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暴跌的這些日子,你還好嗎?


熔斷暴跌的這些日子,你還好嗎?

過去的2年,我因為私事頻繁跑美加,最喜歡的是西雅圖,世界前首富和現首富生活的地方,我覺得能誕生首富的地方,都是好地方,比如杭州。
西雅圖還是微軟、波音、亞馬遜和星巴克的全球總部,彼時4家公司總市值相當於A股所有上市公司,哪像現在,4個公司跌的都抵不上1個茅臺。

熔斷暴跌的這些日子,你還好嗎?

記得還去參觀了波音的工廠,講解員跟背稿子似的,語速賊快,我就記得倆要點:
1、test——波音工廠只有5%的工作量是製造安裝,其餘95%是測試、重複測試,以確保100%安全(那你還動不動墜落?)。
2、dreamlinker——飛機零件來自70多個國家500多家供應商,而波音工廠則是將這些零部件組裝成一架完整大飛機,如同將夢想連接在一起一樣(好熟悉的味道,莫非賈會計也來過?)。
導覽詞很激情,但望著超大飛機車間裡略顯陳舊的設施,總有種美人遲暮感,一抬頭,牆壁上印著長期合作的金主大客戶logo,一堆洋文中“嗨難航空”四個字特顯眼。

#原來是飛機夢工廠#
窗外的大草坪上,一架嶄新的金紅色尾翼的嗨航飛機安靜的停在那裡,像是待字閨中的富家千金。

#看,錦鯉#
那時的我,絕對沒想到,一年後這2家航空公司的命運竟然會這樣,就像《紅樓夢》裡不可一世的鳳姐,哐哐哐,被錘成了劉姥姥一樣。
只是還沒來得及同情劉姥姥,我自己又被坡縣的生活揍了一頓,晚上有點餓,突然想起來還沒吃飯,去超市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


熔斷暴跌的這些日子,你還好嗎?

#花生油和意麵:我做錯了什麼?#
地上孤獨的油桶,彷彿一臉懵逼的我。原來是隔壁馬來西亞封國了,小坡的食品90%依賴進口,馬來是主要來源地之一。
突然的封鎖引發了新一輪的超市搶購潮,儘管政府說食物儲備足了3個月,沒有短缺的危險,但還是架不住大家的恐慌。

空手回去的路上,看到附近小公園的長廊上有人打鋪蓋睡覺,也有人拖著箱子在街上游走打電話。


聯想到這幾天有人問能否給她的馬來朋友借宿,大概能猜出來這些是每天往返坡坡上班的馬來打工族,因為太突然,一時找不到住宿。
這也是封國影響最大的一批,比病毒更讓他們擔心的,是失去生計。
回到家之後,我心情突然好多了,比起這些人,咱至少有吃有住,不擔心流落街頭不是,對比之下,暴跌和熔斷算個球球!

但即便它就是個球球,還是得面對。
我查了下,美股2月底開始的暴跌,一開始算疫情引起的,3月份的源起則是沒臉儲,話說沒臉儲主席鮑威爾也是個奇葩。
早年是律師,後來轉入投資界,從政之前,是私募凱雷集團的合夥人,屬於美國曆史上罕見的、非經濟學博士出身的沒臉儲主席。
外行人領導內行,這恐怖畫面讓我忍不住回憶起,那個畢業於清華排水專業,罵人特別接地氣的前村長。
如果您沒印象,也可以回憶一下,搞了一輩子銀行工作,卻去疫區重地當一把手的蔣行長。

其實剛上任時,鮑威爾還是挺剛的,2018年不顧川總牆裂反對,一年4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2.25%-2.5%,最後一次加的時候,老川還氣沖沖的說要撤掉他。

那時候人家分析,他趁著經濟還不錯的時候加息,是為了經濟不行的時候降息。

要知道沒臉儲的貨幣政策,是獨立於總統的,他從不對川總的喊話做直接回應,也不公開跟他吵,只是一直以沉默應對。

但是哦,川總是個很會煽情的人,一次次的推特吹風,讓自己佔了輿論上風,他總是嚷嚷要沒臉儲施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學學人家歐洲,時間久了民眾還真信了。

