隔性等方式安排遊客入園。一般日接待客流量不超過核定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間流量不超過核定最大瞬時流量的30%。

《指引》還指出,遊客服務中心應放置中英文防控新冠肺炎的宣傳資料,免費向市民遊客發放,提醒遊客遊覽期間疫情防控有關注意事項。此外,景區室內場館應從嚴控制客流量,確保遊客間距達到1.5米以上。景區內劇院、影院、大型遊樂設施、馬戲等人流密集場所暫不開放。

廣東省鄉村旅遊協會秘書長晏曾節表示,從2月下旬開始,疫情風險較低的地市已陸續批准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遊場所恢復開放,鄉村旅遊點由於其較為開敞的空間特點,屬於最早一批覆工復產的旅遊場所。順應這一趨勢,該協會已於2月24日發佈了《廣東鄉村旅遊有序開放工作指南》,本次《指引》的發佈,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加有針對性和可操作的工作依據。

記者從廣東省溫泉行業協會處瞭解到,隨著《指引》發佈,為保證員工基本收入不受損,溫泉企業紛紛復工復產,目前全省規模以上的溫泉景區一百多家已復工復產者佔八成,3月底都將恢復營業。記者瞭解到,全省規模以上溫泉景區一百多家,擁有固定員工約3萬人,其中大部分為景區附近村鎮的農民工,復工極大緩解了農民工的就業壓力。如位於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的古兜溫泉小鎮,就為周邊村鎮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古兜控股主席韓志明介紹,現在我們員工基本都開工,大家實行輪崗制,基本收入有保障了。

疫情防控仍是復工復產下的重心

南方日報記者在《指引》中看到,公共文化場館(站)方面,室內場館中密閉空間或通風條件較差的區域暫緩開放,未能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和制定恢復開放工作方案的場館暫不開放。文化娛樂、營業性演出場所、旅行社方面,上網服務、遊戲遊藝、歌舞娛樂、營業性演出等文化娛樂場所暫不開放;旅行社繼續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產品(包括郵輪旅遊產品)。

在人流管控上,《指引》明確,原則上每日進公共文化場館(站)總人次及同一時段預約人數不能超過正常開放日接待人次的30%。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方面,嚴控遊客流量,採取網上實名制分時段、間隔性等方式安排遊客入園,一般日接待客流量不超過核定日最大承載量的50%,瞬間流量不超過核定最大瞬時流量的30%。星級飯店、民宿方面,建立入住人員體溫檢測、實名登記、信息填報制度,餐廳實行自助、分餐制,並且禁止開展團體性、群眾性聚餐、宴會活動,嚴格做到客房日用品“一客一換一消毒”,酒店的游泳池、健身房、卡拉OK等娛樂項目暫緩開放。此外,各類場所均要求客人之間相距1.5米以上。

“可以看到,《指引》對團隊性、密集性、聚集性活動和密閉空間仍然維持高壓態勢,禁止、暫停、避免仍是關鍵詞。”晏曾節表示,旅行社等相關企業還是要服從大局,主動配合主管部門繼續做好自我監管,這也是為旅遊業儘快全面恢復作出貢獻。

南方日報記者 蔡華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