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在国外的2

当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觉得总算离开了。因为对我们这些非本地人来说,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他们的圈子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个老师这样说:美国人是以人种来划分你我他,印度人以姓氏来划分,中国人是由阶级来划分,而阿拉伯人是以部落来刮分。你如果不是他们部落的人,很难会被他们真的接纳,就算结婚一般都是同部落的。(政治联姻除外)。

我们这些在国外的2

这就是要出来讨生活了,初出校门,除了会外语和关于阿拉伯世界的知识,感觉什么都不会。走在迪拜这个城市里,它的发展已初见成型,高速发展的城市让人感到压抑。只有当翻译,当导游,当跑腿的。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可做。记的当时给迪拜警局当翻译的时候,看到有的商人被外国人骗,无缘无故的被关进监狱。因为不会说外语,所以让我去帮忙翻译。都是恶人先告状,而国人又不太了解当地的情况,就出现了好多感到冤屈的案子。明明就是老外骗了钱,却把中国人关起来真的是常有的事,因为一个签字,背冤欠了一单笔钱。

我们这些在国外的2

有一次坐在南府路上的公园里,和一个阿曼的老人聊天。他指着路上那些4-5层的小楼问我:你知道哪些旧小楼为什么凉台都那么小,而且要突出一些来吗?我问:这我怎么会知道。他就说:当我还年轻的时候就往返迪拜和马斯科特做生意,那时候的迪拜就是中东最开放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国际商人都要在迪拜逗留和转口。南府路当时不是卖这些东西的,它是一个红灯区,我还清楚的记得晚上的时候好多女孩子站在这些阳台上向下挥手,每一个楼里都住着好多。几乎都是夜夜笙歌。

我们这些在国外的2


我听了这些野史真的把下巴惊掉,原来迪拜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用尽一切方法来吸引人,以前只知道迪拜是一直就是个红灯区,却从来就没想过是这个样子。

To be contin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