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瓷畫雜談

文 蔡暄民

自宋開始,中國繪畫已大量融入瓷器中,特別是北方的磁州窯,筆法流暢的寫意花卉、人物大量出現。而五大官窯還崇尚單色釉的階段,雖然在定窯上也出現豐富的圖案,但均侷限在刻花、劃花和印花工藝上;到了元代,文人用進口蘇麻離青料作墨汁使用,用極為流暢奔放的寫意筆觸,在潔白的瓷器表面創作了大量的精美作品,題材從戲劇人物到花鳥蟲魚,從梅蘭竹菊到龍鳳獅鶴,所繪生物造型精準、傳神;到了明代,雖傳承了元代之風,但畢竟少了元代豪邁遒勁之風韻,多了些纖秀嫵媚之氣。雖然歷朝將永宣青花作為青花高峰來認定,但這只是從它青花用色之準,器型優美而論,如果單從繪畫的造詣來比較,我認為元青花是開創一代瓷畫天地的傑作,後世難以望其項背的。

談藝錄|瓷畫雜談

到了清三代,雖有議論,說是集古瓷藝術之大成,達到了制瓷藝術的頂峰。我認為,如從器型之多樣,色料運用之豐富,繪畫工寫之融合等方面來論斷,確到了登峰造極之地。但如果從中國文人畫大寫意的角度來判斷,那與元青花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的。

故元青花能夠在中國瓷器的諸多種類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在世界藝術園林中,被世界各大博物館和頂級大藏家所青睞,有它的魅力所在。任何國家的藝術品最終都是人類共同的藝術品,它一定會衝破國界所限,進入世人公認的藝術殿堂。把真正的藝術品盡力推舉出去,和各國的藝術品一決高下,讓更多的人瞭解人類的真正藝術精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