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古仿齋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現年62歲的畫家陳書升是一位畫風獨特的國畫藝術家,說他的畫風獨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他擅長用左手作畫;其二,他的繪畫樸素典雅,大量使用水墨來表現具有鄉土風情的傳統人物畫。這一繪畫風格雖然沒有絢麗的色彩,但能夠以畫面和故事背景引人深入,通過繪畫所刻畫出來的藝術形象啟發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有人說,這種繪畫風格屬於“厚土書畫”,用一句話來闡釋,也就是它的取材和描繪對象都是圍繞老百姓的真實生活而展開的,並且以其樸素而深厚的繪畫功力描繪富有時代感和打動人心的水墨作品。他的繪畫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有些作品更是有著濃厚的民族風味,譬如他的代表作《陝西八大怪》便是這一風格的集成作品。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在陝西關中地區,自古就有八種獨特的民間傳統風俗,這些風俗有著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徵,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澱,關中老百姓通過歷代傳承、記載,將這些風俗不斷地繼承和發揚,並將它們有趣的稱為“關中八大怪”,外面的人也有稱其為“陝西八大怪”的。比如上圖這幅畫所反映的便是陝西老百姓“板凳不坐蹲起來”的習俗,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圪蹴”。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上圖這幅畫描繪的是“房子半邊蓋”。在傳統建築中,我國的民居大都是“人”字坡,但在關中地區,有很多老百姓的房子只修了“人”字的一半,也就是單坡屋子。由於世世代代這樣建造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這種風俗也就逐漸流傳了下來。上圖這幅畫所描繪的正好就是關中的街景與房屋。畫面中的老街清新自然,畫家通過細膩柔美的畫筆和富於層次感的暈染效果,將這一場景猶如銀幕一般展現在了我們眼前,這幅畫令很多人懷念起了舊時的歲月。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從前,關中地區有這樣一種說法,“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鳥窩”,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將閨女遠嫁他鄉,但隨著社會不斷髮展,這一習俗也已漸漸成了過去。畫家用手中的畫筆幫我們留住了記憶中這道有趣的畫面:上圖這幅畫反映的便是陝西八大怪中“姑娘不對外”的風俗。畫家通過細膩的畫筆,將人物的動作神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尤其用眼神的刻畫來“說話”,描繪出右側老太的刻板封建,左側小姑娘的羞澀靦腆,整個繪畫給人一種濃濃的鄉土氣息,純樸而又動人。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上圖這幅《手巾頭上戴》也是關中八怪之一,畫面描繪了四位老太太一邊做針線活一邊弄孫為樂的場景。畫家以其樸素的畫筆描繪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這一細節,畫中的人物頭戴方巾,悠閒地坐在碾盤上,抑或駐足矗立抑或席地而坐,無不其樂融融。畫面構圖雅緻,墨色濃淡相宜,小寫意的畫法與這一場景融為一體,真正體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優美意境。

上個世紀,著名畫家劉文西先生開創了“黃土畫派”,旨在紮根黃土,深入人民群眾之中,描繪他們生活的真善美。這一繪畫風格陽剛豪放、雄渾大氣,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現實主義風格。不少畫家認為,陳書升的這組“陝西八怪”頗有幾分黃土畫派的韻味,在用墨和色彩手法上更是直追畫家劉文西。他們都是以歌頌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己任,令繪畫描繪的主體由高大上變得平凡、樸實,真正走入了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很多人說,這才是人民畫家。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在這組《陝西八大怪》中,除了上文中列舉的五幅作品以外,還包括“鍋盔像鍋蓋”(見圖八),以及上圖中的“辣子是道菜”,下圖中的“秦腔吼起來”。讀完陳書升先生的這套系列作品,無不令人勾起濃濃的思鄉情結,這些畫作好像“少小離家老大回”,又好像“每逢佳節倍思親”,它描繪的不止是關中的八大怪,更是我們每個人記憶中的故鄉。

他用左手作畫,一組“陝西八大怪”直追劉文西,這才是人民畫家

因此有網友說“陳書升是人民畫家,他的厚土書畫直追畫家劉文西”,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畫作無疑是在向前輩致敬,是在向那片土地奉獻,更是在向千萬勞動人民表達著深厚的敬意。不知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在文後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今天小編的講解就到這裡,希望對所有的文玩愛好者以及古董收藏者有所幫助。另外廣大藏友朋友們,如果認為小編寫的還可以的話,請浪費一下時間,點擊一下文中的小程序。您的點擊,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