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写好2020年包头文明“答卷”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写好2020年包头文明“答卷”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写好2020年包头文明“答卷”

《钢铁大街华灯璀璨》。图片来源:朗荣彪

一个国家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地区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包头市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价值理念、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科学的常态机制、更加文明的行为习惯,深耕厚培、成风化人,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包头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决胜之年。今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怎么干?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给出答案:紧扣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条工作主线,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争创一流。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永不停步的文明“长”考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载体,全国文明城市承载着推进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考之年,我们必须以实现“六连冠”为目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工作导向,推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具体而言,重点推进五项任务:

坚持常态长效创建。落实《包头市2018-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动员会、调度会,修订完善《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责任清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联社区、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督查测评、追责问责等机制。

加强督导测评力度。分类分期举办不同层级创建培训班、培训会,修订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测评标准》,定期开展测评,对于工作滑坡、群众意见大、问题严重的地区、部门,进行媒体曝光、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约谈问责。

解决创城顽疾难点。从市容维护、交通秩序、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入手,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五化”工程为抓手,从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等难点部位突破,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治“脏”、公共秩序治“乱”、窗口服务治“差”、生态环境治“污”。

丰富创建手段载体。推广志愿督查“片长制”,调动更多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团体参与创建工作。运用“互联网+创建”发现问题、认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结果。媒体融合开设“创城第一线”“文明眼”等专题专栏,制作创城微视频、微动漫,发放创城应知应会手册、宣传物品,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率。

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统筹县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获得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旗县区巩固发展创建成果,推动包头市土右旗实现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东河区启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强化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完善工作机制,组建实体化机构。逐步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探索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中心、所、站的统筹调配和改革突破能力。

统筹阵地资源,构建整合化平台。推动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文创园区等阵地叠加整合,与乡镇文化站整合,与嘎查村综合服务中心整合,重点打造“讲教科文卫媒”六大平台。

抓好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活动。抓住在职党员志愿者队伍,鼓励动员乡土人士、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新乡贤成立志愿服务队,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探索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回馈办法。

树牢需求导向,开展精准化服务。重点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精准服务。重点依托22支“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队伍,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

拓展特色工作,打造品牌化项目。建好网上网下平台,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打造“流动的”文明实践阵地,向行业领域延伸拓展。每个旗县区至少培育3个品牌项目,每个行业系统抓1个品牌项目。

强化体系保障,总结系统化经验。实行任务清单制,研究制定市级考核评估办法。依托融媒体平台和广电网络入户工程等,建立贯通上下的指挥体系,落实文明委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制度,完善日常调研和督促指导。总结亮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大创建”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夯实城市文明根基

文明村镇创建。深化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广泛开展“十星家庭”“守望相助好家园”自然村评选和好妯娌、好邻里、最美家庭、最美故事等典型人物评选,扎实推进“十进村”“十个一”活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修订村规民约,发挥“四会”组织作用,广泛开展邻里互助、道德评议等活动。深入挖掘乡贤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村规民约等宣传教育,营造乡村“氛围美”。从嘎查村、家庭、个人三个层面抓起,广泛开展脱贫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文明单位创建。落实中央文明办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明察暗访,重点督查机场、车站、出租车、食品药品、各级办事服务大厅、医院、银行等窗口行业,严格落实退出机制。以“厕所革命”为抓手,促进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推动文明单位在结对共建、文明实践活动、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礼遇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创建中主动作为。

文明家庭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大力宣传文明家庭事迹,刊播家风家教公益广告,制作播出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风文化短视频、微电影,举办家庭文明事迹展览和巡礼活动。健全完善文明家庭长效管理办法,推动帮扶礼遇、学习宣传、日常管理规范化。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带头做家庭美德的践行者,引导公众人物带头遵守公序良俗。

文明校园创建。组织推报第二届全区全国文明校园,命名第四批市级文明校园,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估机制和问题反映处理机制。加强已建成10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日常指导、督查调研、考核评估。推进建设社区未成年人实践活动站,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点建设档次和水平。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和美德少年评选表彰、农村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

文明社区创建。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倡导邻里和谐互助文明风尚。

“三城一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浇筑城市文明底色

“道德之城”建设。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网上英模馆”、各类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道德教育,推动出台《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条例》。多种方式展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鲜活形象。认真落实全国、全区礼遇帮扶道德模范相关办法,积极筹备建设包头好人馆。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观影、文明上网等主题行动。推动相关部门加大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常态整治和专项治理。鼓励地区和部门制作刊播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公益广告。推动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提档升级,新打造2-3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志愿之城”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参与全国、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宣传推选活动,开展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评选表彰,加强对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完善回馈机制适度回馈礼遇,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主题宣传,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命力、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管理,引导激活更多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和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加快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所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打造志愿服务主题公园。

“诚信之城”建设。持续加大19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健全完善多部门、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开展诚信行业、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诚信人物等创建活动,抓好诚信户、诚信村的建设,出台务实管用的联合奖励惩戒举措。

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建好用好《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完善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平台,加强包头文明网运营管理。壮大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利用抖音、H5等技术创新宣传形式、手段、载体。广泛开展网民流行语和故事征集、微专题展播宣传等新颖活动。设计开展文明创建系列主题网络公益活动。(包头市文明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