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推出課程優惠活動,歡迎訂閱學習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鏈接即可進行了解)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大部分人還不瞭解陸奇,但他值得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


這幾年陸奇被格外關注,始於2017年1月17日他被百度任命為百度總裁。


這次任命份量極高,到今天百度創立20年,李彥宏給出如此高的權力,陸奇是唯一一個。


但陸奇值得。


陸奇在硅谷非常有名,擁有不錯的人脈和江湖地位,凡接觸過陸奇的人提起他,幾乎是眾口一詞地稱讚。


1998年陸奇加入雅虎,2007年任雅虎執行副總裁。


2008年,他辭職時,楊致遠當場灑淚。


告別會上所有工程師穿上統一的T恤,T恤上印著“我曾與陸奇一起工作,你呢?”以此紀念陸奇在雅虎的日子。


2008年加入微軟,任全球執行副總裁,這是有史以來,華人在科技領域獲得的最高職位。


2016年9月離職時,比爾蓋茨極力挽留甚至承諾:


“你想要做什麼業務,我們去搞個業務給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年兩年,然後再回來當首席技術官,我們等著你就是了。”


微軟現任CEO納德拉曾對微軟員工說:


“五個人,對微軟貢獻巨大。

一是創始人比爾·蓋茨,

二是CEO史蒂夫·鮑爾默,

三是董事會主席約翰·湯普森,

四是詩人奧斯卡·王爾德,

最後一個就是陸奇。”


其實早在2005年前後,李彥宏就曾試圖說服陸奇加入百度,只是當時並未如願。


2017年陸奇加入百度後,李彥宏曾公開給了他很高的評價:


陸奇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大家都很喜歡他,他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又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並且工作極其玩命。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陸奇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前段時間《晚點》採訪時就問陸奇:


你對20、30、40歲的年輕人各有什麼建議?

陸奇:


20歲需要做讓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學、快速失敗。


30歲你要讓自己可以走得遠,建立一個核心支撐體系能讓你走得很遠。


這個體系包括你的身體、你厚實的家庭基礎,和幾個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個人到了35歲,到了打造產品的黃金時段,我以前很關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才。


因為他/她已經犯過不少錯,他/她最需要做一個好產品,讓他/她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本質提升。

40歲後,理想情況是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淋漓盡致去發揮的舞臺。


一個人的才華和一個公司的才華,只有在真正被釋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如果這個舞臺,是你自己的最好。


這個回答很經典,我反覆看了很多遍。


但要真的看懂看透,我們還必須要放在陸奇的整個人生系統裡看。


我一口氣翻看了所有關於陸奇重要的中文報道,從中得到了一個更完整清晰的答案。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20歲做讓自己走得快的事情


陸奇:“20歲需要做讓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學、快速失敗。”


1.1 20多歲,習得什麼能力最重要?


奇認為有兩個:


學習能力:


在這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裡,擁有學習和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在某一個專業領域,以及在企業內開發產品和業務的認知能力是基礎。


原因很簡單,因為創新,世界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唯一的應對,是與它共跑甚至趕超。


方法就是學習,要持續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擁有更多更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強的在企業內開發產品和業務的能力。


交流能力:


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愈發緊密聯結的世界,通過各種數字通訊服務與工具,社交網絡,人們能夠以文字、圖片乃至視頻,與更多的人保持交流。


從長遠角度看,一個人越擅長結識他人,表達自己,形成相互學習並共同完成某些理想的關係和友誼,對這個人就越好。


1.2 20多歲,去創業公司還是大公司?


