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疫情這隻黑天鵝,讓整個白酒市場按下暫停鍵。


能豪氣說出“計劃不變,任務不減”的,可能也只有大佬茅臺。


問題在於,大佬只有一個,眾多小弟又該如何渡劫呢?


先來看看二線品牌今世緣。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大手筆套現


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第二大股東的減持動作。


2月24日晚間,今世緣發佈公告,截止本公告披露日,上海銘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銘大”)計劃減持不超過3136.25萬股,減持期內實際共減持2028.12萬股,減持數量佔公司總股本的1.62%,佔本次減持計劃的64.67%。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公告顯示,上海銘大此次減持期間在2019年8月27日至2020年2月20日間,減持價格在28.712元/股至33.51元/股之間,減持套現約6.2億元。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實際上,這並非是上海銘大第一次減持。


據媒體報道,從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上海銘大陸續進行減持套現,累計金額達9.6億元。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也就是說,加上此次減持套現,上海銘大共套現近16億元。


除上海銘大外,今世緣的大股東、董監高也跟風操作,減持火力全開。


Wind數據顯示,今世緣2019年三季報披露的前十大股東中,包括上海銘大、董事長總經理周素明、董事副總經理倪從春、副總經理羊棟、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吳建峰、原監事會主席嚴漢忠均有減持,共計2633.8萬股,佔總股份的2.1%。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其中周素明、吳建峰等四位高管是上市以來的首次減持。


頻頻減持,自然引發了市場質疑。有損資本信心,也不利企業士氣。要知道,2019年,今世緣曾喊出“奮鬥新五年,實現翻兩番”的口號。


結合這些減持行為,今世緣的新五年將表現如何呢?


利益輸送?提款機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頻繁減持不僅使上海銘大“暴富”,還為其增長了知名度。


然梳理之下,上海銘大的體量似乎撐不起其大振的名氣。


據企查查顯示,上海銘大註冊資本僅5000萬元,且只有四位自然人股東,分別是陳德華、江淼、徐豔和姜蔚,持股比例分別在50%、30%、10%和10%左右。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不僅自身資本有限,且入股今世緣的成本也不高。


據悉,今世緣上市前,上海銘大持股比例為13%,持股數量為5850萬股,而其投入成本僅1254.1176萬元,也就是說每股成本不到0.22元。


如此低成本的高量持股,連今世緣的輔導機構,兼其IPO保薦商國泰君安都做不到。想必,上海銘大的實力非凡過硬。


然事實,或再出意料。


有輿論指出,上海銘大入股今世緣,正是周素明擔任今世緣董事長期間,雙方很可能存在利益輸送。


真相如何,有待時間作答。從目前看,今世緣似乎已成上海銘大的提款機。


業績困境


結合今世緣的業績表現,這種提款機質疑更為刺眼。


2019年三季報顯示,今世緣的預收賬款同比下降20.66%,這是自2016年6月13個季度以來的首次轉負。同樣,2019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也首次負增。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表面看,2019年三季度公司營收、淨利潤雙升,但與2019年第一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對比發現,其營收、淨利潤增速均已有所放緩。


眾所周知,預收款和經營現金流淨額是週期拐點的領先指標,領先股價3-7個月,而預收款增速轉負和經營現金流淨額增速負增長是週期即將結束的標誌。


因此,今世緣業績放緩趨勢值得關注。隨著疫情影響,經銷商打款意願下降,2020年今世緣的業績或將面臨更大考驗。


考驗還來自潛在的成本風險。


資料顯示,今世緣產品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等。


其中,原料為主要成本,2018年該部分成本佔總成本的84.61%。


顯然,一旦未來其原料價出現大幅波動,今世緣的業績必會進一步受阻。


再來看產品結構,截止2018年,招商證券的調研數據顯示,公司國緣系列營收佔公司營收的65%,其餘的今世緣系列和高溝則表現低迷,佔比很小。


顯然,今世緣如今面臨的形式嚴峻。如董事長、總經理周素明所言,今世緣發展好的挑戰越來越高,發展快的壓力越來越大。


走不出的江蘇?


