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畫家:胡江

胡江,廣東電白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理事,暨南大學兼職教授、暨南大學兩岸四地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巍峨鍾南山》 紙本水墨 胡江

關於抗疫主題作品創作的一些體會

胡江

抗疫宅家期間,我作了《巍峨鍾南山》《火神山下》《雷神山下》及《春回江城》等幾幅山水畫作品,現談談這些作品的創作體會:


一、《巍峨鍾南山》

囯畫《巍峨的鐘南山》是最先以山水畫形式創作的一幅作品,這座山與我以前畫過山水的山的不同之處:要有“鍾南山形象”才有意義——這形象不是他的長相,而是我對他內在的精神和他品行、學術的一次讀解,是我對一位受尊重的長者內在形象表達的時代訴求,因此我用了較多時間去作思考,找出適應表達自我情感的山水畫主要元素如:青松、高山、煙嵐、瀑布流水與空間,以求能儘可能表達我心中這座剛健聳立入雲的高“山”。

《巍峨的鐘南山》一畫的前景是百年老松;聳立的山頂上依稀可見的一個個“山”字連綿起伏;整座山的山腳是由一塊塊巨石疊堆而成,高低錯落、虛實有序,顯示出高山的堅硬與挺拔,象徵和寓意鍾南山院士從求學從醫、從理論到實踐、從非典到新冠疫情等,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人生積累與軌跡,從而表達對鍾南山專心醫術、潛心學術並具有國之擔當精神的敬仰與歌頌。

當然,我對醫生的敬仰與尊重是心靈的反應,也是我青年時代目睹故父胡如顯每次從醫救人的善舉中給我內心的觸動,加上近十年來與華僑醫院醫生的交往,更令我對醫生充滿了感情和敬意。這次武漢疫情抗擊戰鬥中,鍾南山院士逆行在前,為國擔當。這種精神本就是作畫表達的好素材,這就是創作《巍峨的鐘南山》衝動與初衷。

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火神山下》 紙本設色 胡江

二、《火神山下》

國畫《火神山下》是火神山醫院建設開工的第二天動筆。

我在網上、微信上查閱到不少有關火神山醫院工地的現場視頻及動人的鏡頭:工地上有數千個建設者身影在移動,有上千臺工程車、鉤機及大小吊機在揮臂工作,有各類材料運輸車隊穿梭不停。那熱火朝天的工地場面無不令人感到:這是歷史上罕見的建設工地,無疑創造了人類醫學史上的奇蹟,當屬世界性記載的大事件。

為此,我作為一名畫家,謹以山水畫的形式記錄這一罕見的場景及自己的感受,也是一件頗具職業擔當和時代使命的事情。當時我在畫面構思上做了這樣的構圖安排:

1,畫面上半部為三座聯體的高“山”,寓意: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再與醫院建設規劃透視線的“人”字意合為“火”,首先想在畫面框架上勾畫出在建的火神山醫院“火”的可視形狀。

2、畫面的下半部為決戰戰場。人山人海再加上工程施工、材料運輸等場面,演繹著決戰決勝前夕的陣勢及呼聲。

3、畫面的中部為一縷升騰飄動的祥雲,寄意著上蒼降來的“火”龍,助力除疫,天佑平安。祥雲下,依稀可見即將建成的白色建築群,以亮出火神山醫院的雛形。畫面前景為五棵老松樹,寄意我對不畏艱險、日夜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務學者專家、白衣戰士、逆行者、工程建設者們勇敢精神、高貴品格和錚錚鐵骨的頌揚與讚美。

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雷神山下》 紙本設色 胡江

三、《雷神山下》

1、“山”,本來就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國精神的代表之一。畫面上的"雷神山"樹木茂盛,山形如鐵罩,疑似一尊華夏及江城忠誠的“守護神”,這寓意著為抗疫救人的各級政府和所有集聚武漢的醫務英雄有能力取得勝戰理念,更代表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不屈精神。

2、《雷神山下》描繪了英雄城特色的傳統與現代建築及雷神山醫院建築群,成片的櫻花、石楠花與飄渺的煙雲匯成了吉祥的圖卷,好一派充滿生機的武漢江城景象。

3、畫面上沒有戰天動地、熱火朝天的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場景。寓意武漢抗疫戰鬥已取得初步勝利,患者康復、國泰民安。寓意受虐的江城已逐漸恢復往日的繁榮景象。

本作品與之前創作的《巍峨鍾南山》《火神山下》形成了"三山"系列,表達了我這次全國抗疫戰爭的感受。同時寄意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對戰疫必勝的信心。

電白籍畫家胡江:抗擊疫情主題創作

《春回江城》 紙本設色 胡江

四,《春回江城》

《春回江城》一畫以《雷神山下》的創意為基礎,表達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心情訴求。作品重點描繪武漢抗疫勝利後的江城兩岸的繁華景觀。

《春回江城》描繪了英雄城市的傳統與現代建築:如黃鶴樓、江漢關、民生銀行大廈、武漢中心大夏等與大自然景觀構成一幅祥雲飄渺、大廈聳立、遊船穿梭、櫻花盛放、春和景明的圖卷,引發人們對英雄武漢的想聯與嚮往。展現江城人喜迎往年風和日麗、春和景明之景像,祈願武漢江城再現盛世繁華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