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丨和平電商人找到脫貧致富路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近年來,和平縣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對於困難家庭給予重點幫扶,通過“電商進農村”的模式,幫助貧困群眾創業。在當地政府和電商辦的幫扶下,村民陳旺興、黃華徐克服身體缺陷,逆境奮鬥,積極進取,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新出路,實現了穩定脫貧。


工傷致殘,積極面對

和平縣合水鎮大羅村是42個貧困村之一。家住大羅村的貧困村民陳旺興今年47歲,2018年他成立了“和平縣合水鎮大羅村服務站”,與妻子一起從事大羅蕃薯、百香果等農產品銷售、生活用品代購及社會化服務。

這兩年,通過經營大羅村服務站和家庭養殖,陳旺興家有了更穩定充足的收入來源。回想起十多年來家庭的貧困、妻子的辛勞和孩子們的委屈,他深感脫貧之路的來之不易。

陳旺興早年工傷致殘,又因為常年勞動能力受限而致貧,但命運的不幸並沒有摧毀他對生活的希望。1993年,年僅20歲的陳旺興外出務工,在食堂工作時發生了意外,左手被捲進攪面機,傷勢嚴重,無法醫治,只能截肢,出院後就回到了家鄉。這十多年來,家裡主要依靠妻子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計。

脫貧故事丨和平電商人找到脫貧致富路

“己然發生的事不可逃避,都要面對。”陳旺興秉承樂觀不放棄的精神,一直在尋找生存和致富的出路。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旺,以及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的蓬勃開展,陳旺興親眼看到了身邊人們生活的改變,真實感受到了農村電商充滿發展機會,於是確定了經營大羅村電商服務站的想法。

電商服務中心與村幹部重點幫扶

2018年,40多歲的陳旺興成立了“和平縣合水鎮大羅村服務站”,和平縣電商服務中心指導他從零開始學習開店運營、銷售管理、創業發展等方面的課程,同時還為陳旺興配備電腦桌椅、寬帶接入等辦公設施。

這兩年大羅蕃薯大獲豐收,齊全的電商配套給陳旺興的銷售和配送帶來了適時的幫助。例如,銷售宣傳方面,“河源村之翼”公眾號免費協助大羅番薯等農產品進行銷售宣傳,而配送方面,中通快遞、圓通速遞也入駐到了大羅村服務站點,讓陳旺興如虎添翼。

電商平臺銷售效益不錯,隨之而來的客戶訂單更讓陳旺興感受到切實的便利和好處,有些大客戶會直接聯繫陳旺興下單,這讓他十分受鼓舞。

與此同時,陳旺興在村幹部的幫扶下,開始發展家庭養殖業。他搭建了60平方米左右的雞舍,購買了200只土雞,開發了小型魚塘。種養殖的複合體系不僅增加了陳旺興家庭收入,也更有利於生態環保。


“小賣部”變身玉水村電商服務站

黃華徐,彭寨鎮玉水村人,今年45歲。2018年,在村委會的幫助下,黃華徐經營的秀華綜合商店與和平縣電商服務中心簽訂了站點合作協議,成立了“和平縣彭寨鎮玉水村電子商務服務站”。

說起秀華綜合商店,村裡無人不知。這個在村口20多年的“小賣部”,人們從日常用品到五金配件,應有盡有。秀華綜合商店是黃華徐父親於1990年建立的,黃家人通過經營這個商店,養活了兩代人。但如今,它的某部分功能正在逐漸減弱和改變,因為時代將賦予它新的功能和更多的作用。

脫貧故事丨和平電商人找到脫貧致富路

“逆襲”的公益人站長

說起黃華徐,村裡也無人不知。黃華徐在幼年時,因小兒麻痺症致導致左手左腳殘疾,由於身體的缺陷,黃華徐做什麼都比一般的孩子困難,但是倔強的他硬是克服困難,像一個正常孩子一樣學習生活,並且不忘服務社會和幫助他人。

雖然一路荊棘,20多年來,黃華徐積極服務,曾任村民小組長、村黨支部委員、村畜牧獸醫防疫員、村殘協專職委員,他自2008年開始參與愛心助殘的公益活動,迄今服務時長300多個小時。疫情期間,黃華徐參與了多次聯防聯控值勤崗位工作,並捐贈了疫情防控值班崗的志願服。

服務站的新功能

玉水村服務站成立不久,通過多次專業的電商服務培訓,黃華徐已經能熟悉操作電商服務流程。

目前,服務站內主營各種農村土特產的銷售,比如腐竹、薑糖、土雞蛋、豆角幹、百香果等,為黃華徐的家庭增加不少收入。服務站的經營範圍很廣,如副食百貨、農藥肥料、助農取款、電視衛星接收器安裝等。服務站多次作為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助農取款服務點,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業務聯絡點。

“我從來不把自己當殘疾人,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樣可以做到”,黃華徐說。正是這種堅如磐石的意志,讓他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電商進農村,致富新路徑。”個人追求幸福的努力,與時代奮鬥的主題碰撞,黃華徐譜寫了一曲人生逆境奮鬥、積極進取之歌。


【撰文】李嬋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