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現在最魔幻的行業是什麼?

兩個字:口罩

2020年剛開始,有人光靠賣口罩,就月入千萬,與此同時,還有大批知名企業紛紛入場,意圖在口罩帶來的這場財富盛宴中分一杯羹。

股市也不閒著,與口罩有關的股票,在全球股市萎靡不振的情況下,逆勢而上,一路飆漲。

國內高端口罩龍頭股“泰達股份”從一月的股價3.37元,一直飆到了現在的12.14元,最高時期達到了14.68元。

僅一個月,就漲了4倍!

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口罩的瘋狂。

1

前不久,有自媒體採訪了一個口罩生產商,發現當下的口罩生意,可謂一本萬利。

這個生產商原本是個做電子煙的小老闆,由於幾個月前的政策限制,電子煙的生意一瀉千里。

無可奈何之下,這位小老闆把目光放在了口罩上面。

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一臺口罩機每天生產口罩10萬個到16萬個不等,按每個至少純賺一塊來算,保守估計一天能賺10萬塊。”

“早期口罩機價格也就在十幾萬、二十幾萬的樣子,算上原材料,兩三天就回本,後面都是淨賺。”

於是,他前後共購置了25臺口罩機,日夜開工。

因為普通口罩的成本不超過6毛錢,正常時候就3、4毛,但現貨批發價卻高達兩塊錢以上,算下來,一隻口罩的利潤大概是500%,還供不應求。

“國內的訂單幾乎是不會等你的,現貨需求仍然很高。如果說上週你有現貨,價格可以在兩塊五到三塊之間,現在價格低了一些,你手頭要是有一億片口罩現貨,也可以瞬間賣掉。”

正是藉著口罩這波風口期,他靠賣口罩,不僅把在電子煙上的虧損全部撈回來,還大賺特賺。

2

口罩成了目前的緊俏貨,自然吸引了一批巨頭下場。

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獲批醫藥生產企業主要集中於華中和華東地區,擁有企業最多的前五個省份是河南、江西、江蘇、湖北、廣東。

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具體生產企業的名字,說出來你可能會嚇一跳,它們包括莆田、中國石化、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長盈精密、OPPO和vivo等 。

莆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莆田系醫院和假鞋,但出人意外的是,為了應對口罩短缺的問題,莆田決定自造口罩。

莆田發現口罩原材料在嬰兒紙尿褲生產中也大量使用,於是莆田當地兩家生產紙尿褲企業在外省採購符合口罩生產標準的無紡布和熔噴布,將原來生產紙尿褲的生產線設備改裝,短時間內就建成多條口罩罩面生產線。

中石化,2月6日,中國石化在官方微博上發佈消息徵尋口罩設備,並在兩天內成功與合作伙伴對接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程序。

富士康,幾乎是在同一天,富士康宣佈旗下工業富聯在集團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

此外,手機廠商OPPO和vivo也組織員工和產能進行口罩生產。

……

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不過,“跨界者”中註冊資本1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佔比達到38%,500萬元以下企業合計佔比超過一半。

顯然,入場巨頭只是少數,更多的是小玩家,渴望藉此小賺一筆。

3

隨著大量玩家進場,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口罩產能過剩的問題。

口罩行業,到底是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風口?

口罩變“印鈔機”,有人趁機月入千萬,這波風口還能撐多久?

我們來看一下過往的數據:

2009年,繼“禽流感”爆發之後,“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再次成為社會焦點。當年的國內口罩供應量達到了19.6億隻。

2011年,我國口罩行業產量達到25億隻,2012年達到30億隻。2013年,霧霾,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全國平均霧霾日數不斷攀升,口罩行業再次迎來大發展。

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約45.4億隻,2019年突破50億隻,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60億隻,口罩需求量持續上升。

顯然,口罩行業的興衰,與公共衛生事件有著緊密的聯繫。

而眼下疫情並未結束,國外的疫情呈井噴之勢,並且正在進行復工復產,對口罩的需求也不小,有人就分析認為,口罩這波行情至少能堅持到今年9月份。

不過,要注意的是,口罩屬於低端的製造技術,工藝簡單,產業鏈總體也不復雜,上游主要是口罩生產的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游為各類口罩的生產製造,下游則是藥店、醫院等口罩的流通。

而目前各種資本,蜂擁而入口罩行業,搶灘市場,整個行業已經被擠兌,原有的平衡也被打破,未來很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市場總是會給先知先覺者最豐厚的回報,率先抓住口罩這波紅利的人,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後面有意入局者,最好三思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