放眼市場,這種壓力挑戰也有突出表現。


目前,今世緣的核心市場仍在江蘇省內,營收佔比超過九成。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來自江蘇省內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4.71%、94.32%、94.05%、94.62%、94.63%和93.85%。


過分依賴省內市場,這種侷限性隱憂不言而喻。


強敵環伺之下,江蘇省內的存量競爭已日趨激烈。


券商調研數據顯示,“茅五瀘洋”和今世緣共佔據江蘇白酒市場的份額CR5達到64%,而今世緣的市場份額在10%左右。


對此,白酒專家蔡學飛表示,今世緣作為區域酒企主要在華東市場,而華東市場是競爭最激烈市場,這給今世緣的外投增加一定難度;其次,今世緣的品牌價值感依然較低;最後,今世緣以“緣文化”聚焦婚慶市場,而當前婚慶市場流量在持續下降,這都限制了今世緣是發展。


眾多競品中,威脅最大者是蘇酒第一的洋河,該酒企乘借上市“東風”,已碾軋瀘州,躍居行業“老三”。


顯然,今世緣與洋河相比,無論營收體量、品牌影響力、產品層面及渠道控制力方面,均處弱勢。


另一方面,今世緣省外市場的運營則顯得“漫不經心”或“力不從心”。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今世緣省外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6%、5.95%、5.38%、5.37%,幾乎是裹足不前。


全國化步伐


客觀而言,今世緣也付出了不少努力。比如瞄準山東景芝酒業。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10月,今世緣發佈《關於收購山東景芝酒業部分股份的議案》,擬收購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34%—49%的股份。


不過,因雙方就收購股份比例、收購後三年的業績及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等分歧,收購一度擱淺。


2019年12月18日,今世緣決定通過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的模式推進景芝項目,用自有資金2.4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產業併購基金,專門用於收購景芝酒業股份。同時,今世緣在合作期間還給予景芝不超6億元委託貸款,間接完成收購景芝目標。


對此,白酒專家蔡學飛曾表示,採用這種收購方式,一方面今世緣作為區域型酒企,其希望不影響企業自身的經營性,另一方面這種方式更加靈活,可呈現雙輪驅動的效果。


不過,對於此次收購,今世緣後又發佈公告稱,最終公司是否會選擇收購產業基金所持有的景芝酒業股份、能否收購成功,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換言之,收購景芝仍存一定變數。


可以預見,對今世緣來說,全國化的第一步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如最終無緣,今世緣的市場境遇或將更加窘迫。


不過,對地方酒來說,上述一波三折也是正常現象。全國化,是區域酒企的重要瓶頸。即便是強如清香龍頭的山西汾酒,也進程緩慢。更不用說今世緣了。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淪為拖油瓶


與今世緣類似,金種子酒的煩惱也不少。


2020年1月23日,金種子酒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全年淨利潤虧損1.65億元到2.05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1.85億元到2.25億元。


對於虧損之態,金種子酒表示,一是因白酒銷售收入較同期下降較大,銷售毛利率也略有下降;二是本年發生虧損,公司衝回遞延所得稅費用金額較大,相應減少2019年度淨利。


以2019年前三季度為例,金種子酒實現營收6.93億元,同比下滑13.12%;歸母淨利潤虧損0.72億元,同比下滑4507.33%;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0.78億元,同比下滑473.58%,加權淨資產收益率為-2.44%。


對比競品,這份虧損答卷,足夠刺眼。


數據顯示,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前三季度分別實現淨利17.42億元、12.96億元、6.00億元。


眾所周知,白酒市場上,金種子酒與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並稱為徽酒“四朵金花”。


換言之,金種子酒已淪為拖油瓶,明顯掉隊。


正如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所言,經過大浪淘沙,徽酒的競爭格局已被打破,金種子酒在業績滑坡中被越甩越遠,已跌出徽酒第一梯隊。


此外,拉長時間軸來看,金種子酒的乏力表現更為直觀。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金種子酒營收分別為20.8億元、20.75億元、17.28億元、14.36億元、12.9億元;淨利分別為1.33億元、8856萬元、5208萬元、1702萬元、819萬元。


計算發現,其營收增速和利潤增速均為負值,其中淨利增速分別為-76.22%、-33.64%、-41.19%、-67.32%、-51.88%。


與之相應的,金種子酒的經營現金流也明顯承壓。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82億元、-2.48億元、-1.84億元和-1.73億元,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


何以有如此頹勢表現呢?


專家表示,金種子是中國區域酒企的代表之一,自身也曾是精準價格帶戰略的成功案例,但伴隨著中國整體消費升級,金種子品牌建設滯後,價值感較低,導致其整體產品結構升級艱難。


努力身影


曾經的區域優等生,如今淪為拖油瓶,金種子酒“內心”難免會有較大落差。為挽回頹勢,其曾做過不少努力。


比如,2018年金種子酒曾力挽狂瀾,實現盈利正增。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金種子實現營業總收入13.15億元,同比增長1.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44.09%。


然而,這一成績並非實力進步,而是賣地取得。


果然,2019年業績再次打回原形。


再比如,金種子酒也試圖壓縮費用、節約成本以減緩業績下滑。其中2014年的銷售費用為7.97億元,到2018年下降至3.14億元,減少逾五成。


並且,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在下降,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則增長11797.28%。


不過,與“賣地”一樣,“節流”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也只是暫時之舉。事實上,在此期間其酒類產品的毛利率不斷走低。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酒類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68.32%、66.70%、64.66%、63.15%和61.42%,同比分別減少3.11%、1.62%、2.04%、1.51%和1.73%。


