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最好的養老方式是哪一種?

飛蛾撲火1987


隨著時代的變遷、家庭結構等方面的不斷變化,許多農村出現留守老人的現象,甚至有些老人陷入無人照顧的困境。雖說農村經濟水平發展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始終是比較突出的。年輕一點的都外出打工,70後如今也已經人到中年,面臨著幾個比較嚴峻的問題:第一,父母的老齡化已經擺在面前,第二,孩子也到了成人成家的年齡,第三,自己的養老規劃還沒來得及準備。這些因素導致這個年齡段的人,壓力特別大。

農村養老有哪幾種方式呢,我們看一看都有哪些,哪種方式比較好。

兒女贍養

在農村,很多人幾乎沒有養老這個概念,大部分老人都是一直在幹活,幹到幹不動,然後由子女們輪流照顧,老人的消費支出由孩子們平攤。其實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女陪伴,這也是很多老人認為的養兒防老的因素吧,兒女贍養依然是農村最主要的養老模式。

儲蓄養老

農村的老人都很實在,自己花自己的錢,吃自己的喝自己的,不拖累孩子們,看起來是這麼個理兒,但是真正實行起來才知道困難重重。這裡面也有很多原因,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有的是手裡存不住錢,也有的是因為掙得多花的多,最後就是錢掙下了但是存不下的現狀。

社保養老

社保從2011年實施,開始到現在已經實行了近9年,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已經開始領取養老金了,看著很完美,不過,領取到養老金的都知道,一年幾百塊,對於現在的生活需求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顯然,靠社保養老金養老也有一定的風險和不足。

養老院養老

如今依靠子女養老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子女沒有足夠時間來照顧父母,這也讓子女養老負擔加重。各地現在都有大大小小的養老院,因為費用的原因,很多老人但凡能動,都不願去,有的老人想去又怕別人笑話孩子不孝順。實際上若是家庭費用能夠負擔起的話,養老院養老也是不錯的方式。當然還是建議以後的養老院最好是半公益性質的,象徵性合理收取費用,也可以解決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的問題。

商業保險養老

隨著一些養老問題的突出,各種養老問題的優劣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現。商業保險養老顯然是前面幾種養老的補充和升級。商業保險有很多種類,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有不同的險種,大家根據自己的收入設計出具體的方案,這樣在將來養老的時候,才能做到既不增加兒女的負擔,又能安然的度過晚年。

目前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希望政府能更加有效的改善和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讓每一位老人不在為養老擔憂。

當然,最好的養老方式還是家庭養老,老人與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開心的。雖說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子女面臨各方面的壓力,但我們還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贍養父母,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至少,你的行動也在影響著你的下一代。


漁人草舍


農村老人,是中國2.12億老人中最弱勢的群體。由於幾千年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忽略了對自己養老的規劃。政府雖然已經把農村養老問題納入統籌,每月可以領到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各地的養老金數額不等),領取的養老金只能解決生活問題,但是農村老人仍然生活在貧困邊緣,甚至不敢生病。現如今,多數農村已經城鎮化,老人失去了原來的房屋土地,而城鎮化增加了老人的生活成本。老人外出掙錢年齡太大,孩子又面臨就業、創業的壓力,中年人面臨上有老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境地。面對如此現狀,想要徹底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方面,要靠政府(特別是鄉、村一級),要提高政府作為能力,帶領當地幹部群眾把農村養老問題納入到規劃日程上,甩開膀子擼起袖子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讓身體還健康的中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彌補養老金缺失部分。另一方面,農村老人,在允許交養老統籌的年齡範圍之內,早早的對自己做養老規劃,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去式。最後,對於沒有收入來源的老人,一定要和兒女協商“宅基地抵押養老協議”,繼承老人的宅子,承擔養老的義務,其他子女也平攤生病相關費用,各自履行相關贍養父母的義務,保證老人的晚年生活。


紫羽說


1、養子防老:家庭養老還是農村養老主力

自古以來,生育就承擔了一部分保險的功能,養子防老就是家家戶戶的一份自然保險,也是每個家庭經濟剩餘的“長期投資”。雖然現在的法律越來越推崇自然人,試圖弱化甚至打破家庭的代際關係,但不可否則,養子防老這個千古流傳的習俗,至今依然深入每個國人的骨髓。

2、養老金和政府補貼打底:但不能寄希望於此農村老人每年雖然也有養老金領,但只有80元每月左右。政府的養老政策是託底的,在農民養老過程中,起的作用有限。這個錢只能保障農民的最基本生活,不能保障農村老人過的舒心。就算是將來養老金再怎麼漲,這個定位每個老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把寶壓在政府的普惠性的養老政策上面。

