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在东光县疫情防控战线,不少小区大门口、农村的防疫卡点上,都可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面对疫情,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投身战“疫”一线,他们或者坚守在卡点,或者宣传防疫措施,或者帮助群众购买蔬菜……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的身份不允许我待在家中,在疫情危急时刻,我有责任、有义务冲在防疫第一线。”天津体育学院研三学生曹家兴说出了东光7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曹家兴)

2月15日,东光团县委号召返乡大学生请迅速到社区报到,家住三十五间房小区的曹家兴第一时间到小区报道,协助包联单位、小区物业坚守小区大门,为单元楼道消毒,清扫小区垃圾。截止到目前为止,东光已有700余名大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他们中有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服务地点覆盖东光447个村和143个小区。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高心悦)

“王爷爷,电子通行证的二维码做好了,我给您送来了。”沧州师范学院大三学生高心悦给75岁的王运营老人送去打印好的电子通行证。高心悦在为康兴家园小区居民办理电子通行证时,发现很多老年人都不会申请、使用,她就把二维码打印好了,挨家挨户指导老人使用。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刘琎)

广西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琎和高心悦的父亲同为医护人员,疫情发生以来,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父辈的影响下,两名在校大学生投身到防控志愿服务中。刘琎除了每天都在包联小区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入户做体温测量,张贴各种公告,发放宣传材料,还和医院、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深入每家每户,向居民普及抗疫知识,由于管控期间居民不能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她还担当起了小区“购物员”的重任。刘琎写了一本“防控日记”,她说,“爸爸的生日就是在隔离点度过的,我把这本日记作为送给爸爸的礼物。”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王钰莹)

就读河北大学的王钰莹家住交通馨园小区,收到团县委的号召后,她没有去小区报到,直接回到了老家找王镇吴庄村。她说,“跟小区包联单位联系过,小区大学生志愿者已有人报到,我觉得老家现在更需要可以操作电脑的我们。”她与村干部一同入户,完成人员登记表,并录入电脑;负责武汉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隔离情况日报表的填报;协助村民完成电子通行证的注册、审核工作;完成吴庄村在外国工作、居住、学习人员排查情况表。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范明轩)

“2020年2月5日,今天我和村干部一起,拖着音响走街串巷,滚动播放市县关于疫情防控的通告。遇到听不懂通告内容的老人,我就利用我的专业优势,向他们宣传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戴口罩的做法。乡亲们知道我是医学生,都很相信我说的话,这让我感到既高兴又自豪。”这是秦村镇崔三道村范明轩“战疫日记”里的写到的。范明轩是承德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在接到村里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充实防控力量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郭勇)

家住秦村镇小郭村的郭勇,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院的大三学生,他和东光很多学医的学生一样投身到抗疫志愿服务中。他说,“我的很多老师都去湖北支援防疫了,让我特别感动。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疫情期间应该挺身而出;作为一名年轻人,更应该为社会奉献绵薄之力。”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林文祺)

林文祺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家住大单镇李营盘村。“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愁坏了因疫情滞留外地的父母。林文祺得知后,主动对接上网课有困难的学生,帮忙调试网络信号、辅导文化课,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孩子们画画。

【闪光的青春】东光大学生志愿者:在抗疫中成长

(刘超)

刘超是中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家住于桥乡刘西河村。他和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一样,在村口站岗值勤,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不管是寒风呼啸还是大雪纷飞,他都坚持在岗,认真做好体温测量、人员记录、车辆消毒等工作。他除了肩负一份责任,更心怀一份感恩。刘超的父亲因车祸留有后遗症,母亲撑起整个家,因劳累患病干不了重活儿,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在上学。他说,“党和政府在我家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希望,帮我们度过难关,现在到了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回报国家。”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候,他们发出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声音,在抗疫中成长,他们是东光7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基层防疫一线践行着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via东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