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面對疫情提出群體免疫,這不是相當於讓他們自生自滅嗎?英國人民會有什麼反應呢?

雲山砍柴


這個概念的提出是由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帕特里克·瓦倫斯(Patrick Vallence)在3月13日,接受BBC Radio 4採訪時提出的。他說:

“要想達成群體免疫,英國需要約60%甚至70%的民眾染病且痊癒後獲得免疫力。”

對此概念的解釋,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馬丁·希伯德教授說:

越來越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患病後痊癒,不少證據已顯示他們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力。獲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病毒越不容易傳播。當人口中約70%的人被感染並康復,疾病暴發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

此言論一出引起世界譁然。

李蘭娟院士對此評價說:這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

饒毅發表看法說,在沒有疫苗請情況下不遏制病毒傳播,把全體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現群體免疫現象的,會出現的是,凡是感染了會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會死的就獲得免疫,繼續活下去,這種現象是達爾文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英國人口大約6650萬。如果60%感染,即便死亡率只有1%,也意味著該國40萬人將因患上新冠肺炎喪生!

而且我們也看到了,尤其是最近幾天,英國的新增確診數量急速上升,所以主動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然,對於“群體免疫”理論我們也看到了個別人提出其合理性。

比如他們會從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分析這樣做的可行性。

但是說真的,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認為其合理的人是非常不滿的。

原因很簡單,防控疫情不是玩數字遊戲,生命的失去是永恆的,“群體免疫”無論你如何包裝,那麼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想要達成那就必須得有一定量的“感染率”。

而感染後要麼死,要麼成為具有免疫力的人——但是誰能確保這些人不會反覆?尤其是當下病毒好存在變異的問題,即便是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免疫曾經得過的,又如何能夠確保不會染上變異的?

而這最關鍵的問題是得了之後是會死人的!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英國政府並不是一味只是採取“群體免疫”的方式來對抗疫情。

3月18日電 英國首相約翰遜18日宣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英格蘭所有中小學校將從20日起關閉。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當局同日宣佈20日關閉學校,北愛爾蘭的中小學則從18日開始停課。

而在17日約翰遜在當天舉行的發佈會上宣佈了多項公眾防疫舉措,包括

人們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接觸以及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去酒吧、餐廳等人多場所;

如果居民本人或家中任何人出現發燒或持續咳嗽等症狀,應在家隔離14天;

人們應儘可能在家工作等。預計接下來數天內,政府還將進一步要求包括70歲以上老人及孕婦等高風險人群在未來約12周裡最大程度避免與外界接觸。

所以很顯然,英國並不會向瑞典一樣“放棄抵抗”,也在積極對抗疫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群體免疫”更像是一種平復民眾緊張情緒的宣傳……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英國政府既然放出“群體防疫”的口風,說明了這已經是它的選擇項。

既然它有這個打算,肯定也考慮好了如何向本國民眾交待:——中國傳出了這個病毒,英國政府根據國家現實情況採取了最合理的處理方式,但是“武漢病毒”太具有致命性了,全世界對此無能為力。

不單單是英國,現在那些西方國家不都已經這樣做了嗎?

講兩個小故事:

1.二戰初期敦刻爾克大撤退時,丘吉爾下令傷兵最後撤離,因為一個傷員要在寶貴的甲板上佔兩個健康人的位置,而大英帝國那時刻最需要的是有用處的人。

2.馬島戰爭中,英國特混艦隊出發時,碼頭上僅僅只有千把民眾送行,這裡面大部分還是家屬;原因在於當時英國老百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煤礦工人大罷工上。

這就是現代英國上層建築與普通民眾的實際關係,英國人講求實惠。

大家聽過一句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英倫政治家原創。

不空談理想,不虛抱情懷,只要有利可圖就是世間第一真理。

好體面的英國人,早就開始了審時度勢、縮短戰線的歷程,改跨國企業為小本經營,從帶頭大哥到小跟班兒,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豈止英國,資本主義本質上就是以“資”來決定人類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