3、以地養老、以房養老:可以頂幾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自2013年開始探索“以地養老”,具體做法是:從老年農民手中按市價收購承包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宅基地及其房屋一般作價9萬元,承包地每畝9千元,農民用所得資金進駐養老院。除了寧夏,全國不少地區都在試水“以地養老”,比如河北、浙江、山東等地,做法也大同小異。

有政策允許農民以房、以地養老,這當然是政策的進步。在試點地區,房地一般還能作價十萬,對農村老人而言,如果要求不高,這十萬塊錢還是能夠堅持幾年的。

4、農村集體股權轉讓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正在進行,每個村平均也有幾百萬的集體資產,這些資產都要平均確權給村集體成員,尤其是東部沿海的農村,集體資產總量可觀,而且每年還有不菲的分紅,同時這個股權將來也是可以交易的。

通過每個農民頭條的農村集體資產,也是支持農民養老的一種方式。






酒鬼三哥


首先不請自來。

本人現在一邊打工,一邊伺候老人,感覺身心疲憊,但老人卻不滿意,為什麼呢?因為老人離開了老家,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感覺孤獨無助似的,這種體驗只有經歷者才能感覺到。

農村的現實情況,多數年輕人都出外打工,留守的除了婦女兒童,就是老弱病殘的老人,而且其多數都是喪偶老人,失去了老伴陪伴,活的孤獨寂寞。

有的網友提出幼兒園式養老方式,或抱團養老,這兩種都值得提倡。

自從看見這樣的問答,這幾天一直在思考這個關於農村養老的問題,模擬出以下的養老模式。

一,由村幹部帶頭組織公益性養老院,非贏利型的。

二,養老場所可選擇廢棄學校或廢棄工廠等,稍微修善,置備取暖設施,床位、就餐、和簡單娛樂設施即可。

三,招收本村長住人口孤寡老人,自理的、半自理的和不能自理的。凡入住本院的必須經本人同意才可入住,不能受兒女強制型。

四,本院招收長住型和臨時住型。自理的長住每月收費五百,半自理一千,不能自理的一千五。臨時住型是指早上來,晚上回家去,本院負責接送,每月收費三百塊錢,不包括半自理、不能自理的。

五,提倡互助型養老方式,凡自理長住的人員願護理一名半自理老人的,可免交費用,願護理不能自理的老人,除免費用外獎勵三百塊錢,可護理兩人以上的,獎勵加倍,但僅限於兩人。

六,托老院可種些菜園子,養豬,雞、鴨鵝等,都打入夥食中。對於自理的老人可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給予有償付出。

凡入住本院臨時性人員可按日記費,歡迎入住本院。

按著上面的養老模擬,一般老人都可住的起,對於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做兒女的稍緊緊手就可以的,而且可以放心打工生活。如果有這樣一所養老地方,都是本鄉本土的老人聚在一起,不僅會有共同語言,心情也會好起來的,餘生應是快樂的。


易海拾貝1965


曾經農村的“993861”部隊,目前僅剩“99”部隊。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十分嚴峻。

人口不斷老齡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對養老日益關注。許多老年人無奈的感嘆:“養兒防老防不住,國家養老保險不完善,老有所養由誰養?”對於老人,子女孝敬是天理人倫的要求,90%以上的農民仍然靠傳統的家庭養老。

但是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很快就要進入老年期,他們面臨著一對夫妻要面對四位老人的現實,養老將成為獨生子女的不可承載之重。這就是現代農村養老問題。不難想象,在新的世紀,農村養老問題將是我國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

目前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還正處於探索和試點階段,傳統的家庭養老、兒女養老模式正面臨挑戰。

要切實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通過合村並村,從個人、集體、政府相結合,探索一套切實有效的符合農村的養老模式!

農村養老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決,希望群策群力,拋磚引玉!


農學谷


我這裡舉個事例吧:湖南湘西永順縣的一個土家族村寨,目前全村還剩14個人,大部分都是老人和老人的兒媳婦,當然這是指有孩子的老人,這些老人的孩子分別在廣東、上海、和浙江、長沙打工。如果沒有孩子的老人,就住進了鄉政府的養老院,由政府出錢供養。不管是哪種養老方式,老人的內心大多寂寞,但是在生活面前,寂寞又算的了什麼。


獼猴桃沙拉


所謂養老那就需要先有養,不然老了哪來的養老,所謂農村最好的養老,還是要和子女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經過調查只要不是家庭養老的,基本都有難言之隱,誰不想和家庭子女共享天倫之樂呢,在這小編呼籲請各位善待自己的父母,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和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由於農業大國的現狀,有大部分公民屬於農業人口,而農村養老又遠遠薄弱於城市,這使得中國農村養老成了國家、學者和社會大眾共同關心的問其中比較主要的三種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照顧。

