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機產業樣本故事:都言"印鈔機" 誰知箇中淚?

口罩机产业样本故事:都言

“我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有的工程師連軸轉48小時都沒閤眼”。3月3日,在廣東惠州的口罩機生產線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到了贏合科技(300457,SZ)總裁許毅,他頂著黑眼圈,看起來十分疲憊。

一個月前,許毅接到了深圳市工信局的電話,邀請她陪同深圳市副市長黃敏考察口罩產業鏈,走了一圈,她發現規模最大的一個月只能生產12臺口罩機,交期45天。黃敏問許毅,贏合能做嗎?在和隨行公司工程師商量後,許毅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贏合科技是主營鋰電設備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主業本和口罩機無關。2月1日,贏合科技正式啟動口罩機項目,許毅說,這是臨危受命。

疫情讓口罩需求暴漲,口罩機這個極其細分也冷門的小行業也變得炙手可熱。廣州一企業董事鄒明(化名)告訴記者,最火的時候,銷售平均一天至少接300個電話,“從早上起來電話就沒斷過,微信有上百條信息未回”。

也因此,原本幾萬、十幾萬的一臺口罩機上漲到了百萬,涉及的上市公司股價更是一路飛漲,但鄒明等人卻說,箇中滋味五味雜陳。

時間是最大挑戰

口罩机产业样本故事:都言

2月15日,贏合科技首批口罩生產設備正式發貨,運往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三槍集團。此時距決定拍板轉產口罩機,只有短短15天的時間。

“鋰電設備對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是以μm級為單位,但口罩機的精度則以毫米級為單位,所以當時調研後,我認為口罩機設備對我們來講相對比較簡單。”許毅說。

確實,對於有精密製造相關能力的企業而言,口罩機沒有技術門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贏合科技外,科大智能、金太陽、拓斯達等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口罩機生產。

許毅表示,最大挑戰其實是時間,正常一臺設備從設計到生產、組裝、調試,至少要近兩個月的時間。因抗疫急需,企業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交付,充分考驗著企業的製造能力、生產批量化能力、財務風險能力以及供應鏈協調開發能力,在和一眾高管商量後,大家覺得還是得做。

口罩機,是將多層無紡布通過熱壓、摺疊成型,超聲波焊接,廢料切除,耳帶鼻樑條焊接等工序製造出具有一定過濾性能的各種口罩,它不是單臺的機器,而是需要多臺機器的配合完成各種不同的工序。

陳陽(化名)是東莞某上市公司的副總經理,公司本主營數控裝備和精密結構件,和贏合科技一樣,為了抗疫之需,他們公司在2月中決定轉產口罩機。他說,一臺口罩機涉及1000多個零部件、配料,大部分需要再加工,如果規模不夠,或者沒有CNC精密加工機床,就需要再找外援,這樣下去就會影響出貨速度。

對轉產口罩機的企業來說,調機工人是制約口罩機產能的關健。所謂“三分做,七分調”,普通工人先按圖紙把供應商送來的定製物料組裝,再由技術工人調試。調試過程決定了機器故障率和良品率等核心性能,而這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又基本依託調機工人的經驗技術。

陳陽說,由於零部件眾多,口罩又是軟性材料,穩定性差,設備組裝完後,還有很多技術參數需要調整,要調整到最優的狀態,使得故障率低、速度快、良品率高,這就是一個門檻,所以目前公司比較缺有經驗的調機工人。

鄒明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和客戶達成共識,出貨前,客戶要自己先找到適合的調機工人;出貨後,公司的銷售、調機工人及客戶的調機工人會建一個溝通群,分享調機方法,做好售後。

對此,陳陽想出了兩個辦法,第一,去找生產口罩的工廠,讓口罩廠的調機師傅想辦法過來“支援”他們,抑或是和他們共用,這點問題不大,畢竟工藝相似;第二,“以老帶新”,讓師傅帶徒弟先頂上,徒弟邊學邊做。