陸奇認為,要看個人追求。


如果你的長遠理想是自己開公司,那加入創業公司,甚至直接創業,都是最好的選擇。


加入創業公司或自己創業,會愈發成為年輕人學習並擁有真正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因為在創業企業,每天做的事就是為了生存而戰鬥,一個人的真實作戰能力測試來的很快。


創新或死亡,是創業企業每天面臨的現實。


就學習和人才發展角度,一個人能獲得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非常寶貴的。


如果你的長遠理想是成為一家公司某個職能的高管,那就進入一家可以提供你學習和成長機會的大企業。


但陸奇認為,以上僅限於少部分清楚的知道自己長遠目標的人,他對女兒說:


大部分人在25歲之前,對於人生想要做什麼,其實只有模糊的感覺。


所以,20多歲,要學會快速失敗,嘗試,反饋,改變。


把自己的時間投資在更大的學習發展空間機會中,可能為未來創造更高的收入。


1.3 陸奇的20多歲,在做什麼?


讀書,以及繼續讀書。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17歲的陸奇埋頭狠狠啃了兩年書,考入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


讀書期間,陸奇特別用功。


他的同學們回憶說:


“他瘦瘦小小的身影,每天穿行在教室和圖書館之間,夜裡圖書館熄燈,他才穿過農田,回到另一區的寢室。”


“他揹著大書包在校園裡穿梭,在林蔭道上反反覆覆揹著單詞。他是全年級最瘦小的男生,但扛著全年級最大的書包。”


憑著超凡的努力,陸奇順利考取復旦的研究生。


憑著讀研期間優異的成績,他畢業後留校任教。


勤奮學習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帶給陸奇的遠不止一份穩定而又體面的工作,還包括更多的人生選項。


1989 年,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克拉克到復旦交流講學,講學時間選在了週末。


不巧地是,當天的天氣很不給力,暴雨傾盆,週末加壞天氣使得來聽講座的學生寥寥無幾。


校方為了不讓教授尷尬,就安排週末留校的師生去聽講座,因為暴雨取消回家計劃的陸奇,就是其中之一。


克拉克教授講完後,讓在場師生提問。


陸奇抓住這個機會,接連向教授提了幾個專業問題,克拉克聽完,立刻就對這個提問的復旦老師的學術水平刮目相看。


講座過後,他專門翻閱了陸奇寫的論文,看過之後,克拉克就邀請陸奇去卡耐基梅隆大學讀博。


那年陸奇28歲,有點猶豫:“在大學當老師已經是很不錯的職業了”。


克拉克只回了一句:


“你是鷹,不應該侷限在籠子裡。”


陸奇去了美國。


走上卡耐基梅隆大學這個更大的平臺,才有了陸奇對計算機科學更深入的研究與理解、才有了陸奇與李開復的相識,以及後面的開掛人生。


1.4 59歲的陸奇還在試圖重構知識體系,20多歲怎能不學?


2016年陸奇在硅谷接受採訪時說:


“最近幾年我重新覺悟——你必須要重新學習,以前學的東西不光過時了,而且現在很多理論包括物理學都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所有你要從根本上重新構建知識、認識世界。”


陸奇從微軟離職原因之一,是練習倒騎自行車摔傷了腿。


那輛車是他與同事改造的、反向騎行的自行車,騎車時人和身體反應全部是倒置,所以要忘記過去學習到的全部經驗。


就連之前選擇加入YC,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學習:


我還希望我的工作不能只利用過往的經驗,而是要每天學新東西。不學新東西的話,就沒什麼樂趣。


這幾年陸奇觀察到人才市場裡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趨勢,整體的需求從原來的技能驅動型人才,越來越往知識和創新驅動型人才轉移。


所以他認為,一個人的能否快速學習,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創造新的價值,也變得愈發重要。


現在他仍舊保持著每天學習英語、閱讀計算機領域最前沿論文的習慣。


他說:“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軟件,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好,明天的版本一定要比今天的版本好。”


年近60歲,陸奇還試圖重構知識體系,20多歲的我們又怎麼能不學習?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30歲做讓自己走得遠的事情:搭建系統


