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城隍庙

城隍庙城隍爷,城隍爷究竟是谁?

其实,每个城隍庙的城隍爷都不一样,不是同一个人。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前曾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是曾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深受老百姓的推崇和喜爱。

在中国古代神活中,城隍老爷是守护城池最大的官,相传义乌有二个半城隍殿,一个在城里稠城称义乌城隍殿,一个在赤岸“过去曾设华川县”称华川城隍殿,半个就是朱店三山殿。

义乌城隍庙

三山殿何成半个城隍殿呢?据民间传说,清咸丰末年,“长毛(太平军)”进驻义乌,当时义南朱店、尚阳一带由朱凤毛(十保仙)等名儒组民团奋起抵抗。而当时的义乌城隍庙祝是义南朱店村人,为保护义乌城隍老爷不被“长毛”推毀,就把庙内的城隍老爷塑像,偷偷藏匿到了义南五指山下的“三山殿”内,避过了“长毛”一劫,从此“三山殿”也成了半个城隍殿。

义乌城隍庙


由于藏匿过义乌城隍老爷的“三山殿”位于义南廿八都,此后,义乌人便有了“要拜城隍老爷,必须先到廿八都,后到义乌城”的说法。义乌土话就是“义乌打廿八都”。

义乌城隍庙

三山庙内塑有“三山大官”神像。是三山大官得道处所,殿柱上题有“官是宋封遗宋蹟”,可见历史之悠久。现在三山庙石碑上也刻有“盖闻斯庙实三山之隐士得神于斯所有名也,后乃封四乡之主,由来久矣”。

义乌城隍庙


赤岸城隍庙起源于唐武德四年(621),乌伤立稠州,分置华川、乌孝二县,华川县治就在赤岸,因城隍庙是一个县城的重要标志,当时新上任的县官就将城隍庙建在赤岸镇北的城山上,因唐皇李姓,新立城隍老爷也以“李”姓相称。

据《义乌县志》载,义乌城区的城隍庙在儒学(老义乌中学现第四中学)的右侧。最早祭祀什么神,已经无法考证。

“惟唐李阳冰有当涂城隍庙,则神始于唐矣。”义乌城隍庙旧址在县南六十步,后迁徙于绣川门外三十步。明洪武二年(1369),敕封鉴察司民“显佑伯”,洪武三年(1370),知县张永诚请风水先生勘基修建,正庙三间,后堂三间,东西廊各五间,内门三间,外门三间,钟鼓楼各一间,石坊一座,规模宏大,建筑艺术高超。尤其是大殿城隍前站立的8个公差,雕琢尤为精细,其神态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旧时差役奸诈、阴险、狠毒、贪婪的丑恶嘴脸,实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后殿挂有一把大算盘,两旁有副醒目对联:“天知地知,事实你亦知;千算万算,不如我一算”,以警示巧取豪夺、贪污受贿者。洪武十七年(1384),定礼仪,去封号,直接称义乌县城隍之神。凡是官员初到义乌来任职,必定要先在城隍庙过一夜,祭祀过神后,保佑过风调雨顺后,才可以上任。

义乌城隍神是戚家军在抗倭战役中骁勇善战的精神来源,出兵前,义乌兵为开赴前线,旗开得胜,个个来到城隍庙前,向曾得到明太祖赐封过的“显佑伯”,讨了一个“符袋”,挂在腰带上出征,企盼能得到显佑伯神灵的庇护,所向披靡,凯旋而归。果真,取得十战十捷的战绩。据王宗圣《钟鼓楼记》载,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在保卫台州的花街战役中,总领陈大成、丁邦彦率领吴惟忠、王如龙、陈子銮、陈京等将领,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阵地战。他们说“是役也,我乌城隍之神,恍若云端叫号,反风纵火,默成之功懋焉。”于是,战后,戚继光拨款修了城隍庙,在庙前修了钟鼓楼。

