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蓋茨比夢碎的故事。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享樂主義大行其道,財富的多少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在此背景下,貧窮的農家後代詹姆斯·卡茲本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把自己包裝成了傑伊·蓋茨比。蓋茨比任中尉時,愛上了富家小姐黛西,但戰爭讓他們分別了五年。蓋茨比回國後,黛西已經嫁給了紈絝子弟湯姆·布坎農。

為了重溫舊夢,蓋茨比通過艱苦創業成為富翁,在黛西家對岸買下一幢別墅。他舉行盛大派對、和鄰居尼克拉進關係,絞盡腦汁只為見黛西一面。但是,在二人重逢後,蓋茨比卻漸漸意識到,黛西已不是他夢想中的人。一個夏日傍晚,黛西開車撞死了丈夫湯姆的情人。湯姆卻將罪行嫁禍給蓋茨比,導致蓋茨比遇害。而與蓋茨比來往密切的上層社會中,沒有一人來送葬。

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作者使用“三邊對話”來推動情節、塑造人物,為小說增添了可信度。本文將介紹“三邊對話”的概念,並以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例,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了不起的蓋茨比》封面

1.什麼是“三邊對話”?

美國寫作導師羅伯特·麥基對“三邊對話”的定義是:“衝突中的兩個角色,以第三者作為爭鬥之出口。”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角色借“第三方”表達各自的內心慾望,以此暗示潛文本、推動故事向前發展。角色口中的“第三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只要能暗示角色之間對立的慾望即可。

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和盤托出。我們會隱藏那些不便表現出的情感,並通過語氣、措辭、動作來暗示言外之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有一些慾望是我們自己也未曾察覺的,而這些未察覺的潛意識,才是驅動我們行動的關鍵。所以,對於寫實主義作品來說,潛文本是必不可少的。創作者只有根據生活經驗,透過“三邊對話”展示出只可意會的對立慾望,才能寫出“有素質的故事”。

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三邊對話”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用“三邊對話”塑造角色內在、暗示潛文本、放大沖突。

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三邊對話”思維導圖

2.“三邊對話”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應用

  • 用“三邊對話”塑造角色內在

尼克搬到紐約後,去遠房表妹黛西家做客,認識了在黛西家過週末貝克小姐。飯桌上,黛西的丈夫湯姆去接情人打來的電話,黛西也得知了昔日情人蓋茨比成為富翁、住在尼克家隔壁的事實。夫婦倆各有打算,當貝克小姐向大家告晚安後,兩人將貝克小姐當作“第三方”,展開了“三邊對話”:湯姆認為貝克“是個好孩子”,家裡人“不應當讓她這樣亂跑”;黛西則“冷冷地”反唇相譏:“這裡的家庭環境對她會大有好處的”。

湯姆不介意妻子知道自己在外面有情人,並且明目張膽地在家裡接情人的電話。但是,他卻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要求別人不要在外面亂跑,這種反差體現出湯姆道貌岸然的內在性格。而黛西在聽到蓋茨比的近況後,激發了她和對方重修舊好的渴望。所以,她選擇了和丈夫開戰,以諷刺的口吻反擊。故事進行到這裡,

黛西天真可愛的外在性格被撕開一道口子,讀者瞥見了她複雜現實的深層性格。

這個節拍過後,作者安排了一個停頓:“黛西和湯姆一聲不響地彼此看了一會兒。”這個停頓讓讀者有時間充分吸收“三邊對話”下的潛文本,並對角色的內在性格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角色在後文中的行動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角色性格思維導圖

  • 用“三邊對話”暗示潛文本

當尼克從貝克小姐口中得知,蓋茨比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再見黛西一面時,他答應幫助蓋茨比。蓋茨比通過貝克之口,請求尼克以邀黛西到家裡喝茶為由,實現自己與之重逢的願望。尼克在半夜兩點回到家,剛下出租車,就看見蓋茨比朝自己走來。

在這裡,蓋茨比和尼克以玩樂為“第三方”展開“三邊對話”:蓋茨比邀請尼克“到康尼島去玩”,或者“到泳池裡泡一泡”;尼克以時間太晚拒絕,然後回答他:“我明天打電話給黛西,請她到這裡來喝茶。” 這段對話看似答非所問,但在邏輯上卻完全合理。蓋茨比借“玩樂”來試探尼克的決定,尼克聽懂了蓋茨比的潛文本,告訴他自己決定幫他實現願望。這段對話是蓋茨比將願望變成行動的第一步,它推動著情節不斷向上攀升,直到高潮。

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潛文本思維導圖

  • 用“三邊對話”放大沖突

蓋茨比與黛西重逢後,決定與她再續前緣。而黛西在參觀完蓋茨比的豪宅後,也決定和這位昔日的情人在一起。但與此同時,她也不願放棄自己的富豪丈夫。在一個酷熱的夏日午後,蓋茨比和尼克一起前往黛西家做客。

面對要向湯姆挑明想法的蓋茨比,黛西和貝克以天氣為“第三方”展開“三邊對話”:面對酷熱的天氣,黛西不知“今天下午”該做些什麼,甚至不知道“明天”和“今後三十年”該做什麼;貝克安慰她“秋天一到,天高氣爽,生活就又重新開始了”;黛西仍固執地表示,“熱得要命”的天氣讓一切“都混亂不堪”。

蓋茨比從希望見到黛西,到與黛西重修舊好,再到要與黛西的丈夫挑明態度,衝突一步步升級。黛西的表層文本表達了她因天氣炎熱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其潛文本則表達了她無法做出抉擇的心情,從側面放大了蓋茨比與湯姆的衝突。貝克小姐聽懂了黛西的言外之意,所以借“天氣”來安慰她。

但是,在兩位富豪之間猶豫不決的黛西仍然心煩意亂,又借“天氣”來說明自己“混亂不堪”的思緒。黛西的猶疑顯示出她熱愛財富勝過愛情的本質,她的性格真相與蓋茨比的天真浪漫形成對比,放大了整篇小說的深層衝突。

品讀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解析“三邊對話”在寫作中的應用

衝突思維導圖

3.寫作時如何創作“三邊對話”?

羅伯特·麥基曾把具有表述力的對白比喻成“半透明的介質”,讀者通過角色說出的文本,捕捉到其真實情感。在知曉了角色的潛文本後,小說中的對白才會彰顯出深層意義。

小說是生活的比喻,要想在寫作時創作出“三邊對話”,必須善於聆聽生活的聲音。之後,將各種聲音進行提純,除去無聊的雜質,將精華保留在作品中。在創作“三邊對話”之前,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

角色此刻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他此刻的想法是否無法說出口?如果角色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那麼他會借用怎樣的第三方來暗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考慮完這些問題,就可以著手創作“三邊對話”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寫出的“三邊對話”一定要具有透明度,這樣才能讓讀者看到背後的潛文本,從而起到推動情節發展、塑造角色內在、放大沖突等作用。

結語

《了不起的蓋茨比》位居“二十世紀百部英語最佳小說”第二位,是當之無愧的經典。這本深深吸引村上春樹、海明威等作家的“完美之書”是那個紙醉金迷時代的縮影,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來思考。

富足的物質可以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生活,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物質,就會讓精神世界變成荒漠。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里,蓋茨比的美夢最終走向幻滅,這也是一味追求物質所帶來的後果。

擁有怎樣的生活才算幸福?怎樣的夢想才有未來?作者在講述蓋茨比夢碎故事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關於人類生存意義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