陸奇說:30歲你要讓自己可以走得遠。


建立一個核心支撐體系,能讓你走得很遠。


這個體系包括你的身體、你厚實的家庭基礎和幾個志同道合、可以信任的朋友。


陸奇是一個尋求最優解的人,方式就是建立系統。


任何一個問題,他都有系統的固定方式去解決——就是把它變成一個非常理性化、可以拆解成任務的方程。


比如,陸奇的人生裡幾乎不冒險,因為他只把機會成本的8%用來冒險。


就算這8%,他還是會建立一個決策系統,理性決定——快速反饋——如果方向不對,立即掉頭甚至放棄。


比如,看待自己在微軟的貢獻,他不計較幾個產品的得失,還是要回到系統上:


比起一個產品的成敗,幫助企業建造長期的創新的生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再看一下他上面著重提到的3個系統。


1.1 身體系統


陸奇極度自律,堅持了十幾年早上4點起床。


過去十幾年他是這樣的:“4點起來先弄Email,弄完了以後跑步,跑30分鐘,洗個澡,去辦公室。


跑步第一對呼吸系統是很好的鍛鍊,第二可以出一身汗,第三是我可以邊跑邊聽書不浪費時間,有時候我會把PPT放在跑步機上翻著看。”


從微軟離開後有所變化,他現在對自己的生活效率很不滿意。


因為騎反向自行車把腿摔傷後,跑步根本不行了,目前他正在找一個讓自己感覺每天都很順暢的方式。


不過他依然精力旺盛,百度期間,同事說他每日長時間工作。


無論週末、假期,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國外,只要開會,他總是準時出現在視頻會議的另外一端。


他依然有自己嚴格的作息制度,有自己嚴格的生活習慣,也有非常嚴格的飲食習慣。


陸奇認為,每個人有不同的身體狀況,他自己的做法不建議其他人學習。


但是他有一套核心的方法論,可以介紹給大家:


找到問題的核心,即:無論創業還是在大企業裡從業,在工作中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來讓產出最大化,同時也能獲得自我滿足?


再找到核心的解決辦法,即:


設計一個“馬拉松快步跑”的時間管理方法和心態。


第一:要意識到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短跑。


第二:這場馬拉松的速度需要很快。


因為現實世界中,任何高價值的東西——創業公司、大企業的好崗位等——都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你需要保持速度並持續領先。


設計這樣一個工作節奏和時間管理方式,很類似在高速公路開車。


陸奇說:“你需要保持一個均勻的高速,然後時不時的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勻的高速。


你要避免過度頻繁的加速、減速。


就像一輛車,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進,只是偶爾減速一下,這對於一輛車的損耗是很低的。


但如果一輛車過度頻繁的突然加速、減速,會對這輛車帶來巨大損耗,不用多久車就可能垮掉。


因此,你需要設計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工作和生活節奏。


這種節奏是你可以保持住的高速,而這個高速可以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率。


同時,你也需要設計這個日程節奏,讓它可以應對突發變化,可以時不時的衝刺一下。


比如偶爾過度加班,讓工作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然後迅速回歸之前的速度。


必須避免經常性的透支,經常性的拼命追趕截止日期,經常性的處於疲累狀態,身體和精神上偶爾透支可以補回,不可長期透支。”


跑一個高效率、可持續、並且可以應對臨時突發狀況的馬拉松才是關鍵。


1.2 家庭系統


陸奇的家庭很少出現在媒體中,公開信息絕少。


但陸奇在講搭建系統時,特意提到“厚實的家庭基礎”,說明他的個人成功受“家庭系統”支持頗多。


2018年5月8日,百度宣佈陸奇因“個人和家庭原因”離開百度。


這其實是拿陸奇最不可能的原因,當了最常見的公關話術。


陸奇的家庭,一直是全力支持陸奇做他想做的事業。


百度的一位高層說,陸奇就職微軟期間,其長期在美國西雅圖工作,家人為了陸奇就定居硅谷,“他早就把家庭的事情處理好了”。


陸奇回國加入百度後,為了照顧陸奇的飲食起居,陸奇家人曾一度遷居北京。


百度還為陸奇的夫人,配備了出入百度大廈的證件。


2018年8月16日,YC媒體溝通會上,主持人官宣陸奇加盟YC擔任YC中國首任CEO,陸奇和太太、女兒都在現場。


陸奇的太太說:“我們有一半的時間在美國,他去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


陸奇現場致辭的最後,也特別感謝了他的太太和家人。


而且說希望在美國、中國多花時間,為了家庭。


寫這部分內容時,我突然想起小晚的《晚點》團隊,採訪陸奇時曾問過這麼一個問題:


你是否經常會太過相信自己的力量?


