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說這幾天的股票熔斷?

燭zhu


最近美股包括其他國家的股市只存在熔斷機制的,最近由於全球市場股市的下跌都存在股市熔斷的情況,而股市的出現熔斷情況,代表股市短期出現快速回落的情況。特別是美股最近已經出現了四次熔斷,而由於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導致其股市間接影響的著它國股市,所以全球市場投資者大多數會把美股的走勢作為重要的參考標的,而其最近多次的熔斷,市場再次開始瘋狂討論關於股票熔斷的事情,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下什麼是熔斷機制,熔斷的意義又是什麼,和熔斷機制是否適合我們中國股市。

熔斷機制的定義

熔斷機制主要是當股票下跌幅度較後,市場出現短期暫停交易的情況,我們以美股的熔斷機制為例。由於在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暴跌的情況,當時美股下跌幅度在22%左右,短期快速的回落給市場造成影響,讓很多市場資金無法在短期有著充分的時間做出合理的決策,由於下跌速度較快下跌幅度較大,當時很多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都想著短期快速出局,降低自己的虧損,而大家瘋狂的集中拋售只會給市場造成更大的波動,股市較大波動特別是短期暴跌會帶來很多系統性風險。


隨後國家為了防止此類現象再次出現,美證交會和美期貨交易委員會正式同意美股在交易過程中實行熔斷機制,而大家只知道當股市下跌7%後實施熔斷,市場短期暫停15分鐘交易,其實美股存在三級的熔斷機制,當市場下跌到7%為第一級熔斷,如果繼續下跌當到13%的時候實施二級熔斷,而一級和二級熔斷都是暫停15分鐘後可以繼續交易,如果仍舊無法阻止股市繼續下跌,當下跌到20%後,實施三級熔斷機制,當日市場就停止交易,只能等待下一個交易才繼續交易。


而當日股市下跌20%後,屬於大幅度的下跌,可能是市場原因,也有可能是經濟原因,又或者是全球其他因素的影響,不管是何種影響,如此大幅度的下跌,停止交易後,國家管理層有著充分時間去做出股市下跌的分析,也有著充分時間做出合理的手段給以市場信心,不讓其繼續下行,比如最近很多歐美國家股市出現短期禁止做空的情況,這也是一種短期較為合理的救市措施。

熔斷機制最早起源於美國,隨後一些國家為了防止本國股市出現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也相繼引入了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的意義

其實在以上講解熔斷機制的定義也隨便講到了一點關於熔斷機制的意義,其實熔斷機制最主要意義主要存在幾點:

第一,給以市場充分緩衝期,股市的上漲與下跌主要受到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影響,而資金在選擇股票買入和賣出的情況大多數基於對市場的風險和對於未來事件的預期,當前情況出現利空利好影響股市屬於股市正常的表現,特別是資金對於將來事件的預期本身就存在不確定性,比如市場資金不太看好經濟的發展,可能GDP會出現回落的情況,或者將來存在重大利空因素等,此類事情造成的股市的的大幅度下跌,屬於對未來的事情不確定性,此時股市一旦存在熔斷機制後,股市短期出現暫停15分鐘交易後,給以市場有著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到底是何種情況導致股市大幅度下挫,這種的情況下的下跌是否合理,特別是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官方也有充分時間做出合理的解釋等。

第二,緩和市場的緊張情緒,當市場投資者看到短期股市特別是一些股市剛開盤就出現大幅度的下跌的情況,這時不該如何去處理,很多投資者也擔心股市會繼續大幅度下跌,跟隨市場一起大部分資金一樣開始賣出,但也有很多投資者看到短期股市出現大幅度的下跌,是否繼續選擇買入,在完全不知道為何下跌的情況盲目買入後,也會造成可能後期的大幅度虧損。

如果此時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熔斷,停止交易後,市場短暫緊張的交易情況開始緩和,這時候投資者有著15分鐘的時候去思考,此時我繼續賣出是否合理,或者我此時選擇買入又是否合理,可以有著深思熟慮的時間後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人一旦在緊張過程中或者不知所措的過程中做出的判斷都是錯誤的,我們經常投資者說當時買入或者賣出股票的時候,好像鬼使神差一樣,突然腦子一熱做出的不正確的決定,想必我們投資者在平時交易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後期等待股市收盤後,有著充分時間去考慮的時候,感覺自己當時的決定是錯誤的。


