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媽媽再愛我一次——記錄津市市基層司法行政人的安置幫教工作

幸福的童年,巨大的改變

作為一名1998年出生的湖南津市妹子,小羽(化名)一直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用來形容父母對於小羽的悉心呵護再貼切不過了。

作為家中獨女,更集親人寵愛於一身,外公外婆對於小外孫女那是要星星給月亮,從來不帶含糊的。那時候,這個小家庭每天都洋溢著歡聲笑語,無憂無慮,日子甜得像蜜。這也是小羽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像裝滿了巧克力的盒子,裡面盛滿了甜甜的幸福味道。

2009年6月,小羽父親易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一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就此解體。父親入獄後,母親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更好撫養女兒長大,她需要兼職多份工作,她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了,陪伴小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小羽想念爸爸,想念有爸爸的幸福日子,家長會上同學的爸爸來開家長會了,而她引頸盼望等來的卻只有外婆。

週末放學回家是小羽最高興的事,她總要到門口望一望,等一等,這裡麵包含著她小小的期待,她期待記憶裡那個熟悉、高大的身影會再次出現在巷口,所以她總是滿懷希望地等,結果卻總是失望。她也有好多好多話想要跟媽媽說,但是忙碌的媽媽每次回來都已是半夜,那個時候,小羽早已酣然入夢了。

成長的符號,親情的疏遠

日子像箭一般疏忽而過,走過雨季,步入了花季,小羽長成了大姑娘,父親的缺位,母親的忙碌,那些成長路上少女的三三兩兩心事,樁樁件件唯有同朋友吐露分享才能收穫快樂,故而小羽非常愛交朋友,也格外重視友情。

迷茫的女孩,青春的代價

時間來到2019年,這一年已經中專畢業的小羽在媽媽的建議下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職業規劃,即考取小學教師資格證,當一名小學老師。半生操持,媽媽別無他求,只希望小羽謀得一份正正當當的安穩職業,如是便也心安了,但是當她開始通過電話關照女兒異地生活情況後,她的心裡卻升起了陣陣擔憂,女兒總是和朋友玩到半夜,媽媽只有在電話裡苦口婆心地一次次勸導,然後演變為斥責,最後母女通話總是不歡而散。

2020年1月,小羽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處拘役四個月,同年3月刑期結束,其母在津市市司法局三洲驛司法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接其回家。

“沉默少語,怕同我們說話。”這是為小羽聯繫辦理相關隔離手續的三洲驛司法所工作人員對這個小姑娘的第一印象。

“我沒教好女兒,作孽!”其母羞愧地說道,小羽的頭垂得更低了,見此狀況,工作人員及時對其母親進行勸導,“阿姨,一切要向前看,你是小羽的主心骨,以後的日子還長,還是要替她好好把握未來。”聽著工作人員耐心地對媽媽安慰,小羽忽然站起來向工作人員鞠了個躬,輕聲地說了句:“謝謝姐姐!”

這一聲道謝聽在了工作人員心上,也聽在了小羽母親的心上,其母愁苦的臉上出現一絲動容,看著眼前這一幕,三洲驛司法所工作人員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心裡有底了。

向希望前進,愛從未離開

回家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记录津市市基层司法行政人的安置帮教工作

司法所女幹警滕倩的工作日常

本著幫助刑滿釋放人員重新融入社會,重拾生活信心的幫扶工作原則,津市市三洲驛司法所工作人員在為其完成相關手續辦理後,對其及其母親進行了“一對一”的心理疏導。

回家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记录津市市基层司法行政人的安置帮教工作

小羽家人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合影

在調解室裡,面對這個小自己三歲的小妹妹,女警滕倩以知心大姐姐身份主動拉近彼此距離,幫助小羽打開心扉,解答困惑,鼓勵小羽重拾自信,重新規劃職業,通過以“心交心”的心理引導幫助,終於消除了兩母女之間的心理隔閡,回家時,小羽再次對工作人員致以感謝。

揮別昨天,擁抱今天。面對這樣的特殊群體,津市市司法人用真情去澆灌、用真心去幫扶他們更好迴歸社會大家庭,重拾家庭溫暖。

回家了,妈妈再爱我一次——记录津市市基层司法行政人的安置帮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