1、家庭養老的社會背景山東大學的劉娜和李汝賓認為家庭養老模式是中國傳統觀念下最適合的養老方式,其餘的多種方式都是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稅費改革和養老保險制度的產生之後發展起來的。

2、機構養老的產生背景機構養老的產生與家庭養老在某些方面的衰敗密不可分,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的桂世勳將家庭養老看作社會發展中政府為穩定社會關係所提倡的一種養老形式,且這種形式在不斷髮展;他同時認為這只是一種輔助措施。

3、社區照顧的產生背景隨著以上兩種形式的產生以及社會觀念的進步,社區這個概念逐漸走人中國社會,但在農村,並非所有人可以接受並且理解這個名詞,社區多見於一些群眾性的自治機構中。

所謂“社區內的照顧”,就是指為了避免過去大型照顧機構那種冷漠、沒有人情味和與世隔絕的程式化的專業照顧帶來的負面效應。而“由社區來照顧”則是指由家庭成員、朋友、鄰居和社區內的志願人員所提供的照顧。


飛哥說冷櫃


農村養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和農村養老保險養老等。

由於農業大國的現狀,有大部分公民屬於農業人口,而農村養老又遠遠薄弱於城市,這使得中國農村養老成了國家、學者和社會大眾共同關心的問其中比較主要的三種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照顧。

1、家庭養老的社會背景山東大學的劉娜和李汝賓認為家庭養老模式是中國傳統觀念下最適合的養老方式,其餘的多種方式都是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稅費改革和養老保險制度的產生之後發展起來的。

2、機構養老的產生背景機構養老的產生與家庭養老在某些方面的衰敗密不可分,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的桂世勳將家庭養老看作社會發展中政府為穩定社會關係所提倡的一種養老形式,且這種形式在不斷髮展;他同時認為這只是一種輔助措施。

3、社區照顧的產生背景隨著以上兩種形式的產生以及社會觀念的進步,社區這個概念逐漸走人中國社會,但在農村,並非所有人可以接受並且理解這個名詞,社區多見於一些群眾性的自治機構中。

所謂“社區內的照顧”,就是指為了避免過去大型照顧機構那種冷漠、沒有人情味和與世隔絕的程式化的專業照顧帶來的負面效應。而“由社區來照顧”則是指由家庭成員、朋友、鄰居和社區內的志願人員所提供的照顧。


泡泡小子


關於中國農村最好的養老方式,我覺得有以下幾種:

一、鑑於目前大部分農村家庭子女少,負擔重,不能安全按照以前的養兒防老的方式養老了,所以農村朋友應該未雨綢繆,四五十歲就要提前規劃養老計劃了,譬如交養老保險、商業保險、農保、及一定的養老備用金。

二、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窩,進退自如,不要讓兒媳婦嫌棄還沒地方可去,依附子女過活就有點可悲了。

三、土地是個寶,不能隨便荒掉了,人有多勤勞,地有多收入。人身體鍛鍊了,健康了體魄,生病少了,自己生活也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多的水果或者蔬菜什麼的還能換點錢什麼的。

四、在農村也要交際,多出去吃喝玩樂、旅遊,不要總宅在家裡,讓心情愉悅。

大家還有可以補充的嗎?



尋夢太湖


關注

不論是誰,都有老去的那天,而現在老年人的供養也不像以前一樣,從前農村家裡的孩子多贍養老人的負擔小,而現下家中一般都一個孩子,所以老人的供養矛盾尤為凸顯,這3種養老方式,可供咱們農戶充分選擇,咱們可都要抓緊辦理了。

一、自行繳納養老金

咱們農村人也是可以自行繳納養老保險的,有的農工務工單位每月會幫助咱們承擔一部分費用,再從工資中扣除剩餘的部分;若沒有工作單位咱們可以自己全額繳納,但不管怎麼弄,繳納的年限必須累計達到15年,才可在退休後領取退休金。

二、農戶參加過“生產隊”

個別地區的農戶參加過農村的生產隊,在年老之後可以領到政府的“養老資金”,這是根據你參加農村生產的時間來計算的,所以每個人領到的金額也不同,但這種情況不是每個地區都存在的,還要問詢各地的政府部門。

三、農民用土地也可養老

有的農戶一生無兒無女,在年輕時分到土地,靠種地為生,年老之後沒有精力再種植,也沒有養老金,咱們可以將土地租給他人或加入合作社,每年獲得租金、分紅,有的農村地區還實行了以地換養老金的辦法,將土地歸還給國家,換取一次性的養老資金,也很不錯。

這3種養老方式不管選擇哪一種都能讓咱們安穩的過完後半輩子,政府不會眼看著咱們吃苦的,即使咱們沒有土地也可以自己繳養老金,現在的退休政策是優待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