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榮獲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進縣

2019年,潼關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深化改革系列部署和要求,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增強內生動力、提升民生福祉,全年120項改革任務全面落地、精準達效,榮獲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進縣。

一、始終堅持高位推動,著力提升改革質效。

全年共召開縣委深改委會議6次、審議議題31個,召開專項組會議35次,審議議題29個。及時修訂完善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兩規則一細則》,調整深改委和各專項組組成人員。縣級領導深入包聯項目開展調查研究,全年形成了高質量調研報告35篇。邀請縣域內"兩委員一代表"、群眾代表、社會各界代表,開展第三方評估活動。先後召開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全面深化改革新聞發佈會,舉辦《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專題報告會。

二、聚焦九大重點領域,全面提升民生福祉。

"放管服"改革繼續釋放市場活力。全面完成黨政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精簡機構43個;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錄入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平臺;網辦事項完成率96.51%。經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穩步落實"5+3"實施方案,壓縮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證、不動產登記申取時間,三級便民服務中心累計辦理事務32萬件;為企業減免稅費2650萬元。農村改革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勁動力。創建省市縣三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4個,完成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和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成立股份制經濟合作社28個,組建了712人農村專業保潔隊伍,投資5000萬元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民主法制改革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在全市率先完成了31名人民陪審員選任和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聘用,向25個政府部門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集中委派75名政協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建立婦聯執委會工作制度。文化體制改革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命名錶彰6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烈士公祭、走訪慰問等紀念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舉辦第三屆詩曲大會,創建中華散曲之鄉。民生改革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殯葬改革、分級診療、校長職級制、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和學前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為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法治保障。借鑑"楓橋經驗",推進完善調解委員會對接機制,公眾安全感、平安建設知曉率、掃黑除惡認可率位列全市第一。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日趨規範成熟。開展共建共駐服務活動350餘次,基層黨員教育培訓16期800餘人次,22個志願服務隊5000餘名黨員提供"菜單式"志願服務,150餘戶"黨員家庭戶"暨"星級黨員"示範戶掛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持續顯現。全縣45個縣級部門綜合派駐10個紀檢監察組,實現派駐監督的全覆蓋;全年開展了三輪常規+專項巡察,處置各類問題線索258件。

三、重點提升創新成果。

探索建立秦嶺區域礦山修復治理,做好綠色發展文章。先後出臺了《潼關縣規範秦嶺區域礦山坑口用地暫行管理辦法》等文件,7條主峪道安裝50多個高清攝像頭,探索建立秦嶺區域礦山坑口修復治理機制列入全市改革創新聯繫點。

大力推進供銷綜合改革,全面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創建太要鎮供銷社國家級、省級"基層社標杆社",在代字營註冊成立全市第一家村級供銷合作社,採取"供銷合作入股+電商企業運營"模式,促進農村經濟提質增效。以信息化引領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智慧鄉村APP"正式上線,智慧交通一級平臺指揮中心基本建成,政務服務中心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初步建成,電子政務外網接入國家電子政務平臺。信息化引領潼關建設列入全市改革創新聯繫點。


潼關縣榮獲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進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