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為什麼,把腦袋裡的想法訴諸文字,對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讀《挪威的森林》的時候,看到主人公渡邊自述:“我這人,無論對什麼,都務必行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的水落石出”,我忍不住在心裡舉爪子,大喊我也是我也是。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寫張愛玲,說自己向來不與人比文鬥才,但見到張愛玲卻想爭個高下,結果“使盡武器,還不及她的只是素手。”比如,他絞盡腦汁想形容張愛玲的行坐走路而不得,張愛玲自己卻信手就來。一問,張答稱:還沒有過何種感覺或意態形致,是她所不能描寫的,惟要存在心裡過一過,總可以說得明白。


這段描述觸發了我心底最深的渴望。什麼是自由?駕馭文字得心應手到這種程度,就是自由!馴服了野馬,就可以在草原上策馬奔騰,馴服了文字,我就可以在想象力的世界自由馳騁。那天我突然明白,哦,原來我最渴望最想要的能力就是隨心所欲驅使文字的能力。


為馴服文字所做的努力,就包括讀了這本《成為作家》 。這本書出版於1934年,風行美國文學界近80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它給我的寫作提供了最及時的指導。


1

自我懷疑是初學寫作者最大的障礙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初學寫作者因年輕而自卑,因自卑而敏感,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而情緒大起大落。


寫出自得的文章、受了幾句誇讚,他們瞬間就信心爆棚,憑空生出一股睥睨天下的傲氣,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和潛力,比肩那些最有才華的作家;寫出的東西讀者反應冷淡、受了質疑和貶低、被宣判為沒有天賦,又會跌入情緒谷底,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成為作家的夢想,真是不知深淺、愚不可及。


本書作者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閱讀了所能找到的所有關於小說技巧、情節安排和人物描寫的書,但後來她卻發現大多數初學寫作者遇到的困難並不是小說創作技巧所能夠解決的困難,而是我能不能寫的信心問題。


換句話說,對初學寫作者來說,最大的障礙不是寫作技巧的不足,而是自我懷疑。懷疑什麼呢?懷疑自己沒有天賦。比被他人宣判為不適合寫作更致命的,是自己宣判自己不適合寫作。


那麼,寫作是靠天才嗎?創作的才能可以被傳授和習得嗎?


我也可以成為作家嗎?不,我頂多算個文字愛好者吧。成為作家?!哪有那麼容易。對我眼中,他們像是掌握了某種神秘力量的高級生物,我想他們一定是天生異稟,像我這樣的普通人窮盡一生,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他們。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但真的是這樣嗎?《成為作家》改變了我的想法。這本書告訴我們:成為作家的訓練方法、掌握寫作技巧的具體途徑、一本書的成書過程,還有作家的工作狀態、消遣方式,還有他們的焦慮和困境。當真實的作家生活,被具體地揭示出來以後,作家的神秘和光環似乎一下子淡了下去,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成為作家》傳達的最重要的訊息就是:寫作的才能是可以習得。所以,在寫作上碰到困難,並不意味著你不適合寫作。不要急著斷言自己沒有天賦,一棍子就把自己打死。


寫作存在明顯缺陷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症下藥,進行針對性訓練。文字囉嗦,就向語言洗練的作家學習,人物描寫薄弱就向精於此道的作者取經,情節設置無趣就研究研究那些優秀的作品是如何引人入勝的。


但創作的理念、方法與技巧都是可以習得的,但並不意味著成為作家是容易,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因為想馴服文字,我們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2

等靈感來了再寫,這個想法害了太多人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等靈感來了再寫,這可能是對寫作的最大誤解。是否等靈感來了再寫也是職業寫作和業餘寫作的分野。


周衝在著名的那篇《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月薪3000+到月薪10萬+》說到自己公眾號剛起步時候的寫作狀況,朋友勸她日更,她囁嚅一句:“我沒有寫作衝動……”朋友反問:

