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對中國記者有什麼歧視性限制?中國對等反制,來而不往非禮也

3月18日,中國外交部宣佈了針對美國無理打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行為的三條反制措施。如此局面誰也不想看到,但正如我外交部所強調的,造成這一局面的起因和責任不在中國。我們敦促美國立即改弦更張、糾正錯誤,停止對中國媒體的政治打壓和無理限制。

美方对中国记者有什么歧视性限制?中国对等反制,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系列事實證明,美國三番五次無理打壓中國媒體在先,而且力度不斷升級。以入境簽證為例,美國不斷通過隨意增加需提交的申請材料、延長簽證審批時間、簽證只能單次入境等方式刁難中國記者。2018年末又要求有關中國媒體駐美機構註冊為“外國代理人”,今年2月更是直接將新華社等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變相大量“驅逐”中方媒體記者。對中國媒體下手,張口閉口“代理人”“宣傳機構”,無非是想通過攻擊中國新聞機構來抹黑中國的政治體制,充分暴露出其自我標榜的“新聞自由”之虛偽。

刻意製造新的衝突點,反映了美國對華關係中競爭面上升的現實,也是美國“全政府對華戰略”試圖動員所有資源、凝聚朝野共識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體現。中美人民對彼此的認知和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媒體實現的。作為中美人文交流的一部分,兩國媒體和新聞界在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隨著美國將中國定位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力圖限制所謂“中國在美擴大影響力”,干擾中美人文交流合作,中國媒體駐美機構不免成了靶子。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越來越喪失自信,逐步發展到患上“意識形態入侵”妄想症的地步,為中美正常交流增添了負面因素。

多年來,中國媒體的駐美記者既沒有違反美國法律法規,也沒有搞意識形態輸出,恪守新聞職業操守,秉持客觀、公正、真實、準確的原則開展新聞報道,為增進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客觀瞭解,發揮了積極作用。相反,一些美國媒體則帶著意識形態有色眼鏡,甚至不惜炮製假新聞,汙名化、妖魔化中國。對此我們始終強調,我們反對的是針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反對的是借所謂新聞自由炮製假新聞,反對的是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這“三個反對”釋放出明確的信號:我們不強求認同,但絕不允許用假象和謊言來抹黑中國。

“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果美國未來願意相向而行,那固然好,但如果一意孤行,中國也一定會奉陪到底。當然,這不是試圖製造新的麻煩,而是希望藉此提醒美國自身行動不當,並敦促其作出改正。媒體是中美兩國民眾相互瞭解的窗口,是兩國溝通交流的橋樑和紐帶,我們真誠希望兩國媒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互信,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張蛟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