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精進》這本書的作者是採銅,副標題是: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書中講了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幾個方面: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和成功,分門別類的把這些都揉碎了去講。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書中提到“收益半衰期”這個概念,就是收益隨著時間衰減的速度。我們工作和學習中的大多數事情都可以由這兩個角度來衡量。(例子是依據自己實際生活想的)

  •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與大牛的深度談話
  •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刷手機看視頻,買當季衣服,彩妝
  •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字,英語,學習ps
  •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辦公室文員工作

從這四個維度來看,要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比如:寫作、英語、技能、思維模式、審美、健康等,這些都是隨著時間的衰減而不斷增值的事。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我現在的生活中只有兩件事,寫作和英語。因為我的本職工作是英語老師,我會把每節課的教案和課件備好,上好課。

關於英語,我還會看美劇的劇本,《絕望的主婦》劇本我已經看到第二季,因為參加訓練營的原因,暫時擱置,從今天起要把它拾起來,就算每天看不完一集臺詞,那看半篇也是可以的,每天做一點點,而不至於完全不做。少就是多。

除了英語,就是讀書和寫作,從十月份開始的訓練營,結束之後我也沒有間斷過寫文章和收集素材。除了本職工作外,我其他的時間全部用來讀書寫文章。

早上聽著學長的音頻起床,晚上聽著樊登讀書會入睡。到了辦公室,在工作的間歇時間,看群裡面同學的打卡或者悅己推薦的文章。中午想文章的大綱,晚上下班花一個多小時寫出來。回家之後再深度閱讀2小時。

而且讀書要多讀經典作品,就像意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要讀經典作品》中寫道: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讀書也可以讓自己慢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生活中,做不同的事有不同的速度。儘可能求快的事有:購物季買東西,就像剛過去的雙十一,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湊單滿減上,還運用上自己畢生所學的數學運算知識,最後可能比著平常只便宜了一點點。

我發現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節日,商家都會做促銷,說買了就是賺了。不買比買就是賺還要省錢。

在休閒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一項業餘愛好,比著看電視的“被動式休閒”更有滿足感。有一次,我有點累,就想著放鬆休息一下 ,打開騰訊看了一個綜藝,看了十幾分鍾就不想看了,但還是硬著頭皮看完。

看完後比之前還累,時間花掉了還覺得焦慮。後來我去看書,看半小時也不覺得累和打瞌睡。還給了自己大大的滿足感。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開始並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得更好。

作者講到:當覺得不知道怎麼寫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開寫。哪怕只有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哪怕寫的很糟糕,都沒有關係。只要開始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只要你寫了出來,不管寫的有多差,你都還有機會把它改好。

這對我的寫作有很大的啟發,我有時也不知道怎麼寫,一直拖著不寫,不寫的結果就是連自己覺得很差的文章也寫不出來,就別說之後更好的文章了

現在起床後,就開始在電腦上寫,寫了第一句,跟著就可以寫第二句。一個小時可以寫到1000字,而後再改改,就能當做今天的感悟。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擁有自己的產品。

書中提出一個人的“最小化可行產品

”,比如說,在公司實習的經歷不是產品,但是基於實習經歷寫出來的系統性總結報告可以算作產品;閱讀一本書不算產品,但是讀過書寫的文章可以算作產品。學習Photoshop不算產品,用ps創作的圖片海報才算產品。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只有最後能夠作用於現實的學習,才是唯一有效的學習。

現在知識大爆炸,隨處可見的資訊,明星八卦,書籍電影等。我們善於把見到好的知識保存在電子文檔裡,但是之後也不會再看,它只是躺在電子軟件裡,從一個地方被搬運到了另一個地方。我們就像一個信息的搬運工,天天搬磚,收穫了了。我們應該對信息解碼。

書上提到解碼有三個層次:1.它原本要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2 對內容的反思 3.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容表達的手法。

就像懷左學長提到的,每天讀一些,然後每天寫點感悟。這是最好的,既能消化學到的,還能鍛鍊寫作能力。

第三點其實是對文章的拆解,對於金句的模仿。之前看網上看到一個大V說寫金句的訣竅,就是把名著裡面的句子拿出來仿寫,仿寫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學習知識,不在於記憶了多少知識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於調用多少知識和以及知識關聯。也就是說能用出來的知識有多少。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努力不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

之前認為努力不就是努力嗎,去努力就行。這本書提到努力也是需要學習的,也是有策略的。努力不是在所有感興趣的方面都投入相等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在某一個領域深耕,專注在一個領域走到最後。

當代大學教育理念中特別提倡“通識教育”,培養“T”型人才。要想成為“T”型人才,得先做出那一豎,站穩了,再做出那一橫。

專注投入的時間有三個階段:緩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和高原期。大多數人在緩慢起步期就“死”掉了,所以越到最後,和你競爭的人就會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