所以當股市短期出現大幅度的下跌情況下,市場情緒是較為緊張的,很多投資者面對大跌行情情緒也較為悲觀,所以大跌後實施熔斷機制,給市場投資者有著一個深思熟慮的時間後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也是保護投資者一種較為合理的辦法。

第三,防止短期觸發系統性的風險,短期股市出現大跌,特別當日下跌在20%以上,或造成金融市場的很多風險,比如我們所說的股權質押風險,市場加槓桿進行投資的,比如股指期貨,股指期權,融資融券等情況,市場資金短期大跌後造成這部分資金的大面積爆倉的情況,從而給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實行熔斷機制後,給以這部分資金有著充分的時間做好接下來的策略,是繼續補倉還是進行對沖交易,間接也能平衡市場大幅度波動的情況,防止各類不必要的金融系統風險發生,也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以上是我覺得熔斷機制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但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人為因素干擾市場的正常波動,股市本身是對經濟水平發展的對於將來經濟的發展的預期,熔斷其實幹擾其下跌,不讓其一次性跌到位,無法真實反應市場結構和經濟情況。但任何事項的實施都存在利弊,只有利遠大於憋的情況,該類決策是正確的,其實我國在前幾年也引入過熔斷機制,那我國是否適合引入熔斷機制呢,下面我們重點講解下。

熔斷機制在我國是否適合

在15年股市經歷了暴跌的情況下,15年下半年當時的A股短期連續下跌跟目前美股市場情況類似,此後我國管理層引入後熔斷機制,在16年年初開始正式實施,當時我國考慮引入熔斷機制主要在經歷15年下半年的大幅度下跌後,管理層考慮到本身熔斷的優勢可以防止的市場短期大幅度的下跌和站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

但在16年初實施後,我國A股立馬開始驗證熔斷是否有效,或者來嚐嚐鮮熔斷到底是一種什麼情況,不像美國1988年引入熔斷機制 ,首次出現熔斷在1997年,而我們A股立馬開始出現,主要原因當時市場資金對於管理層引入熔斷機制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為國家此時實施融資機制是擔心接下來股市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造成短期資金情緒的緊張,開始大規模的賣出股票後直接造成股市的熔斷,對市場造成較多的負面影響,隨後我國也取消交易過程中的熔斷機制,參考下圖案例:

可能還存在其他很多說法,比如莊家機構藉助熔斷機制的壓榨籌碼等,但這只是猜測,如果對於16年A股熔斷機制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參閱資料,這裡沒有根據的市場我們不方便討論。那是否我國有著引入熔斷機制的必要呢,我個人覺得短期沒有必要引入熔斷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我國交易制度中T+1制度,我國規定當日買入後隔天才能賣出,這就大大降低的交易的資金的頻率,交易頻率降低間接也降低了股市的波動幅度,所以本身波動幅度不大,沒有必要引入熔斷機制。


第二,我國實行漲跌板的限制,目前ST股票漲跌板限制在5%,科創板漲跌板限制在20%,新股首日上市在44%,其他情況個股漲跌板限制在10%,如果當日股市大幅度下挫造成股票全部跌停,我剔除科創板個股,科創板個股目前佔比較小,指數最大的下跌幅度也在10%,本質上跟熔斷機制並無差別,如果多此一舉比如下跌7%熔斷的話,根本毫無意義,再次目前指數的跌停的概率幾乎為零,很多個股還在停牌過程中。


第三,目前A股上證指數本身在這這幾年並無出現大幅度上漲的情況,而且中國經濟發展較為平穩,不確定因素較低,比如目前上證指數2700點左右,每日A股上證指數波動率也相對較小,讓其觸發7%以下的跌幅概率較低,比如最近全球股市出現大幅度下跌,我們A股上證指數在本月當日最大下跌幅度在3月16日出現3%的下跌情況,離熔斷下跌幅度較遠,再次過年後的首個交易日由於受疫情影響,資金擔憂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在當日下跌幅度也就在7.7%左右,跟熔斷也無本質上的差別。如果我們A股上證指數出現了單邊的大幅度上漲或者本身波動率較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再次引入熔斷機制,但目前我覺得沒有必要。


總結:所以很多國家採用和引入熔斷機制本身存在很大的意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波動率和緩和市場緊張的交易情況,給以市場資金的緩衝時間做出合理的交易策略,但我們A股目前由於本身目前處於的市場結構和交易制度短期沒有必要引入熔斷機制。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