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分享教师:监利县桥市小学 何建明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监利县教育局“停课不停学”开展空中课堂网络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监利县桥市小学积极动员,主动部署,于2月5日制定桥市小学空中课堂网络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以互联网为线,串联起学乐云教育大数据平台+腾讯会议+微信+电脑+手机的线上直播和线下交流辅导的“互联网+”教学新模式。

以空间的转移实现教学场景的转换

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而疫情当前如何开展网络直播教学?常规的同一空间内的面对面直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众多课堂教学方法、策略,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进行,成了未知。于是老师们在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让不在同一空间的师生借助“互联网+”实现空间的统一,模拟出教师们熟悉的同一空间内的场景教学,运用熟练的教学技能,创建富有个性化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联网+”网络课堂。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玩转“互联网+”让教学更有“味”

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在毕业生致辞中说到,若不是生活、情怀、使命所迫,谁愿意把自己搞得才华横溢。一直默默耕耘,潜心育人的人民教师,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走到摄像头前,成为全国各地的网络主播,而这种特殊的网络教学有别于原有的室内统一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教师们迅速适应,信息化主导下的互联网+学习平台+硬件设备的教学新模式。在桥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究出符合农村学情的互联网+学乐云教育大数据平台+腾讯会议+微信+手机+电脑的线上直播和线下交流辅导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网络教学为例,分享开展“互联网+”教学进程。老师运用学乐云教AIclass进行教前备课,搜集课题所需微视频、章节书本图片,发送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家长的辅导下顺利完成课前导学任务,指导家长检查孩子的导学成效,鼓励家长使用学乐云“堂堂清”小测试,这种快速及时的测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做好了课前检测,便是空中课堂的重头戏网络直播,如何有效的进行网络教学,桥市小学还摸索出几种硬、软件搭配方式,来指导网络教学:

1、手机为主体+腾讯会议+PPT课件+手机的双边互动,实时监管的网络课堂。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2、电脑为主体+腾讯会议+学乐云教育大数据平台+手机+微信的多边互动展示课堂。

以《位置与方向一》网络教学为例,以电脑运行学乐云平台AIclass授课软件+腾讯会议屏幕共享+手机端腾讯会议,实现不同空间的同一画面直播教学,利用AIclass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演示,使用手机腾讯号的联席主持人功能进行课堂巡查和教学问答互动。在进行平面方向讲授时,引导学生根据方向的相对性推测出其他方向,使用手机端腾讯会议号点学生回答问题,还可观看学生的推测演示过程,整个互动教学过程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无异,学习氛围也更为浓郁。

其次为摆脱空间环境的限制,于是引导学生开启屏幕共享,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参与的课堂互动学习,有效促进了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为检测学生对八个平面方向的运用,动员学生动手制作有指针可转动的方向盘,在生生互动环节,学生开启手机端屏幕共享,拨动转盘,并根据指针提示方向,回答出其他位置方向,其他学生参与评判,在共享屏幕聊天区域,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互动画面,仿佛置身于室内教学的课堂场景之中。这一环节是真正做到了学生自主、教师参与的学习模式。

这种信息化条件下的“互联网+”教学,更趋于我们追寻的学生为主、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以致用,方能见其效。学乐云教学app作业布置功能,既可全班发送也可根据学情分层布置发送,学生完成作业后,系统会对其快速进行评判和解析,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了统计数据,为教师线下辅导,对症施策指明了方向。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3、线下分层辅导,采用微视频和课堂实录两种方式并行。

根据分层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制作了网络教学实录课堂版、PPT课件无声版、PPT演示语音合成版等方式解决线下分层辅导需求。全方位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需求,玩转“互联网+”,是践行一位人民教师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学乐云+腾讯会议,线上+线下,玩转“互联网+”,打造教学新模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何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在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技能,以信息技术设备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学乐云平台为支撑,构建不同空间内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画面。这不正与国家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所强调的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标准相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