后因义乌中学扩建,城隍庙拆除。1966年8月,义乌县在义乌中学大操场召开万人大会,红卫兵“公审”城隍老爷后,烧毁了神像。人们为祭祀“显佑伯”,在西门街原有胡公殿处重新修了城隍庙,庙虽小,五脏俱全,护佑着一方土地和平繁荣昌盛,现已规划城市有机更新。

义乌城隍庙

“显佑伯”是义乌城隍老爷的名爵。传说确有一个姓“项”名“佑伯”其人,原籍绍兴人氏,1367年,江浙一带大旱,项显佑散家财赈济百姓,救人无数。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助军粮一千石(担),立下了让朱元璋铭记在心的大功劳。因此,其他任何地方的城隍老爷,都会因县官易位而改头换面,唯有义乌城隍老爷“显佑伯”是世袭终身制。民间还流传着“要拜城隍老爷,必须先到廿八都,后到义乌城”的说法。清咸丰末年,“长毛”进驻义乌,城隍庙祝抱着“城隍老爷”雕像隐匿在五指山下的“三山殿”内,避逃“长毛”之劫。

传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义乌城隍老爷生日,每年总有一次盛大的酬神盛会,民众均会进城隍庙烧香奉祀。祭祀秩序规定严格,义乌前身“乌伤”因孝子颜乌而名,因此由颜姓大堂灯一对列第一,次列李氏华川,第三是朱姓十八派,因朱乃明朝国姓,享此殊荣。随后,执事将城隍神的金身搬坐到轿子式的椅子里,安排整套旗锣牌伞,八个人抬起净脸三绺须,纱帽红袍的泥塑像,用四个戏装打扮的小孩骑着四匹矮马开路,锣鼓齐鸣,笙笛共吹,浩浩荡荡,出巡市街大典之举,仪仗法驾经过有宰猪的地方就要停下来受祭,公务完毕后,城隍仍回复大位。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城隍庙不仅仅在义乌有两个半,远在福建省霞浦县东关村还保留着一座义乌城隍庙,虽然面积不大,但“义乌城隍庙”的招牌非常显眼,门前“戚继光平倭卫国,义乌兵保境安民”一副对联,见证着义乌兵和戚继光抗倭历史。

据庙内的《义乌城隍庙碑记》记述,嘉靖四十一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义乌兵八千,来闽平倭,英勇善战所向皆捷,万民称庆。为防倭寇死灰复燃,戚继光将军特留下数营义乌兵,驻防在福宁东关临水宫,部队出师时,为保护行军顺利,随军带来“关帝公”及“义乌城隍”神牌,他们自己出钱出力,在驻地临水宫东侧,建起“关帝庙”和“义乌城隍庙”。

原霞浦义乌城隍庙,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278平方米,前座有大门,门外有马栏爷及神马。门内有戏台,两边有天井,中有大厅供人看戏用,厅边有两庑。第三大殿上配祀有关帝及周仓、关平神像,最后一座为义乌城隍爷大殿,殿后尚有厨房、宿舍供庙祝使用。现义乌城隍庙是利用原庙旧大殿重新再建,面积325平方米,祀有义乌城隍爷“显佑伯”,塑像跟义乌的一模一样,于2004年正式开观。它是全国唯一两个城隍一个根的庙宇,蕴含着抗击外侮、保国卫民的精神和深刻的城隍文化,也是霞浦和义乌的友情象征,体现了义乌兵刚正勇为、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

义乌城隍庙

现在义乌城隍庙地位于稠江街道童店桥头山上,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与义乌江东岸的钓鱼矶公园隔江相望,占地20多亩,于2004年5月16日,经义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了义乌市继恢复双林寺建设之后,规模最大的寺庙建设场所。

2006年10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义乌城隍庙”城隍殿奠基典礼仪式。目前已经建成座北朝南的包公殿、玉皇殿、财神殿、钟鼓楼、东岳大帝殿、城隍老爷大殿、山门以及放生池、公共食堂、办公楼等等配套设施、建筑。目前已初具规模,将成为义乌文化、旅游、休闲的新地标。


本文作品部分摘自何恃坚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