“職業寫作要什麼衝動?妓女接客會要有性慾才接嗎?你要定時來一發,不論好還是壞,習慣必須保持,你不能等著奇蹟從天而降……你要像費曼一樣,整個人都投入進去,就要像一把刀直紮下去直到刀柄一樣,不要問為什麼,也不要管會碰到什麼。”

一語驚醒夢中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周衝。


《成為作家》也認為,沒有人可以靠靈感或天賦寫作一輩子。“對於初學者,他也許會虔誠地等待他曾經聽說過的神聖的靈感之火準確無誤地燃燒;他也許會由衷地相信,神聖的靈感之光只能通過偶然地火花當然。”


等待靈感火花迸發的依賴心理,通常是因為追求完美的心態。在預先沒有十足把握寫作大受歡迎的作品時,寧願不寫。

但我覺得寫完比寫好重要。

不記得有多少次,明明我的腦子裡電光火石,卻因為執著於一個完美的開頭,眼睜睜看著原本熊熊燃燒的靈感火花漸漸熄滅,變成槁木死灰。

所以試著不要執著於完美的標題,完美的開頭,完美的句子,完美的段落,先寫出來,把你最想寫的寫出來,寫出來之後再修改。我們可能無法一下子寫出完美的作品,但只要寫出來,就可以修改出更好的文章。


3

本書最著名的建議:晨間寫作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即使有了素材,有了靈感,要化為流暢的文字也沒那麼容易,那麼到底應該怎樣才能學會毫不費力的寫作呢?


《成為作家》認為如果想學會毫不費勁的寫作,練習新聞寫作是很好的選擇。我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職業記者的生涯確實給我的寫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我就職的是一家日報,找選題、採訪、寫作截稿前就要完成,又因為要更早地把報紙送到讀者手中,我們報社的截稿日期是同城媒體中最早的。上專業課的時候,老師就說過記者是需要捷才的,剛開始我特費勁,總想著要一個完美的標題,一個完美的導語,稿子寫的慢,估計都是上了編輯部的黑名單了。

因為日報的截稿壓力,我放棄了一開始就把文章寫好的念頭,而是以儘快寫完為目標,經過日積月累的練習,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訴諸筆端,形成文字的速度越來越快。連我自己都沒意識到我的寫作狀態完全變了。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那非職業記者,如何練習毫不費勁的寫作呢?本書有一條著名的建議:晨間寫作。無數的人受益於這個建議。


作者建議比平常早起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不要閱讀不要說話不要做其他任何事,而立即開始寫作。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用考慮寫的好不好,信馬由韁,是在半睡半醒和徹底清醒之間,鍛鍊自己進行純粹的寫作。


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從寫下來的文字中得到的收穫,比你腦子裡沒有文字的想入非非得到的大得多。堅持一段時間的晨間寫作訓練後,你還會發現自己更像一個地道的作家了,原本偶爾為之、時間沒有保障或者等有十足把握才動筆的寫作,現在成了像刷牙洗臉一樣的例行公事。


這個時候你可以開始定時寫作的訓練,規定一個時段要進行寫作,即使只有15分鐘,一到時間點,就要雷打不動地伏案。那一刻來臨的時候,不要找任何藉口影響寫作。


作者提醒我們,晨間寫作和定時寫作這兩個奇怪而專橫的練習,內心深處一定會抗拒,因為無意識喜歡隨興所至,不喜歡這些規矩。它會找各種藉口破壞我們的計劃:什麼時間寫不是寫呢?不要挪到另外一個時間段吧!今天這麼忙這麼累,就算寫也寫不出什麼花兒來,不要明天吧!