記者注意到,調機工人現在在業內十分“搶手”。“3萬元找一個今晚可以去XXXX的口罩機調試師傅,調試完成大概三天左右,越快越好,介紹有介紹費。”在朋友圈及一些行業群中,時不時就能見到這樣“高價求助”的信息。

甚至有企業開起了“口罩機調機師傅培訓班”,例如2月初轉產口罩機的拓斯達,此前就面向國內免費招生,到東莞培訓,培訓週期預計7到15天,熟練後即可推薦給公司的VIP客戶服務。

據負責該培訓班招生的王小姐向記者介紹,報名對象限定在有機電基礎的人士,有大型設備安裝、維修、調試經驗,抑或是高級焊工均可,一般是日結,熟練的話可達500到600元一天,月薪可達15000到20000元。

“瘋狂”掃貨

口罩机产业样本故事:都言

贏合科技惠州基地的倉庫堆滿了口罩機零部件、物料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攝

調機工人的問題或許通過以老帶新、高薪招聘、突擊培訓等方式暫時緩解,但如何鎖定上游零配件等貨源,才是令口罩機廠商們最為頭疼和焦灼的事。

贏合科技的採購負責人告訴記者,採購的同事在2月4日就已經上班,一拿到圖紙後就迅速開始找貨源,發朋友圈、打電話、網上搜;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基本上能用的,就想辦法弄來。

起初面臨市場未全面復工的情況,採購只能大面積撒網,用他們的話說,是到處去“搜刮”。“有些企業雖沒復工,但有庫存,放在倉庫,我們就想辦法‘敲’掉鎖頭拉出來,誰家都是一點一點的這樣挪出來。”

太平洋證券3月1日發佈的研報顯示,隨著口罩價格上漲,口罩機的回報率也不斷提高。原來1毛1個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到3元一個;原來價格3元的N95口罩,已漲到20元一個。

每臺口罩機每分鐘生產100個,1天14萬個,單個價格3元,1天就40-50萬元,3天就150萬元。而口罩機如果要求10天交貨,價格是100萬元以上,25天交貨是40-50萬元,投資回收期僅為3天。

除了眾多上市公司加入進來外,一些投機者也嗅到了商機有的甚至直接從網上購買口罩機圖紙,“按圖索驥”自行生產口罩機。許毅聽說,公司研發的口罩機圖紙甚至流傳到市場上,“被隨便賣”。

這種情況下,口罩機的組成部件、物料十分緊俏,進而紛紛漲價。1000多個零部件、物料中,最核心的屬超聲波焊機,一臺口罩機上就要用6臺超聲波焊機,原本一臺的價格在4000-5000元,但據記者瞭解,2月份該設備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上漲至2萬元左右。

“不只是超聲波焊機,就連平常普普通通隨處可見的鏈條,市場上基本都是缺貨狀態。”贏合科技採購負責人說。

在許毅看來,口罩機屬小眾產品,其供應鏈本身多是“夫妻店”之類的小廠,產能跟不上,即便復工了,面對突然暴增的需求,很多廠一下子做不來那麼多、那麼大的訂單。

按照設備企業的採購流程,在財務付款週期上,以往一般是通過票據等形式付款,讓供貨商給予一定賬期。為了加快交付進度,贏合科技改變了以往對供應商的付款方式,先打預付款再收貨,且是現金到賬。

“我們公司也是這樣,但不是預付款,而是直接全款先給對方,再收貨,實屬無奈。”鄒明承認,這種方法必然加大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帶有不小的財務風險,但即便做出了這麼大的讓步,這個方法也未必湊效。

“便宜你就拿不到貨,我跟供應商談好了價,例如是兩萬的原材料,現金也都打給他,可是當市場出現了更高價的口罩機,他們拿著四五萬的原材料價找供應商,若你是供應商,你是先供貨給我們還是他們?”鄒明反問。

他說,如果不給高價,就真的拿不到貨,最後導致的就是很少的資源分散到了很多家,口罩機供應鏈越來越亂。

據記者調查瞭解,口罩機目前預定了交期的平均每臺在70萬元左右,現金提貨價則已瘋漲至170萬一臺。贏合科技的採購負責人強調,“光原材料成本就已經要30多萬了,公司做這個事情真的都是為了疫情所需”。