陸奇說:會。我太太一直覺得我太過於自信了。她老覺得我自以為是。


這就是最好的支持吧,即便有時認為你的理想“不現實”,但只要你想做,我願意陪你。


這就是陸奇所說的“厚實的家庭基礎”,對一個人事業的重要性吧。


如果你的夢想和成長,能得到最親近的人的支持,應該是最幸福的事了。


1.3 人脈系統


陸奇的人脈有多強?


陸奇的人脈有多好,我相信在開頭介紹中,那些頂級大佬的評價就是最好的答案。


接觸過的人都願意幫他,合作過的人都願意捧他。


這裡再講幾個點。


1996年,陸奇博士畢業,擺在他面前的有三個選項:回國、華爾街、硅谷。


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就去請教李開復自己該去哪裡、進哪個公司工作。


李開復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去硅谷吧,找一家技術類的公司。”


於是,陸奇就去了IBM的Almaden研究實驗室,在那裡工作了2年。


之後,陸奇跳槽到雅虎,李開復又一次提醒他:


“雅虎的股價不會一直在這個水平上,它要麼會上漲5倍,要麼下跌5倍。”


陸奇職業生涯的兩次關鍵時刻,李開復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判斷。


一次讓他看清了自己的優勢和發展方向,一次讓他看清了一家公司的發展空間。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2008年,微軟收購雅虎未果,當時已在微軟任職的師兄沈向陽,向鮑爾默引薦了陸奇。


於是有了之後鮑爾默與陸奇長達6個小時的會談。


就這樣,微軟成功挖到了雅虎搜索引擎業務第一人——陸奇,陸奇也開啟了他在微軟的執行副總裁生涯。


沈向陽的引薦,讓陸奇成為“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


再到2019年,YC撤出中國,陸奇獨立運營新基金奇績創壇。


很快首期美元基金募集完成約1億美金,出資人都是誰呢?


陸奇的朋友們,陣容相當豪華:比爾蓋茨、孫正義、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北極光創投等。


陸奇如何看待人脈?


中國人常說,做成一件事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人和就是人脈。


陸奇喜歡那句“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他更喜歡那句“機會是留給廣結良友的人。”


陸奇說:我個人的經驗裡,除了準備充分,你所擁有的人脈的寬度和廣度也很重要。


要通過交流結識更多人,最好是擁有不同職業背景的人,並跟他們保持關係。


美國有一句諺語,你獲得一份工作不是因為你知道什麼,而是因為你認識誰。


這句話在某種角度上其實很正確,至少在我個人的經驗裡,這句話很正確。


陸奇為什麼有如此好的人脈資源?


這句按照查理芒格的說法,當然是陸奇配得上。


他做了什麼讓自己配得上?


我們來分析幾點。


陸奇的人品。


小晚的團隊採訪他時,多次試圖讓他聊百度,我們看陸奇的表現。


比如問“回頭來看,加入百度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嗎?”,陸奇回答“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講百度”。


記者追問“你可以談微軟,但是避免談百度,為什麼?”,陸奇回答“是職業道德,我不想為它帶來任何Distraction(干擾)”。


我看完這句,佩服。


談及老東家YC,陸奇說:我個人很感激YC,我一定要強調這一點,他們送我們到了他們能送到的最遠的地方。


記者問:看著雅虎一步步走向衰落,為什麼沒有更早的離開?


陸奇答:因為我答應楊致遠做10年。當時雅虎進入了一個危機,楊致遠找我說,中國有一個傳統,朋友有難的時候不應該離開。我說那我就不離開了。


膜拜。


陸奇的情商。


小晚團隊問:你心中優秀的CEO是什麼樣子?你的榜樣是誰?