我相信他是有專業操守的,但攤上這麼個話癆總統,一個大國央行行長的風範不見了,一個律師滑頭和沒擔當的一面凸顯了。

他就像頭放飛的野馬,在川總小皮帶的鞭笞下,朝著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方向奔去。 3月3日緊急降息0.5%後,15日宣佈再次緊急降息,直接降至0-0.25%歷史低位。

——從頑強抵抗一下子切換到放棄治療:你不是天天吆喝的嘛,我沒臉儲該做的都做完了,再有問題就是你川總的問題嘍。

#川狀病毒#

問題是川總懂什麼,他就是一個完全不懂但老吹自己什麼都懂的老頭兒,出了問題只會甩鍋,沒臉儲甩完,就把奶鍋拋向了中國。

這不撕逼還沒完呢,又讓財政部長姆努欽搞1萬億美元大禮包出來,原話是If you want to go big,go big(既然想做大,那就乾脆做大)。

估計姆努欽的心理活動是:臥槽,我不想go big,我只想go die。

#我真的太南了#

鮑威爾的慌神,讓人忍不住想起當年老道的格林斯潘,川總偶像是里根,但里根偉大之處不在於演戲的魅力,而是用人的魄力。

他專業上是不懂,但敢打破常規用人才,還敢放手讓他盡情發揮!一個放權的領導,絕對好過一個指手畫腳的事兒B……

川總只知道羨慕歐洲零利率,但他根本不懂,也不想懂,美債利率在零軸附近的影響有多大

——花兒街那些做量化套利等策略的機構,他們的很多工具、指標,是需要基準利率當變量,然後計算各種頭寸。

你不給任何緩衝,直接把基準利率降到0,等於他們原有的定價模型一下子失效了,重新構建的時間都不夠,那隻能去砍風險最大的頭寸,於是美指期貨跌停了。

無法用原有的工具去做配置,只能被迫的降倉位,繼而引發流動性危機,再疊加了零利率對估值體系的摧毀,美股失去了錨,歐股日股就更沒指望了,菜雞互啄、哀鴻遍野。

你以為“自由美利堅、熔斷每一天”是因為疫情麼,是因為油價麼?

不不,恐懼是市場的本能,而信心才是穩定的關鍵,你以為一劑猛藥就能挽救美國經濟,殊不知這麼做,反而顯示出沒臉儲的不自信。

央行都缺乏信心了,還有誰能挽救經濟?愛甩鍋的川總,顯然沒這個能力。

#他有能耐,他還呼喚上帝麼,自己都上天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A股暴跌是因為啥?

01

因為疫情引發的經濟增速放緩麼?不不,這絕對不是主因。

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A股在1999年5月19日至6月30日上漲66%,史稱“519行情”,然後到2001年6月,上指從1047漲到2245,2年翻1倍;

2001年到2005年,加入WTO,國內經濟騰飛,結果迎來熊市; 2014年到2015年,經濟極其艱難,以至於不得不來個地產330新政,結果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

2017年到2019年,GDP經濟增速回落,但是不影響局部小牛,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正式掉到6%,結果不少個股創出歷史新高。

