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梦泉都是一个梦一样的所在。

一个古老的小村落,幽幽地藏在大山的深处。山外的轰轰烈烈似乎与它无关。它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来山花遍野,秋到硕果满山。齐长城就座落在旁边的山背上。孟姜女和孙膑的传说如同这山、这城,守卫着小村也已经有几千年。你说,它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像不像陶令公笔下的桃花源?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有幸与朋友一道来到这儿。大客车小心翼翼地踱进村口,路边的一棵老杏树正要绽放新花。枝头上的花蕾呈暗红状,星星一般点缀于枯秃的枝杈中间,这令我想起前年大雪覆盖下武王寨的柿子——很有些国画的写意。在对比的震撼当中给人一种隐喻,它告诉你,梦醒了,春天就在眼前。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传说当年孙膑与庞涓斗法得胜而归,途中三军饥渴难耐,孙膑梦中见到一仙翁,说此处有神泉可饮,他醒来按图索骥,果然找到了清冽的甘泉。于是孙膑挥剑劈下“梦泉”两字。这个村子就叫梦泉。既然是传说,就不要当真,但它却给小村披上了迷一样的神话色彩。

走进村子,街道两旁古旧的石墙和土坯房让人倍感亲切,儿时的记忆在这儿找到了归宿。旁边的饭庄正在蒸馒头,生面馒头随意地摆放在阶前的蓖子上,这又让我想起的小时候的姥姥。有时候一个物件就会打开一扇闸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灵契合吧。我一直追求一种随意缓慢而又充满诗情的境界,梦泉充满了这些理想中的特质,怪不得它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呢。初唐诗人王梵志写有《吾有十亩田》的文章: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足取,谁能奈我何?当然,梦泉并不是诗中的圣境,但它至少能唤起这份锁在内心深处的向往,这已经足够了。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上山,一株标有千年杏王的古树让同行的朋友们流连忘返。连杏树都能达千年了,这块土地的历史够悠久了吧?其实真正的历史在前面刀削一般的劈山顶上,那儿有规模最大的齐长城遗址。想当年孟姜女因为思念丈夫杞梁哭塌了长城,只是路边那块标有“孟姜女哭夫处”的粗陋的石碑一看就是个善意的赝品。传说故事往往揉进了人们对丑陋的憎恶和对美好的向往,孟姜女就是很好的一例。移花接木之后,这个故事更凄美更动人,历史的真实人们反倒不愿去追究了。听说山的另一侧有个山谷叫情人谷,情人谷的来历也与孙膑有关。孙膑既能运筹帷幄,也有万般柔情,有个叫妙嬉儿的魏国美女为心上人千里迢迢来到齐国,在梦泉的山谷中天天念着孙膑的名字饥渴而亡,死后怀中还抱着一个刻有孙膑名字的泥娃娃。我想这也是一个善意的捏造,但除了感动,谁还去追究它的真相呢?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抬眼间,劈山雄伟的山势在不远处招摇,一线天的奇特景致更加快了大伙前进的脚步。可惜天太热了,大部分朋友都气喘如牛。陡峰下,两条线路也让大家无所适从,最终我和四位朋友选择了去一线天和齐长城。好多山上都有一线天的景致,这儿一线天是两峰相对、上窄中空,山风呼啸而过,让人惊叹造物主的匠心。沿陡崖登上山顶,齐长城全貌展现在眼前,它依山势而建,城墙、门洞、兵营清晰可辩。我们选取了烽火台和门洞做背景留影纪念。那扇完整的千年石门让人感慨万端,人走二千年了,石门却依旧在。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大部队去哪儿呢?我们该何去何从?犹豫之中,收队打来电话。我们立即启程追赶,路上的行程自不必说,痛并快乐着。过福寿台,登盘龙山,一路汗水一路歌。路上不时见到三三两两同车的朋友,他们也是一路问一路行,最终还是有两个朋友走错了方向,直奔峨庄而去,只好坐公交到淄川与大家会合了。

聚餐的地方设在一面有松林作屏障的山脊上,当我们匆匆赶到的时候,大伙已经在生火做饭。朋友们都热情地邀请着,我们将各自的饭菜都奉献出来,有的包了水饺,有的做了火烧,有的烧了土豆丝,都是可口的美味。朋友们大块朵颐。饭后,在茂密的枯草上一躺,艳艳的阳光下,啥也别想,就做一个春之梦吧。


诗与远方系列之——梦泉寻梦

下山依然艰苦,艰苦之后更觉轻松。山下的田里,野菜缠住了大伙的脚步。我更关注的是满山的杏树,当然还有桃、梨、海棠,估计一周之后,就是山花烂漫了。烂漫的山花掩映之中,是伟岸的大山、古朴的房屋、沧桑的石桥和辘轳,那时的梦泉之行是否更像一个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