陸奇答:最強的人願意為你而來,這是我覺得最好的CEO。在中國我覺得馬雲做得不錯。


後面的一個問題中,他特意提及了張小龍。


“張小龍是我非常敬仰的人。中國的移動生態走得很遠,很大因素是微信,微信可能是當代做得最出色的一個產品”。


讚美阿里的組織,讚美騰訊的產品。


陸奇的品質。


一個渾身閃耀著發光品質的人,怎麼會沒朋友?


陸奇身上的優秀品質太多,略舉一二。


比如準時。



他說某次出差,他們先到樓下大堂等,距離預定出發的時間還有1分鐘時,他有一些著急,問要不要給陸奇打個電話。


熟悉他的人說“他會準時的”,話音剛落,電梯門打開,陸奇出現,一分不差,極度守時。


比如來信必回。


無論是郵件還是微信,你只要發給他,他一定會回覆。


時間不確定,有時候是凌晨1-2點,有時是早晨5-6點左右。


比如永遠正向。


輝哥說,工作中永遠難免會遇到困難,但陸奇任何時候都保持正向的態度。


無論是在公司開會,還是做大會的 MC,或是回郵件,永遠是用簡短有力,但充滿了力量和鼓舞人上進的精神。


大家最累最困難的時候,只要陸奇在那裡振臂一揮,大家頓時又像打了雞血。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40歲找一個可以讓你淋漓盡致發揮的舞臺

陸奇:“40歲後,理想情況是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淋漓盡致去發揮的舞臺。


一個人的才華和一個公司的才華,只有在真正被釋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如果這個舞臺是你自己的最好。”


陸奇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


“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什麼階段做什麼,40歲以後,就要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淋漓盡致發揮的舞臺。


為什麼不是20歲?


前文也說了,陸奇認為那個階段,絕大部分人對於人生想要做什麼,其實只有模糊的感覺。


而且陸奇認為,20多歲你要考慮一些現實因素。


比如財務方面,工作收入需要滿足自己生活的需求以及其他潛在財務責任;


比如資助父母兄妹等,理想情況下,還可以有一些存款。


20多歲多學多做多試,30多歲搭建系統,正是為了40歲以後真正有屬於自己的舞臺。


微軟屬於他的舞臺,但不夠,所以他離開,回到中國,找更合適的舞臺。


比爾蓋茨一直挽留他,說:百度能給你什麼,我都給你。


陸奇說:你不能給我中國。


中國是他現在更好的舞臺,一個更大意義上的舞臺,他要藉助一家合適的平臺在這個舞臺上跳舞。


很可惜,百度沒能最終成為那個合適的舞臺。


後來他加入YC,很可惜YC也沒最終成為那個合適的舞臺。


後來陸奇認為:屬於自己的舞臺,如果真的“屬於自己”,那是最好的。


“如果你想真正大規模改變世界,那你必須是這個企業的創始人,否則你永遠受限於你的僱主。


當這個平臺是你親手建造,那你可以發揮的能量和範圍是最充分的。”


陸奇的簽名是:“Do more, know more, be more”。


這大概就是追求“be more”吧,40歲以後,自我更重要了。


這個問題,《晚點》和陸奇的對話很精彩:


《晚點》:甘地說,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成為更好的自我和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後者難道不會推動人走得更遠嗎?

陸奇:自我才會讓人更永久。賺很多錢、建設一個成功公司,甚至建造一個國家、世界,都是外在目標。


如果一個目標是外在的,你永遠會在達到目標之後變得一片空虛。

《晚點》:有一些商人,他們的目標就是贏,他們樂此不疲,似乎並不空虛。

陸奇:你的追求是建立在別人輸的基礎之上,為什麼世界上一定要有人輸,你才覺得你的生命是有價值的?


我認為人的目標,是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外在的因素。


如今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奇績創壇,也真的“屬於自己”。


這就是陸奇的人生系統。


2020年,陸奇59歲:我給20、30、40歲年輕人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