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昨日,武汉大学联合多家媒体开启“云赏樱”,通过网络为公众呈现校园樱花实景,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可见,疫情期间,人坐家中、心“逛”世界的“云旅游”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云旅游”为啥一下子火了起来?有何优势?未来走向如何?传播君为你揭晓答案。

“云赏樱”有多火?大数据告诉你!

3月12日,武汉大学在官网宣布,樱花开放期间,武汉大学校园实行严格封闭管理,不对社会公众开放。为满足师生员工、校友以及社会公众赏樱需求,学校将与国内多家媒体合作,在武汉大学樱花盛花期免费开放10天左右网络“云赏樱”通道,全方位展示樱花盛开美景,传递生机勃勃的社会正能量。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3月16日,武汉大学“云赏樱”正式开启。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网友可通过网络观赏武大校园樱花实景,直播将一直延续到3月25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诸多媒体都开通了直播通道。“云赏樱”究竟火到了啥程度?来看大数据解析。

(以下数据来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

1 数据概况与信息走势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注:媒体报道包括来源于客户端、新闻网站、报刊、外媒等

3月16日0时至3月17日12时之间,“云赏樱”的热度指数峰值达到49.55。相关全网信息量达到8.1万条,其中,来源于客户端、新闻网站、报刊等媒体的报道量达到1.5万条。

2 关键词云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在关键词云中,“樱花”“武汉大学”“武大”是传播的核心词汇,其中“直播”“VR”“在线”“视频”等观看方式也成为关键词,“央视新闻”“中国移动”“咪咕视频”“中兴通讯”等合作方也出现在词云中,体现了网友对直播新技术的关注。

3 热门报道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武汉大学 3月16日发布的微博成为热门报道,相似文章数达5028篇,位列热门报道榜第一。

4 热门微博话题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7日12时,相关微博话题有14个,讨论量超2.8万,阅读量高达1.2亿。其中#武汉大学云赏樱#阅读量达6千万,讨论量达1.7万。

5 核心微博传播用户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通过分析该事件的核心传播机构、媒体和媒体人发现,@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等媒体都对事件传播贡献较大,同时作为樱花所在地的@武汉大学 和@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在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微博表情分析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从微博表情分析来看,“心”“憧憬”“给你小心心”等成为微博网友较常使用的表情。

7 全网信息地域分布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从地域分析看,北京网民对“云赏樱”的关注度较高,排在第一位,共产生1.6万条信息。广东的网民对该事件也较为关注,共产生1.3万条信息。同时,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浙江、上海、安徽和河北等地的网民对“云赏樱”也有一定的关注度。

那些“云旅游”,你参与了多少?

从“云赏樱”的受关注程度不难看出,疫情期间,人坐家中、心“逛”世界的“云旅游”受到不少人的青睐。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让整个旅游行业按下了“暂停键”,却也促使行业大范围地将“云旅游”由设想转变为现实。许多旅游景点和媒体或互联网公司合作,为网友开启“云旅游”。

案例 1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3月1日,布达拉宫网络游览活动通过淘宝直播“云春游”如约走进网友的视野。此次网络直播时长60分钟,直播内容包括布达拉宫常规参观路线、宫殿建筑工艺、文物古迹日常保护工作等内容。直播1小时内,总计观看人数达92万人次,超过了布达拉宫全年150万人次客流量的一半以上。

案例2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3月2日至3月4日,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九家博物馆联合推出“云探国宝——沿黄河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线上直播活动。这场为期3天、共9场、总计530分钟的博物馆联播,最终吸引了1593万网友在线围观。

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进军“云旅游”。

案例3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疫情期间,携程在线上发起了“景区云旅游”活动,联合驴迹导游、达师解、三毛游等8家供应商,覆盖海内外8000多家景区、800多个目的地,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

案例4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马蜂窝旅游与快手短视频联合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邀请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家、金牌讲解员,以直播的形式带领人们线上游览全球众多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直播在马蜂窝和快手两个平台同时上线,邀请当地资深人士深度聊一聊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云旅游”为啥一下子火了起来?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王宇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云旅游”并不算新鲜事物,早在2011-2012年国内已有学术机构开始对其浅议。而近期“云旅游”井喷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原因主要有3点:

1

虚拟和传输等技术的进步为“云旅游”提供了技术可能,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拥有诗和远方。

2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几乎都禁足在家,不能出去,在家“云旅游”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可以在心理上获得替代出行的补偿感。

3

对旅游景点和旅行社来说,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并加深游客与自己的关联,一旦疫情结束后,能够成为消费者首选或者较早的选项。

技术革新对实现“云旅游”有哪些作用?

在此次“云赏樱”中,5G、VR等新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耳目一新,带来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武汉大学、湖北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在此次直播活动中使用了5G、VR、4K等技术。相比去年,今年5G网络技术、5G超高清方案更加成熟,中兴通讯突破性地使用远端转码推流的方式实现高画质、低时延的稳定传输。通过5G网络和VR技术,全国各地人民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樱白似雪,落英缤纷”的美景,获得更加细腻生动的观赏体验。

有业内人士认为,5G、VR、4K等技术使图像清晰度再也不会受到带宽的限制,视频的冲击力会得到充分体现,让游客体验的真实感更强。此外,5G+VR的导入将催生智慧导游等一系列应用,一批智能旅游设备和服务将被运用于景区中,带来的多款旅游增值产品,将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云旅游”有何优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曾在《“宅家战疫”催生新业态 直播“云旅游”或成新趋势》一文中介绍了云旅游”的3个好处:

1

打破了线下旅游景区接待能力的边界,开拓了旅游新可能;

2

可以拓展旅游群体,挖掘线上消费潜力,拉动文旅产业经济增长;

3

助力文化传播,实现文化输出。

总之,“云旅游”的出现与推广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的接客压力外,一方面抓住了一批有心外出却对景区人口密度望而却步的潜在旅游群体,另一方面为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时间提供了出处。

在王宇看来,从景点信息的有效获取上来说,“云旅游”更加全面。她认为,“云旅游”使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去到那些期望已久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甚至可以近距离看到自己去景点时看不到的画面或场景。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云旅游”未来走向如何?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去往景点过程中的美景和体验被“云旅游”略过了,是一种损失。另外,结伴出行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无论是自助游还是跟团游,旅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反而比手机中留下的风景更值得回味。

那么,“云旅游”未来到底将会如何发展?

王宇表示,“云旅游”不会取代传统旅游业。毕竟不是所有的虚拟体验都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体验和感动。但“云旅游”会成为今后旅游业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手段。同时,云旅游还可能成为某些旅行社或者景点新媒体端的固定内容保留下来。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日前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云旅游”只是疫情期间一种新的体验形式,实质意义可能并不是很大。虽然现在技术手段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线上的营销手段或展示方式,想要替代传统的线下旅游并不是非常现实。不过,这种形式对于博物馆文博产品的展示和传播还是大有可为的。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对于“云旅游”的未来走向,盘和林也在《“宅家战疫”催生新业态 直播“云旅游”或成新趋势》一文中表达了他的见解:目前,“云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想要打造能够给游客带来优质用户体验的“云旅游”项目并非易事,也并不是所有平台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直播技术和经验,“云旅游”的成长空间还很广阔。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云旅游”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且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VR、AR等技术的兴起,让我们对“云旅游”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云旅游”大热,你种草了吗?

本文由传播君综合报道。

✿投稿 [email protected]

征订《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