但你必須學會對狡猾的無意識的各種藉口置若罔聞。如果你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拒絕誤導,你必然有所收穫。無意識會突然屈服,開始讓你優雅而流暢地寫作。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一直保持這兩個習慣,直到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寫出流暢的文字。即使在度過學徒期的將來,覺得靈感枯竭了,請再次恢復這兩個習慣。


從晨間寫作到定時寫作,再到隨時隨地的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兩個練習的意義是:你也許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如果你想寫作,你就能寫作;如果你迫切地想找時間寫作,生活其實根本不會忙到你連那點時間都擠不出來。你對作家的生活的認識可能比以前更加具體生動,也更接近真實的情況。那些能夠寫出一本又一本書的作家其實沒那麼神奇。雖然你尚處在初級階段,但已經踏上成為作家的征程。


4

成為作家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成為作家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一旦你準備成為作家,就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寫作的技巧、抓住一切機會積累素材。


你要像工程師一樣閱讀。


會講故事、會唱兒歌的小黃鴨,孩子只關心他聽到的兒歌和故事,即最直接的信息;家長可能會對娛樂性、教育性、性價比做評判,關心的是價值和意義;而玩具工程師這關心小黃鴨是怎麼做出來的,關心的是結構和實現。作家要像工程師一樣閱讀,不能滿足於表層的信息,也不能止步於解讀書籍傳遞的深層價值和意義,而應該像工程師一樣分析作者是怎麼寫出這本書的,如何設置懸念?如何梳理邏輯?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寫作技法?


你要像5歲的孩子一樣帶著新奇去觀察世界,彷彿你第一次看到一般。


作家有著靈敏的感受力,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對周遭的一切麻木的人,是無法成為作家的。比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是這樣通過渡邊的目光描寫直子的:


“最先出現的是她的側臉,大概是因為我總是同她肩並肩走路的緣故,最先想起的每每是她的側影。隨之她朝我轉過臉,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頭,輕輕地啟齒,定定地看著我的雙眼,放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裡尋找稍縱即逝的小魚的蹤影”


這段描寫太美了,我腦海裡的畫面幾乎和文字同步,對人物神態的捕捉,使平常的動作有了深意。這些是基於平時的細心觀察的。


除了閱讀和觀察,我覺得寫作者應該隨時隨地的記錄自己的想法和靈感,準備一個小本子也好,或者記錄在手機的便籤或者雲筆記上也好。讓自己在閒暇時間,思考和寫作也不中斷。


5

儘可能秘密地寫作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為什麼要儘可能秘密地寫作呢?


第一是因為秘而不宣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幾年前聽過一個TED的演講《有決定的時候,不要說出來》對我影響很大。傳統的看法認為我們要把目標告訴家人朋友,讓他們監督我們,這樣更容易實現。但這個演講者告訴我們一個相反的結論。


一系列的心理學研究認為,說出來的目標更不容易實現。因為每次訂立一個目標,都要經過系列性的行動才能實現目標,正常情況下是你達成目標之後才會有滿足感。但當你告訴別人時,他們對你的讚賞、支持(心理學家把這個稱為“社會現實”),給你的心理造成已經實現的錯覺,當你感覺到那種滿足感的時候,你的動力因此減小,該做的事情就墮怠了。


瞄準你的目標前行,並保持沉默,否則你會驚醒你的獵物。

抵制住宣告目標的衝動,你要明白,你的腦子會把“說的”當成“做的”。在寫作上也一樣,你和別人談論你的構思,它就是一個說完的故事,你在想費盡把故事寫完,會感到索然無味,興趣全無。因為無意識會認為故事已經寫完了,再寫就是一個講了兩遍的故事。所以對你的構思保持沉默,過早地討論你要寫的故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第二,那個創作的我是極其敏感的,必須像保護最脆弱的嬰兒一樣保護他。

作者認為,作家必須精分出兩個我出來,一個是成熟理智的監督者,一個是敏感細膩的創作者。“批評和異議並非人格侮辱,但是身為藝術家的那個自我不會明白這個道理,他會顫抖、會退縮和逃避”。


向他人宣告寫作、談論構思,可能會引來他人的指手畫腳,這對創作的那個我來說,是一種致命的干擾。所以秘密地寫作吧。


我覺得,想把一切訴諸筆端,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一種衝動。你也喜歡寫作嗎?哎呀,我聽見你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我聽見你的腦袋裡有個想法呼嘯而過,快!用文字捉住它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