為了第一時間拿到物料,贏合科技還從集團下屬公司調來人手,加上採購部門、銷售部門的人,全部駐點到供應商那裡“盯梢”、“監工”,一旦零配件加工好,就馬上用自己的車拉回來。

“有些同事都是凌晨回來的,我們基本上也都是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只要生產線那邊反映缺料、缺物資,半夜三更都得爬起來去找,快找瘋了已經,不睡覺已經太平常了。”,上述採購負責人說。

記者瞭解到,因為上游供應鏈付款壓力的傳導,使得口罩機生產企業的回款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陳陽告訴記者,公司一開始要求下訂口罩機客戶需先預付50%,交貨前再支付剩下的,2月25日之後,改為需先預付80%。多數口罩機廠商也都是採取類似回款方式。

交付兩難

口罩机产业样本故事:都言

贏合科技工人正在組裝口罩機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攝

許毅坦言,短時間內便要生產大量的設備,工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大大延長。據瞭解,在物料配齊的正常情況下,贏合科技組裝一臺口罩機需5天的時間,目前的安排是一個小組18個人,5天負責5臺機。

3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贏合科技惠州廠房看到,大量的組裝工作、物流工作、調試工作均是體力活,做完一臺拉走一臺,而不少工員工的工作時間基本都超過16個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已經持續了20多天。

儘管員工們這麼多天都在連軸轉,但因零配件供應、調機工人等因素掣肘,當前口罩機產能不足的矛盾依舊十分突出,許多企業的訂單交付還是出現了延期。

“說好的交期,遲遲見不到交貨;好不容易拿到設備,卻遲遲調不出產品;能調出產品,卻無法達到預期的產能。”有口罩生產商這樣總結。

2月初,劉偉就以每臺38萬元的價格訂購了5臺口罩機,他告訴記者,本來約定好的3月5日交付,但直到現在,對方一臺也沒給到,理由是“零部件供貨延遲”,但他懷疑是被人插隊了。

好不容易佈置好了廠房,確認了工藝路線,就連當前最貴的口罩原材料熔噴布,劉偉都想辦法弄到手了,人員也陸續到崗,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他把能做的都做了,只待口罩機生產設備到位,但現在只能空等著。劉偉擔心,若一再延期,過段時間可能就沒生意了,損失更大。

一臺口罩機的利潤空間有多大,陳陽不肯透露,只是表示,“比我們原本生產的數控設備要多幾個點”。鄒明則說,在上游零部件價格瘋漲的情況下,現在生產的口罩機已沒什麼利潤空間。

在抖音上,仍有不少口罩機廠商在發佈視頻時宣稱,下單10天即可交貨,遠低於目前行業普遍的25天交期,有的甚至宣稱交期只需3天。但劉偉說,他已經不信這些了,就算順利拿到貨能不能用都是問題。

3月4日,金太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受加工程度複雜、零配件供應、調機環節缺少有經驗技術人員等因素限制,公司控股子公司口罩機產能有限,訂單的交付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鄒明也坦承,自己確實低估了這其中的風險,雖說技術門檻很低,但由於上游產業鏈復工復產進行緩慢,原材料庫存不足,疫情時期又將這些問題放大,導致口罩生產線的生產出現交期延長。

深圳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曾發文指出,部分口罩自動化產線生產商目前面臨交貨期延長的問題,原因主要有幾點:疫情前他們並不生產口罩生產線,屬於轉產;接單量過多,人力不足,訂單量遠遠大於自身人力承受範圍;上游零部件的緊缺和延遲交貨;政府臨時加單,導致商業訂單延遲交貨;加塞現象嚴重。

許毅解釋說,目前仍是打贏新冠防疫戰的緊要關頭,口罩機是戰略防疫物資,為保障有限的資源能夠高效利用,贏合會優先供應政府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以及具備防疫防護物資生產資質或有口罩生產能力的企業。

“這麼多天天等著提貨的客戶,他們有理解的,也有追到公司來責罵的,但在這種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是上市公司,有一定社會責任,希望這些設備能夠被有效的利用,作為老闆來講,必須得承受住這種壓力。”許毅有些無奈。

