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大丰日报记者 胡勤荣 实习记者 胡城颢

2016年7月,大丰区签约正式成为全国新教育加盟实验区。今年7月,全国新教育实验第二十届年会将在我区举办。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是大丰人,他说,新教育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寻根,是寻找这一文化的创造根源,使得生生不息的创造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新教育的“回乡”,赋予这片黄海滩涂湿地文化自我创生的活力因子。坚持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落实“十大行动”,坚持专家引领、试点先行、榜样带动、底线保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区教育部门居高望远,着力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前行,改变了区域教育生态。



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阅读悟美”“劳动塑美”“行知焕美”,大丰区实验小学校门内,这12个字在绿茵草坪的映衬下,分外醒目。该校的新教育行走,就是发现美、创造美、收获美的幸福之旅。在这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逐渐融合师生的生命肌体,释放着春天的芬芳。


打开阅读,发现亲子语言密码

“老家的油菜花开了/和洁白藏蓝深红一起/开在蜜蜂的亲吻里/开在蝌蚪的游弋里/开在麦田的青色里/开在奶奶的皱纹里/开在学校的橱窗里”。“不见面课堂”,这是该校四年级学生吴绮璇眼里的春天。

油菜花开在哪儿?春天里。在孩子的字里行间,嗅到了青草味,还有一丝对当下的感悟。疫情之下,这个寒假有点长。“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读经典、读‘战疫’,读触手可及的大自然,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家长陈美玲感慨地说道。

“人生谁没有失败过,最重要的是在失败过后,能勇敢地站起来,积极地去面对。哪怕没有成功,也不应该自我投降,给人生留下遗憾。”“无论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般不服输的坚韧品质,就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共读《老人与海》,六(1)班丁籽湉和爸爸有了心灵共鸣。

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百名书香家庭”颁奖现场

朱永新说,亲子共读,通过父母亲的口向孩子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父母与孩子就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活动开展以来,数千名家长走进了阅读的行列,一篇篇阅读笔记在各班共读共写群里交流着。而“书香家庭”每月一评选,每学期一次颁奖盛典,增添了亲子共读的动力。

十月份《新教育》、十一月份《给教师的建议》、十二月份《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创建书香校园,老师们首先成为阅读者,示范带动着家庭。阳光明媚的上午,陈杏兰老师和六个孩子坐在绿茵草坪上,手捧《三只小猪》的绘本,老师娓娓道来,学生兴趣盎然。面对镜头,陈老师和孩子投入了:他们痛恨大灰狼的贪婪,紧张三只小猪的命运,感叹结局带给他们的美好。读什么,该校制作了一个个导读微视频来引导。

让阅读点燃更多人的心灯,这是新教育的初衷。“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挖掘孩子身上潜在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示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学习。”该校工会主席、亲子共读共写负责人徐文红说,学校将加快6000多平方米图书大楼装修,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阅读资源,持续开展“晨诵、午读、暮省”、阅读节、读书论坛、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让阅读的种子走出校园,深入家庭,联动社区……


重塑价值,创新劳以育德路径

2019年12月18日,“家务劳动小能手,我能行!”打卡活动开始,5300多个学生开始了历时1个月的劳动体验。小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从这细微处落脚。“现在会炖蛋,还会番茄炒鸡蛋,自己早饭可以自己煮了吃,袜子也能自己洗了。”面对孩子的变化,蒋婧怡的家长感到欣慰。分年级定标准,每个孩子参与劳动,人人获得锻炼,这是成效。

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勤以修身,劳以育德

勤以修身,劳以育德。该校筑牢新时代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确定“自治、逸美、焕新”三大目标,锻炼学生在“行动”中增长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的本领,培养美己美人的情怀和懂美会美的品位,树立想到即行动的研究意识和探索精神,以之为核,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广播宣传,召开“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园,与劳动相识;洗碗、倒垃圾、拖地、叠被、洗菜、做饭,与劳动相约;“劳动最美丽”主题手抄报、“新劳动教育”讲故事比赛,与劳动相知;“新劳动教育”小能手评选,寻找“身边最美劳动者”采访,与劳动相惜。校园里,不时可见“每人一口袋,随时弯弯腰”的身影。校园外,不少孩子参与公益劳动,洁净小区,保护母亲河。

利用学校周边空间,建起班级“开心农场”,设立劳动体验岗位,开展劳技大赛;认领劳动义工岗,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开展多彩劳动社团活动,分享劳动点滴收获,家校沟通、资源联通,打开了“多元+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自我服务我能行”“岗位实践我能行”“美己悦人我能行”“行动研学我能行”“科学创新我能行”,孩子们的回答响亮。

“一直以来,‘劳’是最容易或者一直被忽视的一环。引导小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学校的使命担当。”该校副校长刘明芳说,学校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嵌入劳动精神内容,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与劳动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多种途径创新小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实践教育。学校正创立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创新化的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校本课程,建立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将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


诗意书写,绽放第二曲线精彩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江苏大丰,有这样一群老师,她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在过去的2019年里,她们和大丰新教育人一道,一路播种着、一路收获着。”近日,《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以《在书写中成为最好的自己——与新教育在一起的每一天》为题,对大丰的“五朵金花”作了报道。

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朱永新点赞的“五朵金花” 单培泉 摄

“金花不老,青春永驻!”随后,朱永新发文回应:“看到来自家乡的消息,好开心。”新教育对中老年教师有什么作用?这是追问,更是肯定。“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对朱永新的话语,家乡老师用行动作答。

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故事里有慰藉:“遇见阅读,遇见你们,便是遇见美好。我将和你们一起继续推进全校5000多名师生阅读大事,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徐文红)这故事里有明悟:“朱永新教授送给我校的‘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的亲笔勉励,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更美画面,激发出无限潜能。”(刘明芳)这故事里有执着:“新教育切合时代的师生生存状态和行走方式,坚持梦想、成就奇迹的追梦精神,关注个体成长、引领幸福航程的情怀,这一切都震撼着我。”(陈亚红)这故事里有收获:“我们在共读中守望,也在共写中成长。这一路,花香四溢,岁月静好。相信种子的力量,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在某个醒来的清晨。”(刘进云)这故事里有畅想:“寒假每日千字文,大师引领,随笔生花,专业培训促成长,一路风景一路歌。2020,我将心无旁骛,一路前行,去追寻新教育的诗意和远方!”(单应芳)

教师要获得专业生命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在“高原期”前后选择或规划进行第二场爬坡运动,描绘出专业生命的“第二曲线”。这是一次自我突破,也是一次领航。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慧君刚调任校长,就首先播种了“教师共写随笔”这颗新教育的金色种子。如今,她建立的“大丰教师随笔群”,有295人,15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参与其中,也有来自甘肃、新疆、宁夏的老师加入。

“我是来干事的!”就在延长假期居家学习的日子里,该校“疫情后的成长”德育行动已经开始,这是对今年年会主题“新教育·新德育”的呼应。陈慧君坚信,在大丰教育人的辛勤播种下,新教育种子定会茁壮成长,在我区开出更多更美的新教育花儿。

新教育,踏春而来——幸福,并不只是麦田的守望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大丰区实验小学校长陈慧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