由此看來,一番努力之下,業績沒得到根本改善,盈利能力也持續下降。


此外,金種子酒業還曾寄希望於多元化發展,將觸角逐漸伸向藥業、地產、保健酒等領域,但最終成果有限。


內外夾擊


與今世緣類似,激烈的市場競爭,是金種子頹勢的重要考量。


白酒業向來有‘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說法,意思是這兩個省的競爭非常激烈。


不過,隨著頭部酒企的規模擴張,這種格局已被打破。


白酒行業專家、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表示,安徽市場的競爭很激烈,一個是省內酒企,如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等與金種子酒間的競爭;另一個是省外的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在下沉搶佔安徽市場,所以金種子酒的壓力很大。


眾所周知,安徽是金種子酒的根據地,與今世緣一樣,金種子酒也嚴重依賴省內市場。


據2018年年報顯示,其省內一年銷售收入7.27億元,佔全部銷售收入的83.04%。


來看看金種子酒的市場份額。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在250億的安徽白酒市場,2018年金種子酒省內市佔率僅4.23%,同期古井貢酒和口子窖的市佔率分別為23.86%、14.24%。


2019年前三季度,金種子酒來自安徽省內和省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3億和0.71億元,同比下滑分別為32%和29%左右。


顯然,金種子酒的市場優勢有限。


從省外酒企下沉競爭來說,一二線酒企從高端市場一直下沉到次高端及以下市場。在安徽省的高端與次高端市場上,到處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名酒的身影,就連30元以下的低端市場也被牛欄山、老村長等規模較大的外來品牌佔領。


如此競爭態勢,一旦省內品牌掉以輕心,省外品牌便會加快滲透速度。金種子酒的表現看,其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正逐漸受到威脅。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金種子酒作為典型的區域型白酒企業,在頭部企業以及二線強勢品牌的壓迫下,虧損是必然的。


隨著整個白酒行業分化更明顯,對於中小型的區域型白酒而言,受到的擠壓會更厲害。如果2020年金種子酒業績不能得到明顯改善的話,後續不排除會被其他大型酒企併購的可能。”


上述言論,並非誇大。


換帥之舉


面對各大對手的虎視眈眈,大本營市場受排擠,業績掉隊的尷尬局面,金種子酒的高層出現更替。


2020年2月28日,金種子酒發佈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公告,宣佈選舉賈光明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張向陽為公司總經理;聘任金彪為公司董事會秘書;聘任陳興傑、徐三能、李芳澤為公司副總經理,均任期三年,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屆滿為止。


實際上,早在2019年10月21日,金種子酒就發佈通知,提名賈光明為金種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人選,並履行相關程序。


任命之錘敲下,金種子酒正式進入“賈光明”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賈光明歷任界首市政府副市長,潁州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阜陽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


賈光明曾在與經銷商的座談會上表示,“公司與代理商是“一家人”,我非常贊同廠商命運共同體的說法,白酒是消費品行業,一定是以市場為重點,那麼市場應相信誰?應相信我們的代理商,廠家始終是代理商的大本營,始終是為代理商服務的。”


業界猜測,渠道將會是賈光明發力的重點。


同時,賈光明還提出了四大導向的營銷策略,一是以目標為導向;二是以問題為導向;三是以結果為導向;四是以價值為導向,精準落實公司各項營銷動作,不折不扣堅定執行。


不過,對於更換董事長的做法,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並不看好,他認為換帥對於金種子酒業而言,並沒有較大幫助。金種子酒業作為區域型中小型企業,當白酒行業進入大分化、大規模、大運作、大資金以及大戰略的重要節點,金種子酒業的虧損成為必然。


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劫


分化洗牌 突圍劫冷思


這種必然之態,拷問著今世緣、金種子酒的突圍能力。


而當前的疫情,更提升了突圍難度。


放眼白酒業,不可避免的錯失了春節檔的黃金時段。不少白酒囤積在消費者或經銷商手中,市場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這必然會加大企業銷售壓力。


天風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暢認為,疫情對區域酒企、地方酒企及中低端市場影響最大。


方正證券表示,疫情並不改變行業長期向上的趨勢,不影響企業內在價值,行業價位升級和品牌集中趨勢繼續強化。今年的影響屬於黑天鵝事件,不改變企業內在價值,疫情過去後,業績趨勢會持續。


換言之,行業分化、頭部效應仍在加速進行。二八效益下,底部企業註定逃不過被收割的命運。


白酒營銷專家、中原基金董事晉育鋒也表示,“對省酒龍頭以下的酒企而言,疫情過後都是水深火熱。”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顯然,留給今世緣、金種子酒的改變時間已不多。內外交困之際,如何突圍,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