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藝在行動·動態51丨川音教師創作戰疫歌曲 他的六年“戰鬥史”催人奮進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四川音樂學院積極發揮院校優勢,在教師團隊的帶領下,湧現出了多首優秀的公益抗疫歌曲。截止記者發稿,四川音樂學院正式上線的歌曲已有50餘首。流行音樂學院教師班建東創作詞曲、趙玲演唱的《幸福的安慰》自發布後,在業內不斷收穫好評,不少聽眾也為其治癒的曲調打動。

四川文艺在行动·动态51丨川音教师创作战疫歌曲 他的六年“战斗史”催人奋进

過年期間,國內疫情開始進入爆發增長階段,網絡上蔓延著恐慌,讓班建東也產生情緒壓力,感到害怕與無助。隨著全國醫療資源不斷湧向武漢,城市秩序的逐漸恢復,正面的力量開始感染眾人。看到一線的醫生和警察,班建東心裡終於感受到了踏實,“就好像當你生了重病,醫生握著你的手說‘沒事的’那種安全感。”對於班建東來說,這就是最幸福的安慰。

四川文艺在行动·动态51丨川音教师创作战疫歌曲 他的六年“战斗史”催人奋进

班建東與趙玲

沒有親歷一線的班建東希望將個人的這種“得到安慰”的感受、以及對醫務工作者的崇敬之情放進歌曲之中,因此他選用了偏治癒而抒情的曲調。而在歌詞的創作上,班建東也採用了委婉的手法,除了在一句歌詞裡提到“口罩”二字外,全部內容都沒有再提及新冠疫情。不站在宏觀的角度去敘事、不去正面描寫疫情、也不表達戰鬥和激情,歌曲的出發點是非常個人而走心的,“我的初衷是讓歌曲帶來治癒、樂觀和信心的感覺,拋開疫情不說,你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首失戀的療傷歌曲。”也正是因為此,在當他決定了歌曲的創作方向時,他也想到了最適合演唱這支歌曲的人——同事趙玲,“她的聲音就是梁靜茹式的溫婉治癒。”

四川文艺在行动·动态51丨川音教师创作战疫歌曲 他的六年“战斗史”催人奋进

班建東是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的青年教師,目前主要教授音樂製作等相關課程。他與川音的緣分很深,個人的經歷也是一段傳奇。2005年,班建東參加高考,但因未達到四川音樂學院錄取線而與它失之交臂。但他的“川音夢”未曾磨滅。他曾想,上不了本科,那就上研究生好了。於是從2008年起,他又開始了川音的考研之旅,整整堅持了六年,他終於如願被川音流行音樂學院錄取,連每年招生的教授都認得了他。

由此,在音樂圈浸潤多年的班建東對音樂創作有著自己的堅持。疫情初期,網絡上開始大量出現一些跟風創作的歌曲,質量水準參差不齊,網友開始頻頻發出質疑:疫情時期的歌曲創作究竟有沒有必要?班建東認為,歌曲必須要經過藝術加工才能流傳,切忌粗製濫造。曾經,像《黃河大合唱》這類歌曲也是在特殊時期創作出來,用以鼓舞民心,激發人民力量。藝術的力量是強大的,音樂、文章、繪畫等藝術創作對人心的撫慰和支持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疫情時期的歌曲創作是有必要的,“但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有藝術價值的音樂。”班建東如是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