她反覆懇求,公司一天的設備產能實在有限,希望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做貢獻,公司也會盡全力提升產能,把所有客戶的需求都滿足上,也希望客戶能給企業一點時間。

在交期延遲的情況下,這些口罩機廠商恐怕接下來要面臨一定的退貨風險和法律風險,但令鄒明等左右為難的是,一些人並不願意退貨,寧願在公司外面等,從3天等到5天,這讓他更加內疚,越發覺得對不起客戶。

“需求越快下來越好”

口罩机产业样本故事:都言

貨車準備就緒,口罩機做好一臺拉走一臺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攝

就目前情況來看,現在市面上部分供應商是在疫情後緊急開發、生產口罩生產線的。深圳醫協因此擔心,2月底到3月初,大量口罩生產線訂單產出後,口罩生產線的質量問題、生產出來的口罩質量問題可能會集中爆發。

對此,深圳醫協呼籲,希望產業鏈企業實行分級接單制,例如:對具備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口罩生產企業優先給單;口罩生產設備廠商若提供與醫療器械公司的合同情況,上游零配件企業可優先向其供給。

在深圳醫協看來,這樣的級別篩選會避開惡意抄單的中間商,也將大量釋放有效訂單給有醫療器械生產資質的、能夠快速投入生產、保證生產質量的企業。此外,政府也可優先幫扶具備資質的企業。

3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一份關於向重點口罩機生產企業派駐聯絡員的通知,這份通知由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物資保障一組於近日向廣州、深圳、惠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辦物資保障組、各有關企業下發。

通知顯示,為保障廣東省口罩生產設備加快生產和有序供應,決定對有關重點口罩機生產企業派駐聯絡員,其主要任務為幫助有效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早前,深圳市工信局還積極安排當地上游供應商復工,甚至對於省外的供應鏈企業,廣東省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協調,還致函省外供應商所在地工信部門,請求協調工廠復工”。談到這,許毅很感激。

當然,還令外界關注的是,這麼多設備企業臨時轉產口罩機,究竟是抗疫時期的暫時之舉還是會固定下來作為未來長期發展的一項業務?

鄒明說,目前尚未考慮到這一層面問題,還是看形勢再定。陳陽則肯定地說,只是暫時的。“我們只是把現有的這些組裝技術、加工技術運用到口罩機生產上,暫時將精力集中在這一塊,疫情過去,就還是回到我的主業上”。

許毅則認為,當前口罩機還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產品與她所認知的自動化設備差距太遠。“從我一個做精密自動化設備的人來看,我覺得口罩機設備提升空間很大”。因為疫情急需,目前贏合的口罩機也只是在原有產品的參數基礎上做出一些優化和調整。

據許毅透露,目前贏合科技已經安排一個新的研發團隊,專門來接手與口罩機等醫療產品自動化生產設備相關的技術研發、改進,未來或會成立事業部,提升中國醫療產品自動化生產設備能力。

截至目前,國內防疫形勢得到初步控制,但日漸蔓延的全球病例,仍為防疫工作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各國先後出現了“口罩稀缺”的恐慌,例如韓國就實施口罩限購措施:按照出生年份實施限購,奇數年出生的只能在奇數日期購買口罩;偶數年出生的只能在偶數日期購買;同時每人每週限購2只。

陳陽表示,3月中可能是口罩機的一個集中交付期,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出現好轉,但國外形勢不容樂觀,至於是否考慮出口,他說目前還是先保國內需求。

“不一定口罩機要出口,可能是把口罩機賣給專門做外單的口罩生產企業”。許毅則判斷,預計要到3月底,公司的交付壓力可能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截至3月3日,贏合科技已向河南聖光、三槍集團、依文集團、山西國藥等73家企業發貨218臺口罩生產設備,陳陽、鄒明的公司也已交付了40多臺。採訪最後,記者問許毅,預計口罩機的需求量什麼時候會下來?“我希望疫情早點結束,需求下來越快越好。”她說。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