這說明什麼?說明A股不完全跟經濟走,即使是在下行週期,也可以有上漲的理由。

02

因為疫情帶來的預期恐慌麼?更不是。

我們來看看非典那年的行情,雖然那時候我只是個小豬崽,每天愁作業怎麼寫,連A股是個啥都不知道,但這並不影響咱翻閱歷史啊。

2003年A股市場全年的主線,叫做五朵金花(電力、石化、金融、鋼鐵、汽車)行情,第一輪起來是在1-4月間,梅開二度是在11月左右。

之所以有斷層,是4月20號那天,記者會通報北京病例大幅增加,然後撤了兩個領導的職務,市場開始意識到情況的嚴重。

於是4月21到25,單週跌7.2%,但4月28日週一大漲3.4%,隨後持續上漲,上證在5月創出新高,而疫情的拐點則是在5月9日——股市的拐點比疫情的拐點提前。

4月情緒宣洩期的時候,反彈急先鋒分別是超跌的傳媒、計算機、電子,但這些小雜毛並沒有影響五朵金花這個主線,而它又恰巧是貫穿2005-2007年的絕對主線。

熔斷暴跌的這些日子,你還好嗎?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疫情短期內,確實對市場有衝擊,但從長期來看,並不改變原有走勢,也不會扭轉市場原有的主線板塊,只會對少部分受直接影響的行業有衝擊。
同時也說明,實體經濟上的利空,不等於股市的利空,只要它有希望恢復常態,對股市影響更大的是流動性。
而真正能決定A股行情走勢的,還是疫情後所對應的財政、貨幣等政策,流動性是立身之本,賺錢效應是催生之花。


市場可以容忍基本面向下,但是無法容忍流動性和賺錢效應都向下。

年初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市場卻很堅韌,一是因為賺錢效應還在,每天萬億交易量在那裡,流動性不成問題。
二是大家對於後期寬鬆和刺激的政策有期待,換句話說,大家相信通過政策手段可以激發出市場潛力。
但是到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政策上並沒有有效的實施細則出臺,貨幣政策也偏矜持,甚至有些還有點矛盾。
比如表態對二季度競速增速有信心、但又強調房住不炒、怎麼個不炒法,也沒有明細;提出了新基建,但新舊基建哪個對經濟和就業的拉動更大,市場也困惑。

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和政策方向,大家就只能將信將疑,有預期但信心又不足,所以市場才會持續震盪,維持一種弱而不崩的態勢。

政策預期模糊,再加上隔壁美股又那個死樣,時間久了,大家也開始動搖了,這才是A股下跌的真實原因,外圍僅僅是個催化劑。

這些日子,美股的慘烈和A股的冷清告訴我們,救市比的,不是誰工具箱裡寶寶多,也不是誰嘴炮厲害,而是比信心。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信心塌了,流動性和預期斷層了,別說直升機撒錢,你用航空母艦灑遍整個地球,都然並卵。

那這個時候,場內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行情好的時候,啥消息都是利好,而且利好紛至沓來,行情壞的時候,接收到的都不是啥好消息,雜音越多、干擾越大,這時候再來個流言啥的,真的能嚇死個人。

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每天都主動和被動接收到各種消息,而大部分人並不能做到有效的區分、辨別這些信息,並做出有價值的判斷,反而會被真真假假的說辭,帶偏節奏,亂了心神。

舉個例子,你本來對手裡的股票很有信心,結果這個人也說不好,那個也說不好,再去一搜,網上一堆壞消息,於是你嚇得趕緊割肉,割完它就大漲了。

這就是典型的被帶節奏,你老是聽別人怎麼說,卻忘了迴歸自己的內心,有時候知道的太多,還不如什麼都不知道呢。

為了防止被帶節奏,你要怎麼做呢?

1、只做你熟悉的東西,然後不斷重複。 比如只做股票,不去碰可轉債,因為不熟悉,你就沒有底,波動來了,你就容易懵逼。如果股票也不確定,那就多留點現金,弱市,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2、放低做長,慢慢買些指數基金。 抄底打板之類的技術活留給別人,普通人儘量不要去參與短期博弈,而是用低點、長線的思維參與,比如慢慢買些指數基金,因為不管怎麼跌,總會漲回去的嘛,5000點沒戲,3000點總有盼頭的吧。

3、不要放棄主線。 不要因為前期強勢的科技板塊跌的多了,就絕望的不想再看它一眼,危之後,機之前,那就是錢的味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淘股吧伢伢覆盤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淘股吧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