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而不往非禮也”,中方對美駐華媒體實施反制!

江鴻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內蒙古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國際交往中講究對等原則,即國家間會在某一方面相互給予平等的待遇,以此體現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俗一點說就是中國人常講的“來而不往非禮也”!當然對等的不一定都是利益還可能有衝突,正所謂“你打我一拳,我也會回你一腳”!美國最近打壓中國媒體駐美記者的事情就被中國以一記“對等拳”給“回敬了”過去。

“來而不往非禮也”,中方對美駐華媒體實施反制!

3月18日,中方宣佈了針對5家美國駐華媒體所採取的三條反制措施,對美國無端打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的行為進行了有理、有據、有節的反擊,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態度。

做事理為先,本次中方出臺反制措施完全是對美方大肆打壓中國駐美媒體做出的正當防衛,不但符合國際交往的對等規則,而且於情於理也無可指摘。

惡人先告狀不能抹殺真相,嗓門大也不代表就能佔據道義制高點。一邊變相“驅逐”60名中國駐美記者,一邊又倒打一耙攻擊“中國限制駐華外國記者的新聞自由”。“大嗓門”的美國此舉首先就失了“理”,非但難以獲得世人的認可,還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讓人們進一步認清美國對待媒體的雙重標準,看清美國所謂新聞自由的虛偽本質。

對此,建議美國政府不妨回味一下其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的一句名言,“民意是我國政府存在的基礎,如果由我來決定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今天的美國對駐美媒體是不是還能做到這一點?想必很多人都會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來而不往非禮也”,中方對美駐華媒體實施反制!

於情有理尚需於法有據,有據則行可為。對方不講依據不代表我們也不講依據。對比美國此次打壓中國駐美媒體的率性而為,中國的反擊則是基於相關法律規章的舉動,向世人呈現了什麼是有據可依。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採訪條例》第四條明確寫道:“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應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進行採訪報道,不得進行與其機構性質或者記者身份不符的活動。”對於違反規定進行新聞採訪活動的處理,該條例的第二十一條則規定:“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外交部予以警告,責令暫停或者終止其業務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外國常駐新聞機構證、外國常駐記者證或者記者簽證。”

在中國境內的外國媒體機構和記者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和規定,此乃常識,無可厚非。而違規就要處理,也無可爭議。中方此次對美方駐華媒體採取的反擊措施一不帶有色眼鏡,二不搞雙重標準,每一條處理措施都有據可查,做到了行有規、做有據。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本次中方對駐華美國媒體的處理並沒有因為美國的舉動而“意氣用事”,而是秉承了節制,不超過必要限度這一原則,並沒有上升到要求美國駐華媒體機構註冊為“外國代理人”的高度。

“來而不往非禮也”,中方對美駐華媒體實施反制!

中國人講究“點到為止”。有節制的舉措體現了中方開闊的眼界和包容的胸襟,問題還可以談,事情還可以做,硬碰硬的衝突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但中方的謙讓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退讓,而是在一個能接受的框架內的謙讓。如果美方把這種善意的謙讓看作是軟弱可欺,那就大錯特錯了。

腳正不怕鞋歪,理明才能事正。中方的此次反擊舉措有理、有據、有節。當然,我們希望美方能夠拿出負責任大國的氣度,摒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正確對待駐美中國媒體,但如果美方依然一意孤行,繼續對中國駐美媒體進行無端打壓的話,中國也不會做“沉默的羔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已經提前在推文中說出了答案,“美國既然宣佈遊戲開始, 中國願意奉陪到底”!(責任編輯: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