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攻堅“前進路上最大障礙”喊出“辦事不求人”

之前連續兩年,每年春節過後上班第一天山東召開的“動員大會”,都備受關注。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於1月31日(正月初七)召開的“動員大會”推遲到了3月17日。

經歷了2018年的思想衝擊和2019年的幹部隊伍作風重塑,今年山東刀刃繼續向內。

據大眾日報報道,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動員大會上說,我們前進路上的最大障礙是體制機制束縛,破難攻堅最硬核的舉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在深化落實已出臺各項改革開放舉措的基礎上,咬定目標不放鬆,風雨無阻勇攀登,一切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切服務高質量發展,頭拱地、往前衝,迅速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

與前兩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山東將矛頭對準了一個個具體領域,直擊阻礙山東前行的痛點、難點,很多提法和舉措都是第一次出現。

深挖問題根源、理清破解思路之後,山東開始“點對點”破題了。

山东攻坚“前进路上最大障碍”喊出“办事不求人”

1、辦事不求人

會上提到的九大行動,排名第一的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攻堅行動,疫情當前,將其排在第一,理所當然。

山东攻坚“前进路上最大障碍”喊出“办事不求人”

九大行動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流程再造攻堅行動”,體現了對其的重視程度。該行動提出——

要以更大力度簡政放權、流程再造,讓“跑一次”為上限、“不用跑”為常態,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辦事不求人。

“辦事不求人”5個字,首次出現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中。

辦事要託關係,喝酒才能辦事等等,是多年以來貼在山東上的標籤。

去年7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題為《究竟該向南方學什麼?——濰坊市委書記南方考察歸來的“發展之問”》的文章,並在“今日關注”欄目中置頂顯示。

除了選摘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的部分講稿,文章還在最後專門整理了部分網民的評論,直指山東特色酒文化、政府過度干預、思想觀念落後等弊端,言辭犀利。

網民“松果”:喝酒才能辦事,是山東與南方最大的區別。南方人做事情從來不在酒桌上談。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務實的觀念。這就是差距!

辦事求人,背後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以及法治意識、規則意識的欠缺。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難、審批過多過濫、環節繁瑣、關卡重重,影響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阻礙的是創業創新。

對此,動員大會上給出解決辦法——

要落實“放權、精簡、集成、共享”的總要求,放權要更徹底,做到“應放盡放、放無可放”;手續要更精簡,今年,辦事環節、提交材料、辦理時限要分別再減少一半;

政策要更集成,凡“一件事”涉及多部門的實行並聯審批,部門之間政策要協同,凡部門內部涉及多個機構的事項,也要並聯辦理、一次辦好;

數據要更開放,各類數據一律依法向社會開放,實現“一個平臺一個號、一張網絡一朵雲”。

要發揚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阻礙改革的“釘子戶”要堅決拔掉,妨礙改革的“絆腳石”要堅決搬掉,延誤改革的“頂門槓”要堅決扔掉。

2、怎麼有利於成就人才就怎麼辦

山東是人口大省,尷尬的是,近年來逐步淪為“人口流出”大省,尤其是人才。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淨流出人口約42萬人,2018年人口持續淨流出約20萬人,在全國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2019年,狀況有所緩解,齊魯人才網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90.18%的人才選擇在省內流動,流向省外人群僅佔9.82%;環比二季度,人才留存情況出現上升。

為什麼離開山東?

山東籍創業者、杭州黑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孫慧曾直言:“外面的產業環境好,山東的人才會外流的,山東是一個文化大省,但是我覺得它在創意創新方面,確實還需要向很多南方城市學習,整個產業結構的這種調整,依賴地域性,太傳統了,它完全可以更往互聯網這邊靠一靠。”

產業環境是一方面,引才政策也很關鍵。面對如此局面,山東也比較焦慮。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0年,山東將繼續加大招才引才力度,在全球範圍繪製“產業地圖”“人才地圖”。

與此同時,山東將在人才制度上給予政策保障和創新探索,實施“人才興魯”,推動出臺《山東省人才發展條例》。

具體操作層面上,報告指出,山東將拿出突破性的硬招實招,通過技術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團隊。對於大國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山東將出臺特殊政策予以保障。

動員大會上提出,將“人才興魯”戰略變為具體行動,構建全類別、全方位、全週期的高效制度體系,聚焦聚力打造人才高地。

要讓人才發展有舞臺,將人才與產業緊密融合,怎麼有利於成就人才就怎麼辦;讓人才創業有保障,出臺人才發展促進條例,組建“山東人才發展集團”,提供全鏈條、全要素人才創業支持;讓人才價值有回報,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讓作出貢獻的人才“名利雙收”;讓人才服務有溫度,擴大“山東惠才卡”服務範圍,建立來魯人才對接服務專員制度,領導幹部要當好人才“後勤服務員”。

3、堅定躋身創新型省份前列

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山東經濟大而不強,深層次的原因之一就是創新能力不強。

早在2018年,山東就坦言,高新技術產業不如江蘇、浙江,甚至不如河南。近兩年,處於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山東,始終不遺餘力地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

此次山東發起的“科教改革攻堅行動”,主要是挖掘潛力,激發省內資源的活力。

“要堅定躋身創新型省份前列目標,讓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為創新‘策源地’。該改的堅決改,全面推行科技攻關‘揭榜制’,同步推行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乾制’,‘改’出科技攻關新動力。”動員大會上提出,該放的堅決放,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創新學術評價制度,“放”出教學科研新活力。該融的堅決融,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動科教、產教、校地加快融合,“融”出產學研新合力。要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能工巧匠。

山東普通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共有145所,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

4、改革者

解決山東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改變,尤其是領導幹部。

去年的動員大會上曾指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當自己負責的工作不落實、落實不好的時候,一定要反觀自己在不在狀態,自問幾個“為什麼”,特別要問一問自己有沒有追求卓越的境界,有沒有迎難而上的擔當,有沒有一抓到底的激情,有沒有常抓不懈的執著。

今年繼續強調幹部的狀態和擔當——

要旗幟鮮明選拔重用改革者,大張旗鼓褒獎激勵改革者,理直氣壯支持保護改革者,對耽誤、阻撓、遲滯改革的,不換思想就換人、不負責就問責、不擔當就挪位、不作為就撤職。

攻城不怕堅,攻堅莫畏難。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列出攻堅清單,重點任務立“軍令狀”。主要領導幹部要有戰鬥意志和決勝勇氣,帶頭啃最硬的“骨頭”。各級幹部都要做改革的“實幹家”“促進派”,共同營造改革的大氣場。

“再大的風雪阻擋不了春天的腳步,再大的困難改變不了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征程,再大的壓力動搖不了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

山東,繼續加油!

本網記者 劉漢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